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前,汉人起义军有三顾势力: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城,张士诚尤为逼近朱元璋的地盘,所以有人建议他先打张士诚。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先易后难,各个击破。但是,朱元璋听从谋臣刘伯温建议,并不先打张,而是逆江而上,先消灭陈友谅,然后才合围张士城,这是一种正确的策略,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它的合理性。
我们现在这么揣摩老朱采用这种策略一些想法,也只是是一种马后炮,但是既然问题,我们絮叨絮叨为什么这样的原因:
第一、陈友谅威胁最大。
当时朱军师刘伯温认为,陈友谅素性骄傲,而张士诚器量狭小,两相比较,“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先攻友谅”。刘伯温认为张士诚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如果先攻陈友谅张士诚不会干预。相反如果先攻张士诚,对于野心十足的陈友谅肯定会从中渔利。
还有一种更重要威胁,陈友谅的地盘在长江上游,正在朱元璋的上方,若要攻打朱元璋,出兵朝发夕至,对朱元璋的威胁远比张士诚要大得多。
第二、刚好巧遇灭陈友谅时机。
因为那个时候陈友谅杀主篡位,已经让陈友谅自己内部已经开始动摇,此时他有错误连杀几位患难的同僚,陈友谅军队里很多人已经开始出现叛逆之心,当时李明道就给老朱谏言道:“友谅弑徐寿辉后,将士离心,政令不一,骁勇如赵普胜,又忌而杀之,虽有众,不足恃也。”陈友谅在弑徐寿辉后,又杀大将赵普胜,搞得手下军士人心惶惶,离心离德。于是朱元璋召诸将谕之曰:“友谅杀主僭号,犯我近疆,殒我名将,观其所为,不灭不已。尔等各厉士卒以从。”这一种机会,只能说朱元璋好好把握了,再后来与陈友谅战争中确实很多叛军出现,无意帮助老朱。
第三、张士城地盘靠近元朝势力,刚好让他成为天然的屏障。因为在虽然元末农民起义军把元朝赶回自己地盘,但是当时元朝还是非常强大的。如果朱元璋先打张士城,势必一开始就有面对强大的元军
,这也给当时并不强大的朱元璋很大的压力。因为张这人没有大的跟我,只是占山为王,在朱陈战役中主动出击,甚至三国联盟那一套,这无意让老朱放下新来,专心致志攻打陈友谅。
如果开始攻打张士城,陈友谅和元军都不会抓住时机,一定形式各位,死的不仅仅是张,还是朱元璋。这样蠢事老朱肯定不会干,因为他也是从夹缝里闯出来,因此他抓住了主要矛盾,应该是技高一筹。
第四、这战术这也是一步好棋。因为一旦攻下陈友谅,从三面包围张士城,已经瓮中捉鳖,简单之极。但是张士城却看不到这一步棋,在朱元璋逆江攻打陈友谅时就应该主动与陈联盟,那么历史也讲会改写。估计一是张太狭隘,而是陈友谅杀主篡位,合作也估计难处。
总之,历史选择朱元璋还是有他道理,第一寻找到一个好的能臣为他出谋划策,还有一个老朱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不过,“英雄出于乱世,富贵当于险中求“,朱元璋的这一招先打陈友谅极具冒险性,鄱阳湖一战朱元璋赢得很侥幸。但最终的结果还是打败陈友谅,给明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2018年11月16日中午于宜昌夷陵吾同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