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尝吕记老汤包,品琴韵雅天香

(2018-08-29 12:56:43)
标签:

杂谈

尝吕记老汤包,品琴韵雅天香

          入伏第四天,天气格外的炎热。早上,步行街的肯德基门口,三个胖子立于门口,正在悠闲等着什么,其实,这是宜昌往事群书生,还有老炮儿和白亮。一场吃汤包听古韵的活动开始了。
         其实,作为一个对历史和宜昌往事热心的群,其实带有一种社团味道。大家不论男女老幼,平时形形色色的角色,唯有在群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听群里几位高人给我们传授知识,亦或是偶尔一种情感泄露,偶尔也引起大家共鸣。许多群友共享最近所得,也有无私群友把自己搜集到资料恭喜出来,大家享受同一种情感,对往事的回忆,对宜昌历史的回顾,让我们从地域上更加亲近。
         一个团队,必须有一个灵魂人物,在宜昌往事群,群主大懒猫是却对幕后人物,平时不怎么说话,今天遇到发现其实很热心的一个人,他是第四个到达的人,约四十来岁,话不多,但喜欢在网上寻找宜昌古往今来,收集不少照片。比如今天去第二家宜昌历史名典吕氏汤包,他亦有名店八九十年代照片,足说明他细心和专业。
         书生,一脸憨厚,不高个子,但是眼光慈祥,简单朴实的衣着,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有担当男人。所以每一次群活动,都是他发起,每次活动付出巨大的心血,更是一种无私奉献。每次在群里,他是一个乐意帮助人朋友,你的闪光点一下被他抓住,他会鼓励你做一些事,而每次你出现一些问题,他会善意给你提出来。
         快到九点的时候,大家陆续赶到,石卿还有若水,不停奔跑的人两夫妇,骑着摩托车过来科林镪,最后到的是年轻的飞飞。
         等人到齐,我们沿着步行街一路朝着宜昌市实验小学方向走进,不多会,我们转到一个小巷,来到中山路彭桂花凉虾店。凉虾是产于湖北宜昌的十分常见的特色的一种小吃,滑糯清爽,柔软清甜。它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再放置红糖水。是人们消暑的一道甜品。
        等到了店门口,书生小跑着站在店子里面,他是这次活动操心者,反而主动接大家品尝凉虾,如果不是对宜昌文化喜好,一般是做不到的。
         这家彭桂花凉虾店,最有特色是一种黄绿色的果冻汤,记得当时,书生还饶有兴趣给大家介绍,这是具有中国味道的果冻,其他都是一样,凉虾儿,瓷花子和红糖水,但是加了那种黄绿色淌,味道变变得糅合和一种清凉感觉,不再让瓷瓦子与水交融生硬而是一种极佳融合。估计这种配方已经流传很多年。味道在宜昌应该算上品了。
        我点是店家招牌桂花凉虾,有淡淡桂香,瓷花子也很爽滑,泯一口,有一种凉爽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等每人一杯凉虾后,我们从那小巷退出来,继续朝前走,不一样会儿,看见一个小巷临街,有一个招牌:中山路汤包馆,这是我们的第二站。
         中山路汤包馆,又名吕记汤包馆。吕记汤包馆创始于1988年,是一家专注于汤包的特色风味小吃店。因位于宜昌市中山路,食客们也常称之为中山路汤包馆。在近三十年的经营中,吕记汤包注重口味与口碑,餐品皆选用上等的原材料经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几十年来吕记汤包坚持口味始终如一,也成为了宜昌经典的老字号。
         我们到店子时候,人格外多,没有座位。我们进去时,遇到从事宜昌历史研究曹蓉老师和三峡大学的胡丹老师,帅哥加美女,正开心交流着。不过进门后,最引人注意是宜昌几幅老照片,1909年宜昌全城概貌,让人一下子就走了古色古香氛围了。
         大约二十多分钟,汤包上来了。在傍边用小蝶取一点姜丝,然后用醋泡着。汤包皮薄匀称,面筋劲道。吃在嘴里有一种爽口感觉。其实,吃汤包是比较讲究的,弄不好汤会被你咬得四溢,弄成一个大花脸。所以饮食也是一种文化,不同小吃也是颇讲究的。哥也是厨子出身,汤包也尝试做过。所以对吃汤包总结过一个口诀: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一扫光,满口香。用筷子弄一个小口,用嘴泯出里面汤,肉是好肉,各自佐料搭配均衡,余味悠长,特别是没有宜昌那种川菜的辣味,反而有种幼儿汽水肉那种纯而不腻的天然,再夹一点姜丝,用姜丝醋去平衡,倒是很有一种个性。再细嚼慢咽皮子和肉,有蒸饺那种精细,满口醇香,亦是幸福的体验。用心去做,走进宜昌人的记忆,确实费了不少心思。值得推荐!
         吃完汤包,我们一行人乘6路到港窑路,在城东公园门口下车。穿过约百米的绿荫小道,一栋三层小楼静卧在一片寂静中,俯视下去,周围高楼里蕴藏着一种悠闲,有一种大隐藏于市感觉,风水也颇不错,宛如一条蜿蜒的卧龙,刚好从下面小溪飞跃出来,对面一堰塘正好点了龙的水性,一眼望去,藕花点点,是个读书好地方。书院,一定要幽静而通透,环境亦是一种平衡的文化。天香书院,寻这样一个安静之处,说明主人国学深厚。在书生带领下,我们沿着小路走到书院门口,走进一种熟悉香味直扑鼻子,檀香的催化着一种古典和平静,一下子就能让人安静下来。
         不过走进,更让我惊讶是天香书院四个字旁边对书院性质和责任一一陈述出来,让人瞎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为这也是我最喜欢一句话,出自哥穿越时期“闺蜜”, 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北大的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没想到还能作为一个书院的企业追求。这是儒学一种最高境界,天香书院居然承担着培养儒者一种担当,让佩服。儒者,就是要有这种气魄和担当: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院长崇立正在等我们,因为西陵书香的徐梅已经早我们一步到达书院。当我们一行人坐下,崇立 热情给大家倒着茶,我发现他做在太师椅的姿势也是极其标准的,只是少了长衫,我一直认为,看一个气质和风度,坐立姿势是很重要的。儒家和佛家都讲究运气,呼吸与吐纳便是人生。
         做了一小会,崇立带领我那一一从一楼走得三楼。走过美术教室时,他对墙上油画做了点评。国学不是排斥其他文化,只有是追求一种心灵平衡,便是国学之追求。这一点我也赞同的,世界不同肤色的人都有一种情感。人类对情感追求没有国家概念。一种开放心态,也是国学的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在最高一层教室里,是国学馆。随手翻开一本书,是王阳明的心学。能讲心学更需要勇气。他源于理学而又脱于理学,看来院长颇有国学的底子和渊博。
         其实,最吸引我的是他们的香道。因为古人读书,点香是必须的。所谓书香人家,就来源于读书这种奇特香味。不过科林镪说苏州大户人家门口都是耕读人家。其实这两句都来自一幅对联:“忠孝子孙仁德宗室,书香门第耕读人家”。宜昌自己做香人不多,总算遇到知音。当别人要拍香的烟雾袅绕时,院长拿出他们自己做的艾叶。他对艾香理解是到位的,足说明是玩香高人。艾香,端午节必须采摘后尘封了五年的艾绒,磨成粉,在用手搓成条形的。跟我做香手法完全一样,宜昌另一个玩香高手元辰老师,也不知道不知道他是怎么制香的。
         然后,大家一直要求听古琴,张老师信手拈来。大家听得如痴如迷,我仔细看了老师手法,左手指法的按音与滑音都比较规范,按音的跪、带起、拳、推出、同声、爪起、掐起,滑音有吟、猱、绰、注、撞、逗、唤、上、下、淌、往来、进复、退复、分开等都有比较娴熟。,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组合如轮、锁、双弹、如一、叠涓、拨、刺、伏、撮、打圆、历、滚、拂都过渡自然,唯一就是力度和音乐张略微少了一点什么 可能是书生随意点一首曲子,因为古琴和古筝音乐处理上还是差别很大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拿手演奏作品,突然换一首,亦是少了音乐理解灵魂。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力的。只有投入你的血汗,那种跳跃着你感情,才会融化进入,这便是王阳明的心学 !
         张老师正真是多才多艺,后来大家想听颂吟,张老师亦是爽快答应。声调抑扬起伏,气息控制较好,更重要的吐纳力度都很标准。估计不是原调,所以节奏感与我小时候听陈继先不一样。但是,这种追本溯源精神,还有用过吟诵,让人学会说话把气息沉下去,用中气来发音,让你说话过程就是一种完善过程。如果天香书院能慢慢找到古代诗词乐谱,那真是功德无限了。叶嘉莹在尝试,天香书院也在努力,这就是是国学繁荣基础!
         中午吃饭时候,大家一起讨论时,都异口同声说到,这种类似雅集活动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大家从不相识到一起享受某些精神愉悦,长期坚持下去,亦是大家一种幸福。如果形成一些合力,也可以办一下事情。至少,在人生探究中不再孤独,而富有雅趣,做人如果能优雅活着,便是一种成功。
           文章结束时,借用祝允明一首《知山堂雅集》来表达我对今天雅集朋友祝福:
            小山不妨宦,中隐从近阙。
            无论车马色,幸共禽鱼悦。
            风泉夕韵敻,霜月冬气洁。
            醒醉齐一襟,心赏方兹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