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数学讲授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案例
(2018-08-27 07:36:25)小学中段数学讲授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景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是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得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 42÷6 = 72÷9=
2.最大能填几?
(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引入: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即将开展“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么作为学校的小主人,你们想不想为学校尽一份力呢?
生:想
1.课件出示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2)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5÷5=3(组)
质疑: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用列竖式来计算呢?
(3)(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用竖式计算,并标出各部位的名称。
32÷8=
2.
(1)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师巡视。学生提前摆好的,请一位上黑板进行演示,摆一摆,再说一说。(此处也许有学生出现分的不正确的,师引导:大家要注意。我们分是要做到平均分配,每组看看是不是分了5盆)
师:大家分好了吗?请看黑板: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分的吗?
(学生汇报)
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你们能列出算式吗?生:能。
(3)尝试列式:23÷5=4(组)……3(盆)
(4)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 余数﹤ 除数)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总结,结束全课。
师总结归纳:余数和除数他们的关系就是余数比除数小。
即: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学的快乐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抽学生说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余数 ﹤ 除数)
教学反思:
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自己的独立思考上。而在讲授法中,教师把知识讲解得清清楚楚,学生以听讲代替思考,即使有自己思维参与,也是被教师架空起来的,因为要跟教师同步进行,这样也就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所以利用讲授教学法要注意:
1.选择合适的讲授内容。
在新课程教学中,在确定了以学定教的原则后,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有的教学内容,如概念的定义、数学法则,就常常需要使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还有,概念的定义和有的数学法则根本就是不允许探究的,只能使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如果让学生根据教学创设的情境去自己给出概念的定义,我认为是不恰当的。要知道数学定义是运用非常准确精炼和非常严谨的语言来叙述的。让学生自己去定义岂不是各说各的,而且学生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会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记忆定义产生影响。
2.讲授要富于启发性。
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因而有效的提问在讲授式教学中就显得尤为很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3.注重讲授的趣味性。
教学情境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是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使讲授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辅助以画图、通过学生手工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的,甚至枯燥的数学原理寓于生活事例中。然而,数学毕竟是严谨的,是理性的,数学概念是简洁、纯净、准确的,生活中没有真正的数学原型。
4.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
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有它的优势。在教学过程当中很压抑,同时过多的讲授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掉队情况。针对这样的现象要求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用多种方法的结合。在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时,特别应该扬长避短。我们可以先把整节课的知识点罗列出来,然后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为了讲述清楚一个重点或难点,用多种教学方式去讲解该知识点,进行并列式教学;不同的教学方式能不同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法充当帮助理解和总结归纳的角色,无论什么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