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损生平事迹年表上
(2023-06-23 08:34: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先秦名人 |
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
景王八年、鲁昭公五年甲子,春正月,闵子生于鲁。【闵氏家乘】、【闵子年表】、【圣门十六子书】
闵马父,鲁大夫,昭公五年曾监周史有功。【闵氏家乘】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闵损,鲁人,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焉。【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闵公之子为闵子鲁,鲁生泽,泽生伯衍,伯衍生子建,子建生马父,马父生损(即子骞)。【闵氏家乘】
周景王十四年【公元前531年】
周景王十七年【公元前528年】
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
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
闵子骞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衣甚单,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闵子骞,一言其母还,再言三子温。【艺文类聚.20】
闵损,字子骞,鲁人,孔子弟子也。以德行称。早失母,后母遇之甚酷,损事之弥谨。损衣皆藁枲为絮,其子则绵纩重厚。父使损御,冬寒失辔,后母子御则不然。父怒,诘之,损默然而已。后视二子衣,乃知其故。将欲遣妻,谏曰:“大人有一寒子,犹尚垂心。若遣母,有二寒子也!”父感其言,乃止。【太平御览.413】
闵子骞事后母,絮骞衣以芦花,御车,寒失纼,父怒,笞之。后抚背之衣单,父乃去其妻。骞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太平御览.34】
闵子骞,鲁人也。事后母,母无道,子骞事之,无有怨色。时子骞为父御,失辔,父乃怪之,仍使后母子御车。父骂之,骞终不自现。父后悟,仍持其手,手冷,看衣,衣薄,不如晚子纯衣新绵。父乃凄怆,因欲追其后母。骞涕泣,谏曰:“母在一子单,去二子寒。”父遂止。母亦悔也。故《论语》云:孝哉闵子骞,人不得间其母又昆弟之言。此之谓也。【阳明本孝子图】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
周敬王三年【公元前517年】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
昔者虞舜,其大孝矣!庶母惑父,屡憎害之,舜心益恭,惧而无怨,谋使浚井,下土实之。于时天休震动,神明骏赫,导穴而出,奉养滋谨。由是元德茂盛,为天下君。善事父母之所致也。文王之为太子也,其大孝矣!朝夕必至乎寝门之外,问寺人曰:‘兹日安否如何?’曰:‘安。’太子温然喜色。小不安节,太子色忧满容。朝夕食上,太子必视寒暖之节;食下,必知膳羞所进。然后退。寺人言疾,太子肃冠而斋,膳宰之馔,必敬视之;汤液之贡,必亲尝之。尝馔善,则太子亦能食;尝馔寡,太子亦不能饱。以至于复初,然后亦复初。君后有过,怡声以讽;君后所爱,虽小物必严龚。是故孝成于身,道洽天下。《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言文王静作进退,天必赞之,故纣不能害。梦启之寿,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善事父母之所致也。”
闵子骞曰:“善。事父母之道,既幸闻矣。敢问教子之义?”仲尼曰:“凡三王教子,必视礼乐。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礼乐交修,则德容发辉于貌,故能温恭而文明。夫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利其身以善其君乎?是故择建忠良贞正之士为之师傅,欲其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夫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此三王教子之义也。”闵子骞退而事之于家,三年无间于父母昆弟之言。交游称其信,乡党称其仁,宗族称其弟。德行之声,溢于天下。此善事父母之所致也。【亢仓子.训道】
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
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
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衘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子骞曰:“敢问古之为政。”
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衘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罚为策,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失。善御马者,正衘勒,齐辔策,均马力,和马心。故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不举而极千里。善御民者,壹其德法,正其百官,以均齐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顺从,刑不用而天下治。是以天地德之,而兆民怀之。夫天地之所德,兆民之所怀,其政美,其民而称之。今人言五帝、三王者,其盛无偶,威察若存,其故何也?其法盛,其德厚,故思其德必称其人,朝夕祝之,升闻于天,上帝俱歆,用永厥世而丰其年。
不能御民者,弃其德法,专用刑辟。譬犹御马,弃其衘勒而专用棰策,其不制也可必矣。夫无衘勒而用棰策,马必伤,车必败;无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国必亡。治国而无德法,则民无修;民无修,则迷惑失道。如此,上帝必以其为乱天道也。苟乱天道,则刑罚暴,上下相谀,莫知念患,俱无道故也。今人言恶者,必比之于桀、纣,其故何也?其法不听,其德不厚。故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朝夕祝之,升闻于天,上帝不蠲,降之以祸罚,灾害竝生,用殄厥世。故曰:德法者,御民之本。
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揔治焉。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马之官以成圣,司寇之官以成义,司空之官以成礼。六官在手以为辔,司会均仁以为纳。故曰:御四马者执六辔,御天下者正六官。是故善御马者,正身以揔辔,均马力,齐马心,廻旋曲折,唯其所之,故可以取长道,可赴急疾,此圣人所以御天地与人事之法则也。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六官为辔已,而与三公为执六官,均五教,齐五法,故亦唯其所引,无不如志。以之道,则国治;以之德,则国安;以之仁,则国和;以之圣,则国平;以之礼,则国定;以之义,则国义。此御政之术。
过失,人情莫不有焉;过而改之,是谓不过。故属不理,分职不明,法政不一,百事失纪,曰乱。乱则饬冢宰。地而不殖,财物不蕃,万民饥寒,教训不行,风俗淫僻,人民流散,曰危。危则饬司徒。父子不亲,长幼失序,君臣上下,乖离异志,曰不和。不和则饬宗伯。贤能而失官爵,功劳而失赏禄,士卒疾怨,兵弱不用,曰不平。不平则饬司马。刑罚暴乱,奸邪不胜,曰不义。不义则饬司寇。度量不审,举事失理,都鄙不修,财物失所,曰贫。贫则饬司空。故御者同是车马,或以取千里,或不及数百里;其所谓进退缓急异也。夫治者同是官法,或以致平,或以致乱者,亦其所以为进退缓急异也。
古者,天子常以季冬考德正法,以观治乱。德盛者、治也。德薄者、乱也。故天子考德,则天下之治乱,可坐庙堂之上而知之。夫德盛则法修,德不盛则饬法与政,咸德而不衰。故曰:王者又以孟春论吏之德及功能。能德法者为有德,能行德法者为有行,能成德法者为有功,能治德法者为有智。故天子论吏而德法行,事治而功成。夫季冬正法,孟春论吏,治国之要。”【孔子家语.执辔】、【大戴礼记.盛德】
闵子书院即闵子祠,在县西北八十里。世传先贤闵子骞避季氏处。【沂水县志】
闵仲山,在沂水县西北八十里,盖县城故城东,世传闵子避召居此。又有子路依栖岩。【沂州府志】
闵公山,在沂水县西北八十里。《县志》:峰峦孤秀,涧壑迥合,环山皆松石。相传闵子曾避地其中,故名。又有子路依栖岩,芙蓉泉出此。【沂州府志】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
孔子在堂屋里坐着,见闵家贫寒的很。忽听屋后有两只鹅“啊啊”乱叫,就问公冶长:“公冶长,你通鸟语,你听听你闵贤弟家的鹅说什么呢?”公冶长竖起耳朵听了听,说:“是闵贤弟见咱师徒来了,要杀鹅给咱吃。两只鹅打谱杀一个,大鹅给小鹅说:‘俺死以后,你要好好给东家看家,白天防着黄狼鼠,夜里小心花狐狸,没娘的孩子要学会照应你自己。’小鹅说:‘俺死后,你甭哭来也甭烦,俺就像一个短命的小孩子,你甭哭坏了身子,没人侍候你。你也得好好给东家把家看,白天防着黄狼鼠,夜里小心花狐狸。’”孔子听了公冶长的话,就说:“你去给您闵贤弟说,一对鹅,哪个也别杀,他要杀,咱就不在他家吃饭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