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可以,本来自媒体就是抛弃了成见,给所有的人一种交流平台。流浪大师突然火起来,超出一般人预期,但是毕竟26年流浪和读书,让一个活着底层的普通人逆袭成为了名人,这是勤奋和终身学习结果。
既然大家都觉得他学识过人,就应该在直播里,让更大的人认识他,走进大家视野,而不是把他当做一个神。虽然他曾经也是这个社会精英,公务员身份应该是个光环。只是年少贫穷,才会把眼光盯住垃圾,认为多少可以换几个银子,与他毕业踏上了公务员身份毕竟不符。又把垃圾累计起来,本来指望换更大银子,没想到被相邻举报,被单位嫌弃,最后以精神有点问题推向社会,沦落成一个街头拾荒人。
这人有一股子读书志向,一路26年,经历风云无数,始终还是坚持了阅读,深于国学,被人录像,发迹于抖音,虽然被人存疑,但是从白岩松采访里,看不到沈巍有多大精神问题,仅仅是一个恋物癖而已,当年没少受折腾,又特别小气,才导致这样一个悲剧。经过26年冷暖,至少他对人间里情感有很多真实的体验,可以通过直播,把这些情感体验说出来,也让大家感受一下。
流浪大师出来开直播,至少可以做这样几件事,对于喜欢他的人们很有意义:
第一、说人间冷暖。他虽然不是网上所说名校毕业,但是也是当时初中读书佼佼者,只是由于家庭贫困,虽然毕业进入公务员系统,应该是一种阶级逆反,但是由于他心理缺陷,让他与这么好机会擦肩而过,他流浪途中,肯定与单位、邻居和家人发生过与常人无法参悟一些情景,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通过他回忆,应该还原人世间有些情感和对待这些事情一些做法,为今后那些年轻孩子走向社会过程中遇到同样的问题提供一些合理建议,我想作为流浪大师,应该参透人生,因为是亲身参与,更有实用价值。应该说这件事做好,比任何一个心理学大师鸡汤更有意义!
第二、道人间情感。这一点沈巍更有说服力,从年幼时期贫困,到被动接受父亲建议而读审计,后来逆袭成为公务员,家庭那种情感和态度应该是非常激动的,但是由于个人心理问题,让别人误解,主要还是与当时社会包容心有一点关系,然后被单位以精神问题而劝退,中间肯定也发达过一下纠缠。同时,家庭对他态度也发生一些变化,然后流浪26年,单位和家庭难道完全没有过问过吗?据说开始他还是穿戴整齐,后来什么原因让他真正成为了一个流浪感。这二十几年,难道完全没有朋友么?曾经同学为什么无视?这些都是一种借鉴,希望通过直播,让大家走进故事里,至少比读一部名著还有意义。
第三、表对读痴迷。笔者以为,沈巍如果开直播,把他这辈子中受到这么大挫折,还能够坚持一种信念,终身学习态度和过程讲述出来,比任何专家都有意义。因为他26年来是比常人更苦岁月,但是当在风雨中感受读书快乐时,应该有一种信念在里面,至少在书中感受温暖和内心一些升华,是一般人又做不到的。讲述这个方面一些体验和体会,是他最宝贵财富,比起那些才识更能对普通人产生认识上冲击,可以《那些苦读》来做深刻挖掘一下,对于现在终身教育,应该有着指导和引力作用,这是整件事情价值最可贵地方。
第四、说古论今。笔者看了沈大师一次说三国,天理毕竟清晰,虽然有漏洞,但是还是有自己看法。既然大家喜欢国学,又觉得沈巍有这种胆识,那么就可以发挥他这方面才能。对于流浪大师,最后不要从学术上去评析书籍,而是从自己所见所问,还有所遇,结合当前中国实际,把他知道国学那出来解决普通人一次问题和困惑,这样让很多盲目而充满功利的人心静下来,也是一件正能量的事。
开直播后,希望高人多指点一下沈巍,毕竟他没有形成完整知识系统。用直播里来解决生活问题,对自己26年生活做一个思考,把这辈子发生奇闻怪事记录下来,写一本回忆录,整理一下。既然走向平常,就好好谋划一些以后人生。
真诚希望他由直播走进正常,即使喜欢,也不能再浪迹江湖。应该懂得一个人真正价值不完全都是诸葛孔明那种,还有一种人生智慧,就是豁达对待自己!
2019年4月3日于宜昌吾同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