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先驱刘濂波(卢氏当代名人191)

标签:
教育人物图片历史 |
分类: 卢氏名人 |
刘濂波,男,河南省卢氏县范里人。1916年,他和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文学家曹靖华从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又同时考入开封省立二中,于1920年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而曹靖华几经周折,到北京大学旁听俄语课程,二人有幸又在一个学校就读。这样算下来,他们同窗10多年,期间结下深厚的友谊。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经常通信联系,曹靖华每翻译一本书都送给刘濂波一本。在上世纪40年代,曹老在重庆工作期间,曾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给刘濂波写了一副对联式字画:“德行动天地,著作寿河山”,字画现珍藏在卢氏县县文管会。
据《卢氏文史资料》第七辑和《卢氏县志》记载,刘濂波于1936年在卢氏县范里镇涧底村创办卢氏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并首任校长,招一班50人,以后又陆续招收三级三班,学制四年。据该校原教导主任揣得为回忆,当时学校墙上刷写“礼、义、廉、耻”大幅标语。刘濂波给学生讲话多围绕标语讲“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他逐字给学生讲解,可见当时“礼义廉耻”是立国之本。这说明那时就很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处处事事按国之四维去办,从不马虎。
刘濂波提倡“扫除愚昧,振兴教育”的新思想,县立师范的创办与其有直接的关系。他任校长时,身先士卒,亲自上课,凭其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素质,课讲得诙谐幽默,深入浅出,明细透彻,深受师生爱戴。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师生思想活跃,抗日情绪高,社会名气大,培养的学生全面发展,解放后多数成为卢氏教育界的中坚力量,如雷鼎瀛、莫肇基、强希天,马少卿等。
据揣得为老师回忆,刘濂波很有学问,治学严谨。他选聘教师标准很高,凡使用一段不称职的教师,毫不留情面地予以辞退,不能误人子弟。在揣得为到校前曾辞退几位不称职的教师,而揣得为是河南大学毕业,知识全面,积极肯干,到校后深受父亲的器重,被聘为教导主任,大胆地把教学工作,交给揣得为老师去料理,他们在工作中配合得很好。
抗日救护训练班看护组学员合影
1938年,在县教育局局长和刘濂波的支持下,揣得为利用假期,举办“抗日救亡训练班”和“救护人员训练班”,刘濂波任《国耻小史》、地理等课,李士伟夫妇任医务救护课,揣得为任体育、音乐课等,共培训80多人,分配到全县各地,对抗日救亡宣传起到很大作用。
刘濂波还先后在卢氏豫莘高中和莘原中学教书多年,学生反映课讲得生动有趣,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