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设计:《找次品》教案
标签:
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难点】
运用最优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可见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
合格的物品称为正品,不合格的零件称为次品。在生活中往往次品与正品相差甚微,有些从外表根本无法辨别。有什么办法能把它找出来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板书:找次品)
(二)生成原理
1.出示题目: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找出来。
教师积极评价各种方案,例如: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秤等。
鼓励学生说说如何使用天平来找到次品,陈述理由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
预设:可以用卡片来表示钙片,如果取其中两个放置在天平两端,平衡的话则第三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的话,则轻的一段是次品。只需要称1次就可以找到次品。
鼓励学生尝试用图形来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2. 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到次品?
要求学生分组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探究找出次品的次数,并将小组结果绘制在表格中。
学生分享想法:把9个零件分成3份(4,4,1),在天平两端各放4个零件,如果恰好平衡,剩下的那个就是次品,只称一次就能找到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拿出重的4个零件,再天平两端各放2个找次品,最多需要称3次就能找到次品;
也可以平均分成3份,在天平两端各放3个零件,如果天平恰好平衡,剩下的那个3个零件里面有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重的那3个零件有次品,因此最多需要称2次找到次品;
也可以分成5份(2,2,2,2,1),在天平两端各放2个零件,重的那2个有次品,共称2次就能找到次品;如果天平平衡,拿下其中两个,再放两个新的,这时如果不平衡,就在重的2个中找到次品,共称3次;如果平衡就在剩下的3个零件中,则最多需要3次就可以找到次品;
也可以将其分成3份(2,2,5),在天平两端各放2个零件,如果恰好平衡,剩下的5个里面有次品,最多需要2次就能找到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再需要1次就能称出次品。
也可以分成9份,两个两个的称的话,至少需要4次。
(三)深化原理
提问:观察完成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仅要把零件分成3份称,还要尽可能平均分,这样才能保证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不然如果次品在分的比较多的那份中,找到次品就需要更多的次数了。
得出找次品最优策略:1.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2.能够平均分成3份的就平均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比少的一份只相差1,如7(2,2,3)。
(四)应用原理
用你发现的方法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
(五)小结作业
师: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还有哪些疑问?并要求做课后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