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章贡小语网络教研活动全程回顾——小学语文本体教学内容专题
标签:
教育 |
分类: 网络教研活动 |
http://s15/mw690/0079WHuDzy7kPZHiptQde&690
策
主
评
资料整理:
博客发布:
【活动信息】
吴忠豪教授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国培计划”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在他的《围绕本体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讲座中提出:语文课程应以实践为基础,围绕本体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其中,积累语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表达是学习语文的重点难点。学生语文实践应紧紧围绕语言积累、语言应用和大量的阅读来开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地点拨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运用表达方法,进而与作者的情感价值观产生共鸣。
为了让各位老师更具体地理解“如何围绕本体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本期活动策划周立平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节“ ‘千课万人杯’首届小学‘中国语文好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课例。
杨舸校长执教的《养花》这节课抓住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抓住老舍先生语言的特色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带领学生与老舍先生进行了一次文字和心灵的对话。
在初读课文后,杨老师带领同学们品读了几个重点段落,给足学生时间去找句、思考、感悟。用积极的语言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准确的评价,循循善诱,让教学重点稳稳落地。她还引导学生体味由事及理的写作方法,巧妙地创设了给第五、第六自然段写生活感悟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老舍的心灵,感受养花的道理,感悟生活的哲理。
紧接着,由文清实验学校名师工作室张燕芬老师对今天的课例做了精彩的点评。张老师先后被评为“全国作文教学能手”,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给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她的“三个叹服”评价,精简凝练,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让人不禁感叹:有专家型名师引领,真是点石成金啊!
主持人厚德路小学郭叙婷老师总结道:“一个专家讲座,一节《养花》课例,一场精彩的交流点评,对于如何根据语文本体性教学确立教学节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老师们渐渐拨云见日,有了清晰的思路。”
每一次的网络教研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我们不断地学习、听课、反思、改进、提升、总结,积小流终将成江海,积跬步终会行千里。下一期,让我们一起追循全国名师薛法根的成功足迹前行。
【文本整理】
http://s9/mw690/0079WHuDzy7kPZOSJJK58&690
http://s1/mw690/0079WHuDzy7kPZQIJ9u00&690
【文字交流】
2018-05-28
2018-05-28
天竺山周立平:
我觉得今晚的讲座要让所有语文老师看看!
文实张燕芬:
同种意思不断多说4字词语,尽量多说近义词,常说常说也就能记住了,输入到语言仓库里,记住了自然会运用了
水东严瑜:
@文实张燕芬的确
2018-05-28
天竺山周立平:
实践性语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第二:表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难点
厚外周晶晶:
读破万卷书,也是重背书积累
水东严瑜:
积累语言,有目的地运用。
文实张燕芬:
运用文中已学过的语言进行表达
文实张燕芬:
学习表达,先积累,再教学生模仿之后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表达
文实周颖:
语文课堂要创设语境,让学生积极运用积累的语言
津小肖蓓:
这篇课文在我们五年级的小练中,突然发现班上的学生确实表达的不够清楚、准确。需要反思
根据一定的语境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清楚表达,确实是不容忽视的。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纠正不恰当的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表达
@津小肖蓓
津小肖蓓:
文实张燕芬:
水东严瑜:
詹天佑,可以这样上,我们往往就是挖隧道哪种方法省时,种了工程学的地,荒了我们语文的地。
天竺山周立平:
@水东严瑜
铁小叶丽云
2018-05-28
2018-05-29
http://s12/bmiddle/0079WHuDzy7kPZZl0tt6b&690
2018-05-28
天竺山周立平:
这张课程图,大家可以收藏下来,谢谢严老师
这个讲座很好!
厚外龚莹;
听完讲座,自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既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与实践,也要通过文本对学生进行情商熏陶。
水东严瑜;
检查生字词:
水东严瑜;
水东严瑜;
严老师,我思考了下,可能杨老师重点是放在段落为单位,品读几个段落的不同,为表达做铺垫,直奔主题,没有放在分析语句上,我个人的看法哈。
厚外谢世敏
这两段都是先写养花,然后写体会道理,这就是发现文本的秘密。
厚外谢世敏
天竺山周立平
厚外谢世敏
厚外谢世敏
厚外谢世敏:
文实周颖:
http://s4/bmiddle/0079WHuDzy7kQ6nFqEj93&690
文实王贤轶:
天竺山邓伊:
厚外周晶晶:
http://s1/bmiddle/0079WHuDzy7kQ6pvY4Mf0&690
两位老师辛苦了
【课堂设计】
一.温习导入新课,初识
PPT出示课文插图图片。
师:在我们小学六年的学习当中,有一位作家的作品入选的次数是最多的,看着这些熟悉的课文插图,咱们一块儿说出他的名字——(生:老舍)
(师板书作者名字)
师: 老舍先生的作品大多起源于生活,所以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冰心曾经这样评价——
PPT出示“看了老舍先生的散文,就如同听到他的茶余酒后的谈话那样亲切而简单——冰心”(生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老舍先生的《养花》这篇课文,和他来一次文字和心灵的对话。(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检查生字新词
1.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如果能找到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就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
(生阅读)
2.检查生字词
PPT出示“读一读:尽管 见识 摸着门道 三年五载”
师:这组生字词藏着不少多音字和轻读音节,谁来试一试?
(师生评价)
PPT出示“读一读:奇花异草 大雨倾盆 置之不理 秉烛夜游”
PPT出示“ ‘秉’的三种解释:1拿着,握着;2掌握,主持;3古代容量单位”
师:你选哪种意思?
生:第一种。
师:秉烛夜游是什么意思?
生:拿着、握着蜡烛在夜里游玩。
师:我们把词语送回到句子当中,一起读一读。(PPT出示句子)
师:秉烛夜游是什么味道?想象这是什么画面?
(生谈:神秘感、幽静的味道、浪漫的味道)
师:你带着浪漫的味道读一读。
师小结:我们在理解词语时,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加一点想象,那么词语就会生动鲜活地出现在你眼前。
三.梳理文章结构,体会散文特点
师:全文的七个自然段都是围绕养花来写的,分别写了什么?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PPT出示“例如:1养花,
师:先说句子,再用小标题概括。
(生反馈:当做乐趣、不种奇花、摸着门道、有益身心、带来快乐、偶有伤心、乐趣无穷)
师:看着这些小标题,同学们发现,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结构呢?
(生:总——分——总结构)
师小结:第一自然段总起,最后一段总结,首尾呼应,中间讲了六七个事例,三四处体会,这样写看上去很散,但其实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咱们散文讲究的恰恰就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这篇课文的“神”在第七自然段,咱们读一读。
(PPT出示第七自然段内容,生读)
师:把它读成一个词,就是?
(生:乐趣)
师:乐趣在哪儿呢?
四.感受养花乐趣,体味语言特色
师: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老舍的乐趣,结合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全体学生在全文找句子反馈)
PPT出示“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师:自己养花和看别人养花又是不一样的。更有成就感,满足感。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师:作者从头到尾都是写养花的乐趣。我们着重来看看三四自然段,作者又是怎样来表达这种乐趣的呢?
PPT出示第三自然段“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指名读)
师:在这个语段中,你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抓住了哪些关键词句来体会的?
(生:老舍的自豪、骄傲、老舍先生特别热爱养花)
师:带着这么多体会,把这段话一起读一遍。
师板书:照管花草 多些知识
师:这个自然段中,老舍得到的感悟是哪一句?
(生:多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师:咱们看看文章第四自然段。读这段文字需要体力。
(指名读)
师:从这一段抢救花草,作者感悟到什么道理?
(生: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师:读读这个反问句。
师板书:抢救花草 劳动重要
师: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两段有一句同样的话出现了两次?哪句话?
(生:多么有意思啊!)
师:这句话我们平时听谁说过?
(生:老师、朋友、爸爸妈妈)
师:在这里,老舍就像是我们的老师、朋友一样,在和我们聊天:照管花草,多些知识,这是多么有意思呀!当他跟他的朋友讲抢救花草让他热汗直流,腰酸腿疼时,他又脱口而出——
(生读)
师:老舍先生的语言就是这么亲切简单。就像面对面的说话一样。但是,为什么同样一句话要反复出现两次呢?他没词儿了吗?
(生:反复、强调)
师:是一种有感而发的情感,还有一处却惜墨如金,仅仅用了四个字却道出了无限 ,我们来读读。
PPT出示:“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胜于吃药”
师:那四个字?
(生:如此循环)
师:哪句话写出了“如此循环”?
(设置情境读,理解“如此循环”,用“然后”句式)
师小结:老舍先生,无论是他的长句,单句、词语甚至是标点无不体现着语言的精炼,亲切而简单,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老舍先生对养花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聪明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课文的5、6自然段没有像3、4自然段一样,紧随事例,说出感悟?为什么?
(生1:表达更有变化,更有新意。生2: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
PPT出示 小练笔:(二选一)
请给第五自然段的三件事加一个合适的生活感悟:
请给第六自然段加一个合适的生活感悟:
(生写)
师板书:夸花、赏花、赠花
(生1:分享给别人自己的劳动成果,不仅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
(生2:有喜有忧,也是一种乐趣)(生板书)
师:你读过这篇文章,对老舍有什么印象?
(生:老舍是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乐观的人,平易近人)
师:老舍先生通过《养花》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呢?
(生1:生活就像养花,五味杂陈,才是生活的感觉。
生2:喜欢就要真心付出,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生3:有喜有忧也有乐趣。
生4:要乐观面对生活。
生5:要多些知识。)
师:养花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名师指路】
文清实验学校张燕芬主任评课交流
老师们,晚上好!今天我们聆听了吴教授的讲座。吴教授的几个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内化和操作实践。
一、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注重语言的输入。
二、创设情境,把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在语言的实践中,不仅要有语言的输入,而且要有语言的输出和语言的迁移。
三、要运用课文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指导学生怎样写批注,教给学生怎样写。你写批注是怎样的?他写批注是怎样的?老师写批注有时怎样的?在交流对比中不断提高写批注的能力。
五、充分地关注语文课堂的实践性这一特点。
《养花》这一课是小学阶段经典的老课文,如何使老课文绽放出新的教学之花?这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杨老师给我们做了很精彩的呈现。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让我叹服: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教学功底扎实,酣畅明晰,设计严谨,匠心独运。不知不觉中使学生领悟了课文的主旨,进入老舍的精神境界,非常高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这种教学设计让我叹服!
第二,始终体现了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的教学理念让我叹服。课文围绕养花,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先说说课文能概括这段意思句子,再引导学生用四字拟定出小标题,巧设问题,乐趣体现在哪?充分让学生去找句,去想,去说,去悟。把课堂展示舞台交给学生。
第三,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特点,杨老师解读得恰到好处,让我叹服!吴教授指出:语文课需要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实践性的特点。这节课,杨老师重点抓“言”。这篇文章的 “神”在第七自然段,杨老师引导学生读出两个字“乐趣”。抓住老舍先生语言的特色,整体感知老舍养花的乐趣。再重点抓住第三、第四自然段来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这种乐趣的。抓住两个“多么有意思啊”亲切而简单的句子,反复的手法起强调作用,其实这是由事及理的写作手法。学习了这种手法后,杨老师又进行了小练笔,给第五、第六自然段写生活感悟,让学生去充分地补白,让学生感受老舍其人其文,感悟养花,品读语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带领学生与老舍先生进行了一次文字和心灵的对话。
http://s8/mw690/0079WHuDzy7kQ5AdSALf7&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