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这是宋改革家宋王安石的一首诗,一个朋友在QQ留言里说:“今天一下天好冷
穿少了,突然觉得一人好冷清了”。看见留言,突然想起这首诗。今天寒露,天气逐渐转冷。最近会故里,发现树叶开始变黄,看见双亲孤独地生活在农家小院,巴巴望着我们几个子女回去,心情也颇生一种寒意。
曾记得,秋天给我是一种欣欣然的感觉,因为对于我们农村来说,秋天意味着一种收获,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吃物开始增多,对于吃货的我,应该是一种幸福。记得还有一首民俗说过:“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
对于人,心境经过岁月洗涤,收获着感触颇多。曾经吃货,面对秋天到来,不再满足于那种愉悦感,一是受父母苍老的感怀,另一个方面就是进入了中年,竟然也从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淡淡伤感,姑且叫做一种凉意。其实,很多时候,景是衬托人的心情的。换了一个思路,人很多感受亦发生变化。
寒,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说文》里说:寒,冻也。作为动词,三种含义:冷(跟“暑”相对);害怕;畏惧;.穷困。
不过,最近老家的润新楼前桂花开了,下午陪父母做于楼房前叙旧,感觉到时光匆匆,突然两位老人就进入耄耋之年,去年老母亲又突然脑梗,更是衰老很快。一向好强老母亲也无可奈何接受身体突然改变,那些争强好胜岁月一去不复返了。7号半夜起来看太阳能灯发光状况,居然发现桂花树上有了露水,一阵寒意袭来,突然记忆起一首诗,居然满眼溢满泪水,感觉是不是自己也有些苍凉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寒,在英语里大多是形容词,coldadj.寒冷的;冷淡的,无情的;失去知觉的;[afraidadj.恐怕;害怕的;担心的;畏惧,害怕;fearfuladj.胆怯的;害怕的,担心的;吓人的,可怕的做动词,tremblevi.发抖;颤动;焦虑;轻轻摇晃。刚好印证了人到中年一些不健康的心理一种状态,所以感觉这人世间,其实语言有很多天然联系,破有些让人不可思议!
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记得前几年,到了这个时候,父母就会漫山遍野去摘菊花,然后回家小蒸一下,晾干做出菊花茶。也会在门前桂花树上摘桂花,弄成花茶。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了。
寒露期间天气气候有以下两个特点:气温降得快和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我们会看到地上露水增多,甚至会出现偶尔霜冻现象。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
寒露以后进入金秋也,霜叶红似二月花。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因此建议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这样调节燥对人体影响。
对于寒露以后饮食,基本做的平衡膳食就可以。适合寒露养生的食物有雪梨、柿子、香蕉、胡萝卜、冬瓜、银耳、豆类、菌类等。具体落实到一日三餐上,寒露时节不妨喝一些药膳粥,可以健脾胃补中气,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
虽然天气逐渐趋凉,但是人在保暖基础,要适度调节自己心理,多利用秋天美好景色,把自己从一种伤感情绪中释放出来,让人生平添许多暖意,这样,才会感受秋天那种收获甜美,回到一种正常情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