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子生平事迹年表
(2023-12-28 19:41: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先秦名人 |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
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
周敬王三十二年【公元前488年】
老子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常服精华,隐德修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授之。后与老子俱游流沙,化胡,服苣胜实,莫知其所终。尹喜亦自著书九篇,号曰《关令子》。【列仙传】
老子将去周而出关,以升昆仑。关令尹喜占风,逆知当有神人来过,乃扫道见老子。老子知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下,以长生之事授之。【初学记.1】
仲尼至周,见老子,知其圣人,乃师之。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列仙传.上】
仲尼至周,见老子,知其圣人,乃师之。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望气,先知焉,乃物色遮候之。已而老子果至,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五千余言,为道家之宗。以其年老,故号其书为《老子》。【高士传.上】
关令尹喜,周大夫也。善内学。常服精华,隐德修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授之。后与老子俱游流沙化胡,服苣胜实,莫知其所终。尹喜亦自著书九篇,号曰《关令子》。【列仙传.上】
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声则藏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黑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佐老子撰《道德经》,垂十万言。写以玉牒,编以金绳,贮以玉函。昼夜精勤,形劳神倦。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递钻脑骨取髓,代为膏烛。及髓血皆竭,探怀中玉管,中有丹药之屑,以涂其身,骨乃如故。老子曰:“更除其繁紊,存五千言。”及至经成工毕,二人亦不知所往。【王子年拾遗记.三】
关令,周大夫也,姓尹名喜,字阳公,一云字公文。母昼寝,梦天降电绕其身,须臾入口,因而有娠,遂生喜。既生,有双光若日,飞游其侧。目有日精,姿形端伟。博通坟典之外,善天文祕纬,仰观俯察,莫不洞寤,虽鬼神之变,无以匿其情。而大度恢杰,不修俗礼,慈俭博爱,损身济物。入为束宫宾友,出补,函谷关令。每望霄汉,而有昇虚之思。老君未至,关喜结草为楼,登临四望,见束方有紫云西迈,知有真人度关,乃戒严门吏,扫洒焚香,以俟感应。至七月,十二日甲子,老君至关,喜擎踞曲拳,邀就舍,进巾櫛盥漱,斋戒问道。至十二月,二十五日,挂冠不仕。二十八日,授《道德》二篇。【犹龙传】
周敬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年】
老子出函谷关以后又过了散关,应关令尹喜的请求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之后,由尹喜陪同,溯渭水而上,经天水、陇西、到达渭源,登鸟鼠山拜竭了伯夷、叔齐墓后,越过高城岭,经陇水河谷,前往陇西邑。陇西邑,就是今临洮县,是尹喜的故里也。【老子西行过东川】
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
《南雍卅记》载:“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所栖之地。【武当福地总真集】
师子峰 ,在大顶之北,第一天门之上。苍峦突出,踞镇云端,俨然师子之形,下即尹喜所栖之地。非策景排空之士,曷能居焉。【武当福地总真集】
隐仙岩,一名尹仙,一名北岩。在竹关之上。高耸云烟,俯视汉水。【武当福地总真集】
周贞定王十五年【公元前454年】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列子.说符】
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吕氏春秋.季秋纪审己】、【列子.说符】
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请问何以至于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居,予语女!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夫奚足以至乎先?是形色而已。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忤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不厌其天,不忽于人,民几乎以其真!”【列子.黄帝】、【庄子.外篇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