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03年,命韩、赵、魏为诸侯。韩国早期史料不详,余认为初相为张去疾。《荀子.臣道》: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奉阳君为赵之权相,孟尝君为齐之权相,则张去疾为韩之权相也。张去疾历仕韩武子、景侯、烈侯三朝,约卒于前397年。
公孙亶回继任。《韩非子.问田》:阳城义渠,明将也,而措于屯伯;公孙亶回,圣相也,而关于州部。阳城义渠与公孙亶回事迹不详,余认为乃韩国将相。考韩烈侯、文侯时,韩数胜于楚、郑、宋。前394年,郑负黍反,复归韩。前391年,韩取(韩烈侯)、魏击(魏武侯)率师围武阳,以复郜之师。鲁阳公率师救武阳,与晋师战于武阳之城下,楚师大败,鲁阳公、平夜悼武君、阳城桓定君,三执珪之君与右尹昭之竢死焉,楚人尽弃其旃幕车兵,犬逸而还。前385年,韩伐郑,取阳城;伐宋,执宋休公。
约前384年,公孙亶回卒,韩傀(侠累)为韩相。前374年,东孟之会,聂政、阳坚刺相兼君。《韩非子.内储说下》:韩廆相韩哀侯,严遂重于君,二人甚相害也。严遂乃令人刺韩廆于朝,韩廆走君而抱之,遂刺韩廆而兼哀侯。本年,共侯立,相严遂。
前369年,韩共侯薨,哀侯子韩若山立,是为懿侯。相许异,《战国策.韩策三》中哀侯实为懿侯。《战国策.韩策三》:许异蹴哀侯而殪之,立以为郑君。韩氏之众无不听令者,则许异为之先也。是故哀侯为君,而许异终身相焉。而韩氏之尊许异也,欲其尊哀侯也。《战国策.韩策三》:韩氏之士数十万,皆戴哀侯以为君,而许异独取相焉。
约前361年,韩昭侯罢许异,相张去疾之子张谴。张谴封于暴,故又称暴谴。《韩非子.内储说下》:白圭相魏,暴谴相韩。白圭谓暴谴曰:“子以韩辅我于魏,我以魏待子于韩,臣长用魏,子长用韩。”《张氏族谱》:张趯生体公,体公生英公,英生去疾公,去疾公生谴公。《姚江历山张氏宗谱》:在韩曰去疾,仕韩为大夫。去疾之后曰谴。谴之后曰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约前353年,张谴卒。《韩非子.说林上》:张谴相韩,病将死。公乘无正怀三十金而问其疾。居一月,公自问张谴曰:“若子死,将谁使代子?”答曰:“无正重法而畏上,虽然,不如公子食我之得民也。”张谴死,因相公乘无正。
公元前351年,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战国策.韩策一》、《韩非子.内储说下》:大成午从赵来,谓申不害于韩曰:“子以韩重我于赵,请以赵重子于韩,是子有两韩,而我有两赵也。”前337年,申不害相韩十五年而卒,张开地继任韩相。前326年,韩、赵围魏襄陵。楚昭献相韩。秦且攻韩,韩废昭献。昭献令人谓公叔曰:“不如贵昭献以固楚,秦必曰楚、韩合矣。”次年,五月,梁惠王会韩威侯于巫沙。公仲朋相韩。公仲朋为宣惠王二弟。《战国策.韩策二》:公仲为韩、魏易地,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史惕谓公叔曰:“公亡,则易必可成矣。公无辞以后反,且示天下轻公,公不若顺之。夫韩地易于上,则害于赵,魏地易于下,则害于楚。公不如告楚、赵,楚、赵恶之。赵闻之,起兵临羊肠,楚闻之,发兵临方城,而易必败矣。”
前317年,秦败韩师于修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叟、申差于浊泽。诸侯振恐。公孙衍相韩,继续推行合纵。《战国策.魏策二》:犀首见梁君(魏襄王)曰:“臣尽力竭知,欲以为王广土取尊名,田需从中败君,王又听之,是臣终无成功也。需亡,臣将侍;需侍,臣请亡。”王曰:“需,寡人之股掌之臣也。为子之不便也,杀之亡之,毋谓天下何,内之无若群臣何也!今吾为子外之令毋敢入子之事。入子之事者,吾为子杀之亡之,胡如?”犀首许诺。于是东见田婴,与之约结,召文子而相之魏,身相于韩。
前315年,秦伐韩,取石章。韩罢公孙衍,相公仲朋。《战国纵横家书.二十四》:秦、韩战于蜀潢,韩氏急。公仲傰谓韩王曰:“与国非可持也。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若因张仪而和于秦,赂之以一名县,兵之南伐楚,此以一为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警公仲傰将使西讲于秦。前313年,秦王与梁王会临晋。《战国策.韩策一》:韩公仲相。齐、楚之交善秦。秦、魏遇,且以善齐而绝齐乎楚。前312年,五国约以伐齐。昭阳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王曰:“然则奈何?”对曰:“韩氏,转国也,好利而恶难。好利,可营也;恶难,可惧也。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我。彼惧吾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楚王曰:“善。”乃命大公事之韩,见公仲曰:“夫牛阑之事,马陵之难,亲王之所见也,王苟无以五国用兵,请效列城五,请悉楚国之众也,以廧于齐。”韩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
公仲朋约卒于前311年,韩复相张开地。《史记.留侯世家》:张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约前309年,张开地卒,韩相南公揭。次年,南公揭卒,樗里疾相韩。《周季编略》:秦樗里疾出相韩,未几,即归秦。本年秋,秦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韩罢樗里疾,相公仲侈。公仲侈或为襄哀王二弟。《战国策.楚策三》: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网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网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网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战国策.韩策一》:秦围宜阳,游腾谓公仲曰:“公何不与赵蔺、离石、祁,以质许地,则楼缓必败矣。收韩、赵之兵以临魏,楼鼻必败矣。韩、赵为一,魏必倍秦,甘茂必败矣。以成阳资翟强于齐,楚必败之。须,秦必败,秦失魏,宜阳必不拔矣。”
前301年,秦伐取我穰。韩罢公仲,相公叔,与齐、魏合纵攻楚。前300年,太子婴死。公子咎、公子虮虱争为太子。《韩非子.内储说下》:公叔相韩而有攻齐,公仲甚重于王,公叔恐王之相公仲也,使齐、韩约而攻魏。公叔因内齐军于郑,以劫其君,以固其位,而信两国之约。前296年,齐、韩、魏以秦之悔割地,不出楚王而致之死也。复合赵、宋共攻秦至盐氏。秦与魏河外及封陵,与韩河外及武遂。五国之兵乃还。本年,韩襄王薨,太子咎立,是为釐王。公叔卒,复相公仲侈。
前295年,秦拔魏襄城。公仲侈卒,韩辰相。《战国策.韩策三》:韩相公仲侈使韩珉之秦请攻魏,秦王说之。韩珉在唐,公仲侈死。韩珉谓秦王曰:“魏之使者谓后相韩辰曰:‘公必为魏罪韩珉。’韩辰曰:‘不可。秦王仕之,又与约事。’使者曰:‘秦之仕韩珉也,以重公仲也。今公仲死,韩珉之秦,秦必弗入。入又奚为挟之以恨魏王乎?’韩辰患之,将听之矣。今王不召韩珉,韩珉且伏于山中矣。”秦王曰:“何意寡人如是之权也!令安伏?”召韩珉而仕之。另外,苏秦曾在前294年,合纵六国,为韩外相。次年伊阙之战后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