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老师一组话题,莫名其妙想起这样一个题目。法国梧桐,曾经宜昌街头一景,站成一种永恒,融入很多人记忆。而枇杷是三峡农家小院一种标配,活着容易,但是活得既有价值,当果熟十分,不仅红成一种风景,实用起来也让人馋。这正是文艺愤青一种象征,生活和艺术关系,被老师一点化,深刻而又漫不经心!
于是,在好好生活中终身去学习,一定也可以接出硕果。很多作家跟老师有种相同经历,当兵写作,目的是为了远离故土,但是元辰老师又是极度孝顺,更是眷恋故土一个人,回到夷陵,成为夷陵一方霸主。既是宿命,也是一种报答,更是一种牺牲!呵呵,文学里怪现象是
越是原来故土,越是被很多人记住,也在文化路上走得更好,这是阎连科在香港中文大学一个语录。但是,走出去,会更孤独,生活第一,能估计到家人,在中国孝是最大的事,哪怕跟苏明哲一样是愚孝,但是父母在,不远游呢?
至于英雄难过美人关,那是官场一种引诱,对于文艺愤青是可望不可即的事。不过,元辰老师为官多年,还是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文人当官一种好处。因为心中有份坚持!士大夫那份情怀还是有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于是有了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其实,色是人一种本性,佛祖也不难逃脱这种束缚。记得当年看很多武侠片,很多高僧都贪婪一时之快,跟粉丝有了血肉,生下来变送到寺庙,没有办法一般在傍边建立了一个小家,像极后来官场上二奶村。听民间小道消息,宜昌某一小区边就是那些庙傍边得小家,不过家外有家,据说也很累人。还是元辰老师有见地,“审视人间男欢女爱,确实一言难尽。还是向道向善、勿执著于世界美色为好。”
老师毕竟还是落入俗套,进入一个爱恨交织感悟。世界男女之间,却是很难说得清,看山不是善,看水也非水,皆因心里那份骚动。爱到极致便是恨,爱情本质是占有。因此才有了情杀只流。不过很喜欢老师那个时代爱情,媒妁之言,认识后合适,便是一生守候。老师和师娘爱情,像极了胡适先生。一想到老师弹古琴,写小说,做香焚香,而师娘却在把所有文采和智慧都描写在那不到三分农田上,大家彼此相安,彼此又有一种相依为命的忠贞,这也是一种极其中国画一种意境。木心说过:过去锁很好看,你锁了,他就懂了!
现代青年爱情,都是一种交换。没开始就是一种比较,看把自己这辈子交付出去,是不是值得。根本没有想到,婚姻其实是一种成长,好的婚姻让一个事业走到一个高度,虽然对方不一定要懂,因为有你,她一辈子支持,这才是最重要的。钱钟书对杨绛说了:没有遇到你,不曾想过结婚。遇到你,就没有想过结婚是和别人!”不过,老师和夫人之间,虽然没有片语,但是一辈子走过那么风雨,依然恩爱,才能保持一种儒雅中自信。读过老师文字,一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必定烦恼很多,心理负担重,不是好状态。什么都要拿得起放得下,放不下暂且拿起,但不要老在心里磨”
文学即人学,因此凡是要做来写字给人看,必须有一种人生力量,无病呻吟,只能让你偶尔引起共鸣,真正文学家,必须跟元辰老师一样,做人一种大格局,做事才会豁达和包容。在百忙之中,替人做嫁衣,实属中国网络文学之辛也!
虽然我非文学中人,但是老师每天刊发文章,亦是每天夜半失眠一种良药,夜读元辰,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营养。不是为了文学,而是更好生活!
2019年4月10日于夷陵吾同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