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训:上善若水臻于至善

分类: 学校活动 |
【校训】
上善若水 臻于至善
【校训解读】
“上善若水”,语出《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臻于至善”,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为学的根本在于修明自身,使人弃旧图新,弃恶扬善,最终达到至善的完美境界。“臻于至善”,是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状态和对完美境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学校简介】
安徽省怀宁县洪铺中心学校地处皖河之滨,冶塘湖畔。学校创办于1935年。原校址位于洪铺老街,2009年搬迁至月平路北端的明德小学,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调整,现搬迁至原洪铺初中。学校现辖2所村小,3所分校,一所幼儿园,全镇在职教职工105人,其中高级教师2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中心学校本部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余人。
怀宁县洪铺中心学校向上楼
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一批教师先后荣获安徽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安庆市学科带头人、安庆市先进教研个人、安庆市最美教师、怀宁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怀宁县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学校科学严谨的内部管理,整洁优美的育人环境,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被授予“安庆市教育扶贫工作示范学校”“安庆市优秀少先队集体”“怀宁县先进党支部”“怀宁县三八红旗集体”“怀宁县文明单位”“怀宁县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怀宁县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
怀宁县洪铺中心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以“红色”为底蕴,培根铸魂
学校以校内矗立的渡江战役纪念碑和坐落的烈士陵园为依托,以“红色”为底蕴,围绕“红色文化”这一载体做文章,积极创建红色经典特色学校,切实担负起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
多年来,学校集中师生力量搜集渡江战役的人物故事和图片,利用校报、校刊专栏进行宣传;每周诵读红色经典诗词;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红色歌曲;各中队用身边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命名……共青团安庆市委、安庆市教育体育局、少先队安庆市工作委员会授予学校少先大队“安庆市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
怀宁县洪铺中心学校向善文化广场
以“崇善”为导向,修身养性
学校以“上善若水,臻于至善”为核心办学理念,构建“崇善”文化价值体系,促学生终身发展。
近年来,学校从善任为本、善育为先、善教为主、善学为根等四个方面入手,规范和引领全体师生认识“善”,实践“善”。开展以“善”为主题的感恩特色活动课程,组织学生诵读感恩文章,抒写感恩日记,讲述感恩故事……积极营造“崇善教育”氛围,使全体师生在环境中受到熏陶,在活动中不断修身养性。同时,将崇善文化与红色元素紧紧结合,拓展红色文化的外延。
课题引领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以“素质”为抓手,提质增效
学校始终坚持“以德立校,以质强校”之根本,“连横拓纵”全方位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在“引进来,走出去”中共享,在“研课磨课”中探索,在“课题研究”中升华。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因“特长”方显“特色”,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人才,借“双减”契机,配备专业辅导老师,开设了美术、足球、科学、黄梅戏、文学社、劳动实践等社团,每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社团活动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晨露”文学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在CN报刊上发表作品百余篇。美术社团成果更是硕果累累,先后有5位同学获得省级奖项,多次荣获怀宁县“完白之星”少儿书画大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将秉承“在传承中发展,在扬弃中沉淀,在夯实中提升”的办学思路,营造“忠诚、坚毅、至善、至美”的校风,“敬业、爱生、协作、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自主、进取”的学风,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洪铺中心学校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