学习情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2022-09-03 16:52:10)分类: 学习情况 |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公岭中心学校王丽娜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书里详细记录了华老师的12个经典课例,每个课例都有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以及专家点评。看了这些课例后,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不禁感慨:“原来这节课还可以这样上,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一、无痕——曲径通幽
初次走进华老师的课堂,虽然是文字形式记录的课堂实录,但我还是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尤其是从文字中更加能感受到华老师对教育的追求,对数学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喜爱。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上计算课,因为很枯燥乏味,但是现在我却觉得是自己狭隘了,计算课也可以这样生动有趣。以《神奇的“495”》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熟练进行多位数减法计算,同时提高学生发现规律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华老师将这节课命名为“多位数减法练习课”。课上,创设小明要带密码箱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情境,小明害怕忘记密码不知道设置什么密码好,而爸爸却说“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密码设什么好了,即使忘了,也能很快找到它。”这样的情景导入很真实,代入感强,学生的探究欲很快就被激发了,接下来让学生在纸上随意写三个数字,并且用这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数和最小数相减得出一个新的三个数,再重复刚刚的步骤,并且规定时间内看谁写的算是又对又多(只写竖式,不写横式)。像这样巧设圈套,引诱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计算练习,不仅不会枯燥单调,反而津津有味,这是华老师的教学智慧:教学“无痕”,精彩“有痕”。
华老师的课不仅仅教学设计新颖有趣,课堂评价同样让人耳目一新。一直以来,我们都比较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希望通过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但是我们往往又将激励功能等同于“你真聪明”、“你真棒”、“说的真好”等空泛的定论式语言。对比我们那相对匮乏的课堂评价,华老师那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比比皆是: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
“看到同学们的状态,我想起一句名言:‘思考着是美丽的。’只要你动脑子想,你就是美丽的。”
“非常好,有两位同学举起手来,又放下去,让其他同学也想一想,自己也深入思考其他解法,了不起!”
我认为,华老师的学科底蕴非常深厚,对教学目标把握的非常准确,懂得从多个方面(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数学语言表述,课堂纪律等)适时恰当的给与评价,所以他的评价语言才会如此精辟流畅。
二、有痕——精彩无限
“我会用计算器吗?”相信同学们都会自信地大声回答:“会!”那《神奇的计算工具》这节课还需要上吗?还需要按照书上的内容来教学生们如何开关机,如何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吗?我相信很多老师都和我一样,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有些迷惘,在质疑这节内容存在的必要性。
华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守教材,“我会用计算器吗?”始终贯穿全课。一开始同学们都自信满满的说“会!”,华老师没有反驳,而是用三道题让学生算一算(57734+7689=
56÷7=
2345-39×21=),通过这三道题,让学生们体会到计算器也只是一个帮助计算的工具,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尤其是第题的混合运算,由于学生的计算结果不一样让学生发现了计算器有“科学型”和“傻瓜型”之分。“科学型”的计算器能够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来计算,但是“傻瓜型”的计算器只会按照输入顺序来计算。这样,就很自然地教授学生计算器上用来储存和提取数据的按键“M+”和“MR”,学生兴致勃勃的去验证学到的方法并且对计算器上其它的按键都产生了浓厚的探知欲。
在学生们都觉得自己真的会的时候,华老师又带着学生一起玩“猜数字”的游戏:在“1-9”这9个数字中任选一个喜欢的数字,例如最喜欢“2”,就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说出结果老师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听完游戏规则,学生们既好奇又有些怀疑,于是都认真的用计算器算起来。这里由于数位多,很多同学容易出错,例如9个“2”可能会输成8个或10个“2”,还有“12345679”很多同学会看成“123456789”.华老师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正式并接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且重新审视和检验,最终发现错误的原因,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使用计算器的过程。
一节课下来,学生从笃定的“会”到谨慎的“会”,看似师生之间简单的对话,但却引导着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不仅教会了学生正确的使用计算器,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是一节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课啊!
正如华老师所说:“只有当你深爱着这片大地,真爱着生活、挚爱着数学,你才会多情善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丽,才能看到感动我们的数学。”是的,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我们真的热爱数学,才会用心去发现,去探究,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提升,获得成长。
前一篇:学习情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