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康市闫丽馨名师工作室
安康市闫丽馨名师工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5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科学《吹泡泡》

(2019-05-22 09:41:5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研

大班科学《吹泡泡》

旬阳县第三幼儿园 滕海燕

设计意图:

  儿童是天生的大自然和科学的爱好者,自然界中的无穷奥秘、生活中的奇妙现象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是孩子议论的永恒主题。《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吹泡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童年时期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之一。通过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探究吹泡泡工具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洞洞和缝隙的工具能吹出泡泡。

  2.尝试改变物体,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3.体验吹泡泡的乐趣,萌发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

    探索发现有洞洞和缝隙的工具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活动难点:

尝试改变物体,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钥匙、雪花片、牙刷、梳子、毛根、树叶、泡泡液、盆、毛巾等。

2.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基本部分:

激趣导入:

   出示泡泡液,教师吹泡泡,幼儿观察,感受吹泡泡的乐趣。

     师:泡泡是怎么出来的?

二、基本部分

(一)探索发现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的特点。

    1.猜想

  出示钥匙、雪花片、牙刷、梳子、毛根、树叶,幼儿认识并大胆猜测哪些工具能吹出泡泡,教师与幼儿共同记录猜测结果。

  2.验证

   1)提出操作要求:

五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到泡泡液,不要对着同伴的脸吹泡泡。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3.小结

1)观察对比记录表,讲述操作结果(对有异议的工具请幼儿现场试验。)

2)交流:为什么有的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有的材料吹不出泡泡呢?(幼儿交流原因,教师引导发现钥匙、雪花片上都有洞洞,所以能吹出泡泡;而牙刷、梳子上虽然没有洞洞,但有缝隙,所以也能吹出泡泡。)

  (3)教师小结:只要有洞洞和缝隙的物体都能吹出泡泡。

  (二)尝试改变物体,动手制作泡泡器。

  1.激发幼儿制作泡泡器的欲望。

    2.交流方法(引导幼儿将学会的经验加以运用,把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东西变成能吹出泡泡的吹泡器。)

3.幼儿动手制作,教师观察,给予有困难的孩子帮助。

4.交流分享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小结:今天我们使用各种工具吹泡泡,知道了生活中许多有洞洞、有缝隙的东西都能吹出泡泡;还知道了有些材料本来不能吹出泡泡,但经过小朋友动脑筋,也能变成好玩的吹泡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都能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小朋友们回家后继续找一找,试一试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