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数学模型思想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2019-12-15 05:15:29)
					
											标签:
																				
                            教学 | 
					
编号: 
 
 
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姓
 
所教学科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56893757
单
 
 
 
 
 
 
一、开题报告内容(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 
 (一)课题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界定清楚、真实可信、表述严谨) 一、确定本课题,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构建模型思想是数学课标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且《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中,模型思想是唯一一个以“思想”著称的概念。在小学阶段,适时适度地将模型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深刻理解数学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而且学生在“初步”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感悟模型思想,初步体会抽象和建构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因此,渗透模型思想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具体目标,近年来相关研究已成为一项独具特色而富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课题。 2、构建模型思想能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这样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但是学生逐渐深化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与构建,也使学生自然的养成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找出同一结构关系的数量模型的思维习惯和数学概念,从而也就有了可能使学生日后在面对不熟悉的问题情境乃至数学学科以外的现实世界中像数学家那样进行模型化的处理。现实情况是学生的建模意识不强,在这方面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 3、构建模型思想能提升教师的研究力。 目前,我们许多数学教师虽已认识到数学思想模型的渗透对学生发展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但能主动的将此渗透到教学中的还是少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为目标,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撑和实际的案例分析是我们小学教师发展的桎梏,唯有打破它,才能获得更广的研究天地。通过课题研究可提高教师的模型与符号化数学思想的理论水平,让数学模型的建立渗透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二、课题四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数学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之后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模型简单来说就是把生活化、现实化的对象用数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又能起到对数学知识进行简化和提炼的作用。 2、构建 这里所说的构建,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是模型思想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建立过程、数学规律的归纳和总结过程、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来体现;二是强调对模型思想的体验和领悟,也就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使模型思想悄然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三是要注意构建行为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特点。小学生受自身知识积累、认知能力和思维抽象水平的局限,他们对模型思想的感悟往往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研究内容和目标,拟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 
  
  
  
  
  
  
  
  
  研究过程及步骤(1、计划如何开展,2、研究时间如何分配到月,3、流程如何操作,4、预期成果如何呈现) 
  
  
  
  
  
  
  
  
  
  
  
  
  
  
  
  
  
  
  
  
  
  
  
  
  
  
  
  
  
  
  
  
  
  
  
  
  
  
  
  
  
  
  
  
  
  
  
  
  
  
  
  
  
  
  
  
  
   | 
||
| 
 3、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了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数学方面的品格和能力,是数学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在问题解决中渗透模型思想,在建模中提升的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4、教学中的案例 案例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全程或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片段。通过有个性的案例及反思,形成一套较有系统的数学教学模型思想。 (二)课题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 1、通过《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模型思想的案例研究》的学习研究,提高教师的模型与符号化数学思想的理论水平,让数学模型的建立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中。 2、正确解读教材中有关数学模型的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梳理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拥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任务: 1、开展该课题研讨活动,首先,分别设计和执教,通过建模教学模式与非建模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对比,研究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其次,进行《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模型思想的案例研究》相关理念培训,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学习研究力。 2、收集整理典型教学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案例集》;录制课题相关实践经验视频;撰写论文,进行交流研讨,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区推广。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渗透模型思想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感悟模型思想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合理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创新适合本校实际的有助于学生感悟模型思想的实践模式。 3、实验法:采用“小课题研究”的教学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挖掘、开发课程资源。在听课、评课、案例分析中总结积累。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重在“数学小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研究运用数学模型思想解决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5、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案例集和结题报告。 (三)研究过程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18年6-8月) 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确立研究课题,对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进行论证;完成课题立项申请*评审表,向上级教研室进行申报。召开开题报告会,完成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 (1)开展读书学习,提高理论水平。(2018年9月) 学习新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经验,为课题实验沿着正确   
  
  
  
  
  
  
  
  
  
  
  
  
  
  
  
  
  
  
  
  
  
  
  
  
  
  
  
  
  
  
  
  
  
  
  
  
  
  
  
  
  
  研究内容和目标,拟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 
  
  
  
  
  
  
  
  
  研究过程及步骤(1、计划如何开展,2、研究时间如何分配到月,3、流程如何操作,4、预期成果如何呈现) 
  
  
  
  
  
  
  
  
  
  
  
  
  
  
  
  
  
  
  
  
  
  
  
  
  
  
  
  
  
  
  
  
  
  
  
  
  
  
  
  
  
  
  
  
  
  
  
  
  
  
  
  
  
  
  
  
  
   | 
||
| 
 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学习内容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课程改革理论为主,比如《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谈小学数学建模的意义与方法》等有关理论知识。同时结全教学实践进行认真反思,并通过课题沙龙的形式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为开展研究行动提供理论支撑。 (2)外出观摩交流,拓宽研究思路。(2018年10月) 从课题研究的角度观摩优秀课例,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经验交流活动,学习吸收先进的实践经验。 (3)进行课堂实践,寻求建模方法。(2018年11月-12月) 在本校开展听评课活动,借助数学组老师的集体智慧,摸索建模的好方法、好路子。拟定每周四下午召开小课题教研活动,大家交流在小课题实施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案例分析,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借助学校评优课活动展示小课题研究中公开课,请学校全体教师对小课题研究中的公开课进行点评研究,推动我校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4)开展课题研讨,提高教研效果。(2019年1-4月) 首先,在学校开展小课题研讨活动,展示两节中、高段研讨课,由课题组成员和非课题组成员,分别设计和执教,通过建模教学模式与非建模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对比,研究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其次,进行《在问题解决中建立模型思想的案例研究》相关理念培训,最后,邀请专家与会指导,对课题的后续研究提供有力得支持。 3、总结阶段(2019年5月) 收集整理典型教学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案例集》;录制课题相关实践经验视频;撰写论文,进行交流研讨,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全校推广;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 
  
  
  
  
  
  
  
  
  
  
  
  
  
  
  
  
  
  
  
  
  
  
  
  
  
  
  
  
  
   | 
||
| 
 (四)预期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研究内容和目标,拟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 
  
  
  
  
  
  
  
  
  研究过程及步骤(1、计划如何开展,2、研究时间如何分配到月,3、流程如何操作,4、预期成果如何呈现) 
  
  
  
  
  
  
  
  
  
  
  
  
  
  
  
  
  
  
  
  
  
  
  
  
  
  
  
  
  
  
  
  
  
  
  
  
  
  
  
  
  
  
  
  
  
  
  
  
  
  
  
  
  
  
  
  
  
   | 
||
| 
 时间(月)  | 
 任务名称  | 
 成果类型  | 
| 
 2018.06—2018.09  | 
 面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和本课题有关的调查问卷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与研讨  | 
 
调查问卷    | 
| 
 2018.12—2019.01  | 
 中期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 
 2018.12—2019.03  | 
 获奖优质课、教学片段、论文  | 
 教学设计及论文  | 
| 
 2019.04—2019.05  | 
 撰写研究报告  | 
 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开题结论(地方不够可以附加纸张)
| 
 该课题《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模型思想的案例研究》经过专家评审,形成如下意见: 1、本课题选题新颖,价值高。紧扣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模型思想的案例研究实效性的新理念,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构建模型思想案例研究实效性研究模式的途径,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整合和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类等结构化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研究方案设计较规范,研究目标定位基本准确,实践机制保障有力,并实事求是的规划课题的预期成果,课题的操作性比较强。 3、研究的理论依据充实,总体思路清晰,研究教师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研究任务。 建议:研究要始终紧扣主题,概念界定明确,可以借助工作室和学校,开 展扎实教研更加细化成员分工研究对象及内容以便研究的顺利进行。 鉴于上述,专家组同意课题开题,并要求及时汇报课题研究成进程,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 
 
三、开题论证专家数据表
| 
 参 加 开 题 论 证 人 员  | 
 
姓    | 
 职称、职务  | 
 
工    | 
 签名  | 
| 
 康恒印  | 
 
高级    | 
 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康恒印  | 
|
| 
 
石    | 
 
高级    | 
 丛台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 
 
石    | 
|
| 
 王云心  | 
 高级 副主任  | 
 丛台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 
 王云心  | 
|
| 
 刘丽芳  | 
 一级 教研员  | 
 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刘丽芳  | 
|
| 
 
   | 
 
   | 
 
   | 
 
   | 
|
| 
 
   | 
 
   | 
 
   | 
 
   | 
 
 
四、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市属学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 
 
  
  
  
  
  
  
  
  盖章 
  
2016年    | 
注:将开题报告送交一份至各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市属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存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