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班孩子午睡习惯案例分析
旬阳县第三幼儿园 王燕
(此案例获2016年陕西省陈研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背景:
睡眠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然而,我们在幼儿园却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
案例描述:
晏子涵是个乖巧听话的小女孩子,各方面能力都不错,开学以来情绪稳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是每次午睡她总是睡不着,有时老师陪在她旁边摸摸她的头,拍拍她的身体,看着她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应该是睡了吧!你一走开她的手就不停的抠来抠去,走回来她又故意装做睡觉的样子。可每次该起床了,她又睡得特别香,叫都叫不醒。
李举林也是一位中午不睡觉的小朋友,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他都不会来理你,自己一个人在床上弄来弄去,时不时的还要发出声音来。还要去影响旁边的小朋友,去拉拉这个扯扯那个。而且一个午休要上好几次厕所,每次尿都是一点点,不让他去还要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来,一直喊着“老师,我要尿……”叫个没完没了。
杨学庸小朋友开学后,一到午休时间就开始哭闹:“我要妈妈,我不想在幼儿园睡觉!”这种哭闹一直要持续到午休结束,一起床就不哭了。
案例分析:
上面三则案例都说小朋友不愿意睡觉,但也有不同之处。晏子涵不睡觉也不吵闹,自己一个人玩。李举林不睡觉,用各种方法吵个没完没了,最好大家都醒来。而杨学庸则是不愿意在幼儿园午休,因为没有妈妈的陪伴。于是我对他们进行了家长访问,发现晏子涵在家中一般午休时间在两点以后,导致生物钟延后无法按时午睡;但是晏子涵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睡不着也不会吵闹。而李举林是个好动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一刻都不能消停下来,到处乱跑,规则意识差。听他妈妈说,在家根本没有午休习惯,通常都要玩到很晚,即使睡觉也要在床上玩好几个小时才睡觉,早上又不愿意起。这个孩子是生来瞌睡少,难怪在幼儿园睡不着。杨学庸小朋友是典型的分离焦虑,因为在家妈妈一个人带,午休也从来都是妈妈讲故事陪着才能睡着。
案例反思:
为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根据以上情况和孩子的具体特点,我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反思,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家长工作,要求家园同步。《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要求家长配合,周末在家里也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按时午休。
其次,老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稳定幼儿情绪。比如可以讲睡前故事、播放轻音乐等,没有午休习惯的小朋友可以推迟午休时间,等大部分小朋友都睡着时,我们老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爱抚。
最后,老师还要认真观察,如果孩子今天睡了,我们应该及时表扬,利用下午放学的机会跟家长沟通反馈,形成积极的内动力。因为表扬是对幼儿好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其目的是使受表扬的幼儿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它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是调动幼儿积极因素的重要手段。
午睡管理,看似简单。其实,想让全体幼儿都能很快入睡,真正做到位,也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经验,有心去寻找发现最有效的方法使全班孩子都尽快入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