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1年】
庚戌,四十七岁,从孔子厄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子马父致仕,曰:“子之事亲,命也,无所解于心。”遂返鲁养亲。【闵子年表】、【圣门十六子书】
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
乙卯,五十二岁,子马父卒,年八十五。闵子要绖服事。曰若是乎古之道,不即人心。葬子马父于少昊墓西鄙泗水上。【闵子年表】、【圣门十六子书】
闵子要绖而服事。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孔子盖善之也。
【公羊传】
古者臣有大丧,则君三年不呼其门。已练可以弁冕,服金革之事。君使之非也,臣行之礼也。闵子要绖而服事。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孔子盖善之也。
【公羊传.宣公元年】
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
丁巳,五十四岁,适孔子归鲁,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闵子年表】、【圣门十六子书】
子夏三年之丧毕,见于夫子,援琴而弦,衎衎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及。”夫子曰:“君子也。”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夫子,援琴而弦,切切而哀,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过也。”夫子曰:“君子也。”子路曰:“敢问何谓也?”夫子曰:“子夏哀已尽,能引而致之于礼,故曰君子也;闵子骞哀未尽,能自割以礼,故曰君子也。夫三年之丧,贤者之所轻,不肖者之所勉。”【毛诗.素冠传】
子夏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子曰:“与之琴。使之弦。”侃侃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及。”子曰:“君子也!”闵子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子曰:“与之琴,使之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王制礼,弗敢过也。”子曰:“君子也!”子贡曰:“闵子哀未尽,夫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尽,又曰:君子也。二者殊情,而俱曰君子,赐也惑,敢问之。”孔子曰:“闵子哀未忘,能断之以礼;子夏哀已尽,能引之及礼;虽均之君子,不亦可乎?”【孔子家语.六本】、【说苑.修文】
闵子骞三年之丧毕,援琴而弹其弦是也,其声切切而哀。夫子曰:“弦则是也,其声非也。”【淮南子.缪称训】
闵子骞始见于夫子,有菜色,后有刍豢之色。子贡问曰:“子始有菜色,今有刍豢之色,何也?”闵子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夫子内切瑳以孝,外为之陈王法,心窃乐之;出见羽盖、龙旗、裘旃相随,心又乐之;二者相攻胸中,而不能任,是以有菜色也。今被夫子之文寖深,又赖二三子切瑳而进之,内明于去就之义,出见羽盖、龙旗、旃裘相随,视之如坛土矣,是以有刍豢之色。”【韩诗外传.二】
孔子昼息于室而鼓琴焉。闵子自外闻之,以告曾子曰:“向也,夫子之音清彻以和,沦入至道;今也,更为幽沉之声。幽则利欲之所为发,沉则贪得之所为施,夫子何所感而若是乎?吾从子入而问。”曾子曰:“诺。”二子入,问孔子。孔子曰:“然。汝言是也。吾有之,向见猫方取鼠,欲其得之,故为之音也。汝二人者孰识诸?”曾子对曰:“闵子。”夫子曰:“可与听音矣。”【孔丛子.记义】
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人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而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已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庄子.内篇德充符】
戊午,五十五岁,复去鲁。孔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闵子年表】、【圣门十六子书】
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论语.雍也】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
闵子骞五十九岁时,迁至鄪,即今之费县。与其长子沃赢居住于邑之东北六十里许。【闵氏家乘】
壬戌,五十九岁,孔子卒,为之服心丧三年。【闵子年表】、【圣门十六子书】
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
本年,闵子骞、颜子柳、颛孙子张到萧县讲学。
甲子,六十一岁,适周,欲行孔子之道。【闵子年表】、【圣门十六子书】
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
会周敬王崩,辄返。【闵子年表】、【圣门十六子书】
闵子徙宿,子张与子申祥守萧不变。【堀坊志】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
丙寅,自范之齐。继母乐氏卒,叹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盖事亲之难也。【闵子年表】、【圣门十六子书】
周元王二年【公元前474年】
闵子骞肥,子贡曰:“何肥也?”子骞曰:“吾出见其美车马,则欲之;入闻先王之言,则又思欲之。两心相与战,今先王之言胜,故肥。”【太平御览.387】
闵子骞与樊迟、宓不齐一起回到家乡武棠邑。闵子骞定居于老家闵染坊,樊迟定居于武棠,宓不齐定居于宓家铟堆,三人相距不过五里,故有五里三贤之称。他们设坛招募弟子数百人,开馆启蒙精心施教,传承孔子之道。【孔门弟子画传】
周贞定王二年【公元前467年】
鲁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史记.鲁周公世家】
见三家胜,鲁如小侯,作《伤鲁操》,歌曰:“鸿飞冥冥,弋者何慕?”设教于鲁、为、曹、滕、齐、宋诸国。【圣门十六子书】
周贞定王十五年【公元前454年】
秋,九月,樊迟与闵子骞、宓不齐驱车曲阜祭奠先师,樊迟途中遇风寒而亡。【孔门弟子画传】
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
约本年,闵子骞受聘于齐相田襄子,定居高原,后在临淄、历城等地讲学。
周贞定王二十年【公元前449年】
传说闵子骞的儿子闵沃盈平时不听话。闵子骞年迈的时候,嘱咐儿子:“我死了之后,要用个石匣。”
闵沃盈问他:“你学问这么高,看好穴地了吗?”闵子骞说:“一直往南走,抬到高山就行。”闵子骞死后,闵沃盈想:我一辈子都没听老爹的话,这次可要按他说的办。于是请人雕凿了一个石匣,又请人抬着寻找有高山的地方。当来到济南柳家店时,天近黄昏,大伙又累又饿,于是把石匣放下,便在柳家店住下了。
这天夜里,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直刮到第二天清晨。等闵沃盈出门时发现,放石棺的地方堆起了一个高大的土丘,土丘是昨晚刮旋风时旋出来的。再一打听,原来放石匣的地方就叫“高山”。闵沃盈认为这就是父亲说的穴地,于是祭拜一番后,便带着人回去了。【闵子骞传说】
鲁悼公十九年,冬,十月,闵子骞卒,终年八十有九。【闵氏家乘】
周定王二十年、鲁悼公十九年,在滕。冬,十月,卒。【闵子年表】
闵子墓,在东明县西北二十里。厥土坚刚,径五十亩。其地因名损城,冢旁有祠,有司岁时致祭。或曰东明有闵子墓,特葬衣冠之处也。【东明县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