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省六部制练习题

(2020-04-23 17:20:54)
标签:

教师招聘

知识巩固

1.“(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

A.是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C.充分的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D.君相权矛盾得以解决

2.以下有关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文臣出任,受通判监督

B.权力分割,削弱君主专制权力

C.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D.置使以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

3.有学者评论认为,“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该评论意在说明唐朝( )。

A.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政府拥有了政务的最终决策权

C.专制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 D.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享重,包括对言论出板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可知,三省六部制度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故C项正确;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是为了限制相权,加强皇权,不可能有效限制皇权,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虽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没有解决两者的矛盾,故D项错误。

2.【答案】C。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即“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故答案为C项。“文臣出任,受通判监督”是宋朝的制度,排除A项;唐朝通过对宰相权力的分割,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D项属于宋朝设立的三司使,排除。

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约,故D项正确;材料中“皇帝实际上仅是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说明最终决策权实质上还掌握在皇帝手中,没有实现权力的制衡,故A项和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皇权受到了制约而不是得到强化,故C项排除。

4.【参考答案】

(1)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

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不同之处:英国君主立宪制是用法律限制君权,议会成为权力中心,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议会内部也有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个人的民主权利与自由受到尊重。

成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议会和法律制约王权的传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