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示范引领:教学日志--跟着名师教阅读

(2022-06-06 08:06:28)
分类: 小语学带:示范引领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值此五月繁花季,在工作室汪特的分享下,我观摩了10位全国小语名师精品课例,倍感欣喜和荣幸。这10节精品课,如同10道精神大餐,带给我阅读教学无尽的思考与启迪。
一、有感于高子阳老师的着力阅读——厚
与以往观摩的《落花生》第一、二课时不同,此次高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落花生》第三课时的教学。在这个课时的教学中,高老师突破教材局限,着力阅读,力图让学生把书读“厚”,让他们看见文本背后的山川江河。
1.从一篇走向一本书
《落花生》选自《落花生——少年许地山》,教学中,高老师出示相关目录,让学生猜测本文可能在这本书的哪一章,并提出为什么这本书把第一自然段写得那么详细,而学习的这篇课文却略写?最后点出课文是散文,这本书是传记,散文要详略得当,而传记要尽量写详细,体裁不同写法不同,并建议学生阅读这本《落花生——少年许地山》。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既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同时,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也自然而然被激发起来。
2.从一篇走向一个人
本文的作者是许地山,落花生无私奉献、默默奉献的精神是作家人格的写照。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许地山的为人,高老师抛出疑问:许地山是否按照父亲所希望的(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去做了?怎么才能知道他按照父亲的希望做了?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一是许地山的笔名就叫落花生;二是去读许地山的作品;三是去读他的亲人怎么写他;四是去读别人怎么评说他的。向学生推荐阅读许燕吉写的《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这本书,通过和学生一起阅读其中的最后两篇:许地山夫人周俟秋写的《怀念地山》中许地山去世后宋庆龄送花圈和“赤子之心”的挽联以及许燕吉《我记忆中的父亲》中写到社会各届对家人的帮助上感悟许地山的人格魅力与卓越贡献。
3.从一篇走向一类书
此课例中,高老师围绕“落花生”这个主题,适时向学生推荐了许多与落花生有关的书籍:《落花生》《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萤灯》《落花生——少年许地山》,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走向这一类书的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学生的成长——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品格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源于阅读。高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向我们诠释了这一点。
二、有感于何必钻老师的教学设计——巧
“品质教学,源于设计”,教学设计能力是一位教师的硬实力。观摩了何老师的这节课,我充分感受到何老师高超的教学功底。
1.巧拓关键字眼,拉开课文学习序幕
导入环节,何老师由“青山”引出与其相关的四字词语、古诗词和名言俗语,并问孩子们:从出示的俗语中,哪一句我们最近经常看到,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后,何老师教给孩子们一种方法:“我们看到一个词,就要去联想,去想开去。”这样的导入,既注重了积累,又教给了学习方法,还联系了本课的人文主题,可谓一举多得,巧妙之至。
2.巧借关键问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中的导读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二是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教学中,何老师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学生在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中解决了问题,紧接着何老师把两个问题变成一个问题: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从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
3.巧抓关键词语,体会人物鲜明形象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时间的关键词语,体会时间背后蕴含的情味。通过默读,学生找到每天、15年,通过这两个词语,体会老人的生活,思考:这是怎样的每一天?又是怎样的15年?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清贫的一天,艰辛的一天,勤劳的一天……走向生命归宿的15年,众散亲离的15年,做出巨大贡献的15年……何老师还制作了一份老人每天作息时间表,通过让学生读表,学生认识到老人的坚守。
4.巧悟关键句子,把握作者文章观点
这篇文章的关键句子在文末,学生通过找到这个句子,体悟作者想要表达的关于“生死”的哲学思考,最后总结出老人精神不老,生命永恒这样的一个观点。
此课例中,何老师既渗透了学法指导,又通过拓关键字眼、借关键问题、抓关键词语、读关键句子展开对文本的深入学习。怎一个“巧”字了得?
朱永新教授说:“接近优秀的人,就像接近光一样。”愿吾生向光而行,在阅读教学的路上带领学生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