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后期调查问卷分析报

(2018-12-14 15:39:50)

宜川县初级中学课题组  杨晓梅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都是以阅读能力为基础。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语言。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数学语言中有许多数学符号、图形符号以及术语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有很大的差异,这要求阅读者在阅读中不断进行语言的转换,最终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而数学语言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数学阅读能力优劣。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那么,目前中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为了得到一个可信的结论,在201811月,我对年级120名学生进行了“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作了分析。

根据“你认为数学是否需要阅读”一项的统计,只有9%的学生认为数学阅读“无所谓”。由此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出,虽然学生或许没有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是起码在心理上是认同数学阅读的,认为数学阅读是有其必要性的。这样的结果让人感到非常的欣慰,在以后的教学中,只要对学生在数学阅读的方法上进行有益地指导,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你认为数学阅读对数学水平的提高有作用吗?一项的统计,相对第一次调查6%的学生认为数学阅读“没一点用”有所提升,大家都认为有作用。由此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出学生起码在心理上是认同数学阅读的,认为数学阅读是有其必要性的。这样的结果让我看到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只要提高对学生阅读数学的要求并加以指导,学生一定会达到乐读善思的。

    根据“你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进行数学阅读”一项的统计,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回答“老师要求”,大部分学生是出于“做题需要”,可见,很大的一部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已经逐步走向主动,而不简单的是为了“应付老师”,因而阅读的效果将会完全不同。这就是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强化数学阅读后,逐步培养起学生对数学进行阅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崇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根据“对于数学学习,你认为听课与阅读哪项更有效”的调查发现,有45%的学生会“读听结合”,虽然与前期相比,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主动性,使学习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所在。

重点关注数学应用题的求解。在中考中考查应用题已经逐步走向稳定,而我们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应用题上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应用题使学生可以最直观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解答应用题一般无从下手。通过调查发现,只有4%的学生看到应用题会主动放弃,也就是说,学生是希望在应用题上拿分的。然而,由于我们长期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虽然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来做应用题,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明显。在以后的教学时,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根据题目,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为正确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坚实的基础。

根据“你是否在课后阅读数学课外书籍”调查发现,有60%的学生平时只阅读数学教材。这就说明学生的阅读范围很狭窄,今后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课外教材的引导,让课外教材深刻而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会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数学思维。

     根据“学习新课程之前,你是否会提前阅读教材了解大概内容”和“你是否课后阅读教材强化新课相关内容”的调查发现,有32%的学生“经常进行预习”,41%的学生“经常复习”。这就解答了原来一直困惑我们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看起来很努力,可是成绩总是“慢牛上坡”。当我们引导学生形成阅读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今后,我们在教学时要更加严格要求学生预习新知,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将能真正地实现高效学习。

   通过这次的调查问卷,我切实体会到了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的种种隐忧:阅读材料的严重匮乏,阅读时间的短暂,阅读方法上指导缺失。同时,我更了解到了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渴望,了解到了学生从心理上是认同数学阅读的,是愿意在课堂上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是我们中学教师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下一步准备进行一些数学阅读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首先阅读课本,主要是教会学生将读、听、做有机统一,并结合数学概念的教学教会学生基本方法,加强对数学课外知识的介绍,强化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的要求,鼓励学生拓展数学视野,并相互交流提升,学语言中有许多数学符号、图形符号以及术语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有很大的差异,这要求阅读者在阅读中不断进行语言的转换,最终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