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俗语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知,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如果要翻译成英文,必须用三个动词去表达。knowv.知道;知悉;了解;认识到;懂得;意识到;确信;确知;肯定;realizev.理解;领会;认识到;意识到;实现;将…变为现实;(所担心的事)发生,产生;be
aware of意识到,知道。
其实,一直以为,圣人有先知先觉。因为有一种灵感,让他们对世界要敏感一些。《》孟子·万章下》:“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也就是专门指那些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要有这样高度,一定需要读很多书,或者走太多的路,见到多了,才能突然顿悟。那些创造宗教的人,无论那种宗教,都有相同故事,就是突然那么一天,他就开了天眼,明白大千世界一些真相,于是成为某一种世界观领袖。
当然后来修行者,也会经过自己坚持不懈修行,也会出顿悟可能。其他宗教不懂,因为有点佛性,所以知道在佛家修行中有一词:
顿悟成佛是佛教关于成佛的方法、途径的一种主张,与“渐悟”成佛相对。指无需长期修行,一旦把握到佛教的真理,即可以突然觉悟成佛。一般认为,禅宗内部“北宗”神秀侧重渐修,“南宗”惠能提出顿悟成佛。惠能说“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他们认为实现成佛的途径只能是到“心”中寻找,即所谓“本性是佛,离性别无佛”,“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在南宗看来,只要懂得见性成佛的道理,实行“无念为宗”的修行方法,不必注重一切外在的宗教形式,就可以顿悟成佛。
诚然,顿悟需要一种灵性,但是更多需要一种认知积累。如果什么事情,一问三不知,完全没有投入经历去知道事物发展规律,从一件事件产生、发展和结果反复掂量,才会掌握一种进入门票,然后不懈去学习前人一种处理方法,只有积累到了一种极限,人才能突然多出一种灵感,有了一种跳出去能力,然后才能顿悟。成为了一个具有先知先觉的出世高人。
宋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绍圣 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扬休
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一个人要达到这样一个高度,需要做出多少努力才会成就这样一种洒脱。还是以顿悟成佛老讲,其实真正能达到这个层次,还是需要一番涅槃的反复,六祖应该是成了佛,又是高僧。六祖在坛经里提出“顿悟”概念的内涵大致有几方面第一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可见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第二
“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第三
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烦恼之法。第四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我于忍和尚处(指在五祖那里),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从中也可见到,顿悟之前,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才能修成成果。
我们做人做事,并去绝经可以走,不仅仅我们天生没有灵性,更重要是我们没有储存一定内涵,你就敢出来行走江湖,那样风险自然可知。不过,有这样胆量,还需要有一种自知,尽量不要露出自己锋芒,遇事小心谨慎,慢慢在江湖历练中偷偷学艺,逐渐内修会一门绝世武功,然后才能在江湖上成就一番事业。当然,某一方面才能累计到一定境界,自然会发生质的变化,让你参悟许多内禅,进入到一种新的天地,只有那样你才不会害怕一切,才能在江湖上立足。
又回到那个俗语,一问三不知,其实如何避开锋芒,当然必须学会糊涂,明知而不答,才算世界高人。但是,往往一般人也做不到,又喜欢夸夸其谈,因此就会出现满罐子不荡而浅罐子荡结局。一个人没有定力,自然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定要找到自己兴趣点,然后扎扎实实地去学习,真正精通一门学问,才能涨点本事,既是不求闻名于世,也是会让自己雅然成趣,成为一个不落俗套之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因为行走在江湖,才终知道了深浅。
(另一问三不知出处:“一问三不知”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没说一问四不知呢?这“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呢?为什么它可代表所有的事全然不明呢?它本来是出自《左传》,据记载,晋国的荀瑶率领军队攻打郑国时,荀文子认为,不可轻举妄动,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即‘中’字,三代‘衷’字有“中心”一解)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这段记载在古书中首先提出了“三不知”的说法。荀文子说话的大意是,仁人君子的进攻谋略,是开始、中间和最后终结(即“始衷终”)都弄得了如指掌明白清楚才进攻。现在我们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难吗?
所以,从这段话可以理解,“三不知”指的是开始、中间、结局都全然不知。明朝人姚福在《清溪暇笔》一书中的说法也印证道:“俗谓忙遽曰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盖本《左传》。”
)
厷一2019年6月2日于夷陵吾同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