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关:千年关隘展古韵今风
(2023-10-07 19:20:57)3000多年前,它是古蜀国的后户,守护着神秘青衣羌人的家园;2000多年前,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时开辟此道路;1000多年前,它是西蜀边关;而今,它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历史遗迹。这就是灵关关隘,因地处灵鹫峡而得名。
灵关,后来泛指灵关地区,即今天的灵关镇的整个区域,位于宝兴县城以南,东南与芦山毗邻,西与天全接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天的灵关早已厂房林立,成为汉白玉石材产业基地。
据山之险 守护青衣羌国
近日,阳光照耀在芦山通往宝兴的灵鹫峡山间内,沿10公里的灵鹫峡峡谷前行,只见河水穿流其中,急湍奔腾,气势磅礴,两岸危石悬空,峭岸陡壁遮天,云雾缭绕其间,晴空日照,金波粼粼,奇峰危石,蔚为壮观。
3000多年前,太阳同样从这里升起。那时,灵关是古蜀国的后户,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据《史记·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蜀王杜宇“以熊耳、灵关为后户”。
灵关之南,顺宝兴河而下的流域内,生活着杜宇王朝的子民们。杜宇,据传说是第四代在古蜀(今四川成都一带)建国的君主,善于耕作。据《华阳国志》记载,杜宇在成都平原建国后,认为自己的成就会比蚕丛、柏灌与鱼凫三个君主高。因此,他积极地开疆扩土,使得国土领域往四方扩展,向西就将领土扩展到今芦山、天全一带。
那时,灵关是古蜀国的西南边关,传说杜宇曾越过镇西山到芦山一带(包括灵关附近)巡视边关,倡导农耕。
灵关,作为一道古老的关隘,凭借着天险,抵御着外来部族的入侵。灵关及其周边的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可曾想到,几百年后,灵关却成为一个部族逃生的地方。
时间回溯到2300年前的某一天下午,灵关之南,阵阵马蹄声、喊杀声传来,一队人马在灵鹫峡急行。这是青衣羌国国王安阳王带着子民们在这条峡谷内前行,方向是现在的芦山往宝兴方向而行。
当天,安阳王带领着青衣羌国的军民们与取代杜宇王古蜀国的开明王军队展开了一场生死战斗。
安阳,又称蜀王子,生年不详,羌族。出生在雅安青衣江畔。公元前816年,他们的部族生活在以宝兴河为源头的河流地段,因为族人喜欢穿青衣,所以他们被历史学家称为“青衣羌人”,他们所居住的河流也叫作“青衣江”,他们的国号为“青衣羌国”。
青衣羌国西邻大渡河流域的青羌部族,南邻越西牦牛羌部,东北靠冉駹羌部,安阳王统领青衣羌民沿青衣江向东南方开拓发展,建立了青衣江畔富庶的农业区。青衣羌民大部居于平川农业区,国内旷日无战争,安阳王只重农耕富民,只求居安一方。年长日久,国家失去了军事防卫能力。当开明王带着军队前来攻打时,安阳王只好组织军民进行战斗。
开明王与安阳王在今天的芦山一带展开战斗。最终,青衣羌国战败,安阳王带着部族往灵关方向逃亡。
身后是开明王的追兵,前面是万仞悬崖和湍急的河流。到达灵关时,面对峰峦竦峻、林木深阻的峡谷,安阳王下令部队突破天险,往北而行。
据《宝兴县志》记载,公元前475年后,灵关已是青衣羌国领地,古蜀国开明王与青衣羌王安阳王曾在今芦山一带有过一场生死之战,后安阳王据灵关之险逃生,使青衣羌国得以延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