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2018-05-31 11:02:58)
标签:

365

教育

分类: 教学心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

 

在教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想到这是本册最难也最为复杂的一个单元,所以尽心准备了课件,想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因为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而教学难点则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推导总结,因为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会做不会说,针对这一特点,我专门拿出时间让孩子练习说,这样可以一劳永逸,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凑十法是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种方法,所以掌握起来一定会有难度,但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教学的重点内容,凑十法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会用到。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直接跟学生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所以上课前先为学生做一铺垫,做10的分成,并且跟孩子强化,如:19是好朋友。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问题。

     算法多样化并不意味着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我鼓励学生在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同时比一比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最后总结,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凑十法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强化计算方法。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学会多中选优,择优使用。选择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提高计算速度。

    利用练习巩固所学,课本自主练习的第1题,先圈一圈,再算一算。先体现凑十再得出结果,使学生在回顾一下凑十法的整个过程。在进行练习三,利用口算过关卡对学生本节课所学进行简单过关。

      这节课是一节整理和复习课,可能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太小,不知道把整个预习题看完,只看出了一条规律就和同桌交流起来。这时,我布置他们把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等我走向他们时,都迫不及待的把他找到的规律讲给我听。老师是不是这样?老师是不是那样?讲得比较好的同学,我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这时有更多的同学想把他找到的规律讲给我听,看到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开始组织他们全班交流,让学生到前面指着大屏幕上的加法表说出他们发现的规律。 交流完后,进行第二步,让学生在小组内看着手中的算式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然后让手拿9加几的学生到前面,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我任指一个学生,他就举起手中的卡片,全班同学一起说得数。最后让他们把手中的卡片有规律的贴在我粘在黑板上的大白纸上。以此类推,再分别让手拿8加几、7加几……的同学到前面来排成一排。最后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制成了一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第三段,是练习环节。 我的教学设计虽然课堂上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克服了上节课存在的不足,但是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还待加强训练,预习环节,学生坐不住,静不下来。交流环节孩子们只想着表现自己,而不去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制作加法表时,由于是部分学生在动,其他学生无所事事。 如果每个小组发一套算式卡片,一张大白纸,让小组同学之间团结合作,把这些卡片有规律的排列后粘在大白纸上,这样就能出现更多的加法表,而且每个同学都有事可干。制好加法表之后,让各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制作的加法表拿到前面来进行展示,交流他们在进行制作时这样排列的理由,实际也就是讲出各小组的加法表的排列规律。这样设计,更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

     这节课主要是学生活动时间过长,正堂课显得太紧,所以,应多加强学生平时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的方法,这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交流中都不可或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