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参生平事迹年表上

(2023-07-04 17:14:18)
标签:

杂谈

分类: 先秦名人

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

   本年,鲁人曾参子舆生。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与,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宗圣曾参,字子舆。生于周敬王十五年丙申年、鲁定公五年,十月十二日。【曾氏族谱】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

 

   鲁哀公元年曾参十二岁。常随父学诗书,有伏案苦读之说。【曾子年表】



 

周敬王二十八年【公元前492年】

      鲁哀公三年曾参十四岁。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曾子年表】

     《梁山操》者,曾子之所作也。曾子幼少,慈仁质孝,在孔子门有令誉。居贫无业,以事父母,躬耕力作,随五土之行,四时惟宜,以进甘肥。尝耕泰山之下,遭天霖泽,雨雪寒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乃作《忧思之歌》。【琴操.下】


  曾子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方到。”即以右手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论衡.感虚】

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新语.慎微】

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战国策.燕策一】

曾参之养亲也,若事严主烈君。【淮南子.齐俗训】

曾子行孝,枯井生泉。【孝子传】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礼记.祭义】、【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

   鲁哀公五年,曾参年十六,奉父命楚,从孔子。【曾子年表】

    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勇且多力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名为凤,所居积石千里,天为生食。其树名琼枝,高百仞,以璆琳、琅玕为宝。天又为生离朱,一人三头递起,以伺琅玕。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左贤。【艺文类聚.90】、【太平御览.915



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

   鲁哀公六年,曾参十七岁,随孔子在楚。【曾子年表】



周敬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年】

   曾子从仲尼在楚,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孔子曰:“曾参之孝,精感万里。”【搜神记.十一】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



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

   鲁哀公十年参二十一岁。随孔子在卫国。【曾子年表】

    曾子问听狱之术,孔子曰:“其大法有三焉;治必以宽宽之之术归于察,察之之术归于义。是故听而不宽是乱也,宽而不察是慢也,察而不中义是私也,私则民怨。故善听者虽不越辞,辞不越情,情不越义。《书》曰:‘上下比罚,无僭乱辞。’”【孔丛子.刑论】

    听讼之术,大略有三:治必宽,宽之术归于察,察之术归于义。是故听而不宽,是乱也;宽而不察,是慢也。古之听讼者,言不越辞,辞不越情,是故听民之术,怒必思兼思意,小罪勿兼。责囚之罪,必思意兼,谓思其辞,思其义;思义罪小,可求以出之罪也。【尚书大传.四】



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

    鲁哀公十一年曾参二十二岁。随孔子自卫返鲁。【曾子年表】

    孔子昼息于室而鼓琴焉。闵子自外闻之,以告曾子曰:“向也,夫子之音清彻以和,沦入至道;今也,更为幽沉之声。幽则利欲之所为发,沉则贪得之所为施,夫子何所感而若是乎?吾从子入而问。”曾子曰:“诺。”二子入,问孔子。孔子曰:“然,汝言是也。吾有之,向见猫方取鼠,欲其得之,故为之音也。汝二人者孰识诸?”曾子对曰:“闵子。”夫子曰:“可与听音矣!”【孔丛子.记义】

    昔者,孔子鼓瑟,曾子、子贡侧门而听。曲终,曾子曰:“嗟乎!夫子瑟声殆有贪狼之志,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趋利之甚?”子贡以为然,不对而入。夫子望见子贡有谏过之色,应难之状,释瑟而待之。子贡以曾子之言告,子曰:“嗟乎!夫参,天下贤人也,其习知音矣!者,丘鼓瑟,有鼠出游,狸见于屋,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厌目曲脊,求而不得,丘以瑟淫其音。参以丘为贪狼邪僻,不亦宜乎?”【韩诗外传.七】



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

   

    齐尝聘曾参,欲以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者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战国策.秦策二】、【新序.杂事二】

 人有与曾子同姓名者杀人,有人告曾子母曰:“参乃杀人。”母方织,如故,有顷复告云,若是者三,曾子母投杼踰垣而去。曾子之母非不知子不杀人也,言之者众。夫流言之并至,众人之所是非,虽贤智不敢自毕,况凡人乎?【新语.慎微】

 昔鲁有两曾参,南曾参杀人见捕,人以告北曾参母。【西京杂记.六】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晢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晢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孔子家语.六本】、【韩诗外传.八】、【说苑.建本】

 一簧两舌,妄言谄语。三奸成虎,曾母投杼。【焦氏易林】

    一簧两舌,妄言谬诀。三奸成虎,曾母投杼。【焦氏易林】



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

   孔子居,曾子侍。孔子曰:参,今之君子,惟士与大夫之言之间也,其至於君子之言者甚希矣。於乎!吾主言其不出而死乎!哀哉!曾子起曰:敢问:何谓主言?孔子不应。曾子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得夫子之间也难,是以敢问也。孔子不应,曾子惧,退负序而立。孔子曰:参!女可语明主之道与?曾子曰:不敢以为足也,得夫子之间也难,是以敢问。

 孔子曰:吾语女: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故非德不尊,非道不明。虽有国焉,不教不服,不可以取千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地治之,不可以霸主。是故昔者明主内脩七教,外行三至。七教脩焉,可以守;三至行焉,可以征。七教不脩,虽守不固;三至不行,虽征不服。是故明主之守也,必折冲於千里之外;其征也,衽席之上还师。是故内脩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主之道也。

 曾子曰:敢问:不费、不劳,可以为明乎?孔子愀然扬麋曰:参!女以明主为劳乎?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政之不中,君之过也。政之既中,令之不行,职事者之罪也。明主奚为其劳也?昔者明主关讥而不征,市鄽而不税,税十取一,使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时,有禁而无征,此六者取财之路也。明主舍其四者而节其二者,明主焉取其费也?

 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顺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谅,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强果则下廉耻,民皆有别,则贞、则正,亦不劳矣,此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教定是正矣。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君先立於仁,则大夫忠,而士信、民敦、工璞、商悫、女憧、妇空空,七者教之志也。七者布诸天下而不窕,内诸寻常之室而不塞。是故圣人等之以礼,立之以义,行之以顺,而民弃恶也如灌。

 曾子曰:弟子则不足,道则至矣。孔子曰:参!姑止!又有焉。昔者明主之治民有法,必别地以州之,分属而治之,然后贤民无所隐,暴民无所伏;使有司日省如时考之,岁诱贤焉,则贤者亲,不肖者惧;使之哀鳏寡,养孤独,恤贫穷,诱孝悌,选贤举能。此七者脩,则四海之内无刑民矣。上之亲下也如腹心,则下之亲上也如保子之见慈母也。上下之相亲如此,然后令则从、施则行。因民既迩者说,远者来怀。然后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十寻而索;百步而堵,三百步而里,千步而井,三井而句烈,三句烈而距;五十里而封,百里而有都邑;乃为畜积衣裘焉,使处者恤行者有兴亡。

 是以蛮夷诸夏虽衣冠不同、言语不合,莫不来至,朝觐於王。故曰:无市而民不乏,无刑而民不违。毕弋田猎之得,不以盈宫室也:徵敛於百姓,非以充府库也;慢怛以补不足,礼节以损有馀。故曰:多信而寡貌。其礼可守,其信可复,其迹可履其於信也,如四时春秋冬夏。其博有万民也,如饥而食,如渴而饮,下土之人信之夫!暑热冻寒,远若迩;非道迩也,及其明德也。是以兵革不动而威,用利不施而亲,此之谓明主之守也,折冲乎千里之外,此之谓也。

 曾子曰:敢问,何谓三至?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说,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明主笃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也,天下之士可得而臣也,天下之民可得而用也。

 曾子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昔者明主以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数;既知其数,又知其所在。明主因天下之爵,以尊天下之士,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说。天下之士说,则天下之明誉兴。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者也。所谓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选天下之至良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后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爱人,知者莫大知贤,政者莫大官贤,有土之君脩此三者,则四海之内拱而俟,然后可以征。明主之所征,必道之所废者也。彼废道而不行,然后诛其君,致其征,吊其民,而不夺其财也。故曰:明主之征也,犹时雨也,至则民说矣。是故行施弥博,得亲弥众,此之谓衽席之上乎还师【孔子家语.王言解】、【大戴礼记.主言】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

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礼记·檀弓上

   《曾子归耕》者,曾子之所作也。曾子事孔子十有余年,晨觉眷然,念二亲年衰,养之不备,于是援琴而鼓之,曰:“往而不返者,年也,不可以再事者,亲也。嘘唏归耕,来日安所耕,历山盘兮钦!”【琴操.下】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