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教育公平: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2018-07-17 05:46:33)
标签:

杂谈

也谈教育公平: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因为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没有一个人是完人,不是每门功课他们都能胜任。因为培养教师,也是按照专业来设置的,所有不论什么改革,都不能违背这个前提。
         我们来看看某区的招考,在农村中小学招考各科老师,并不是按照专业来开展,也不是按照学段来进行。为了进城,化学和物理报考小学数学,这些老师面临新的学段,新的科目,我不知道已经都快进入退休快车道人是怎样在短时间里很快成熟成一个成熟的任课教师,感觉在他们假设里,每个人都是通才,所有科目都不需要专业技能的。
         从这次区管校聘开展中,都是乱套的,违背教育职业专业性常识。初中流去小学,这是为了实现区域性均衡问题么?记得当年小学老师还流行高中。(呵呵是不是滑稽!)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科目,都具有专业性,都有自己学段。如果没有专业性,那为什么教育部在各师范专业设置专业呢?不过从该区大学生招聘来看,也是比较乱套的。往往是看的关系,哪怕你是旅游专业,连教师资格证也没有,只有你有关系,通过一个考试就可以招聘进来。
         在笔者看来,所有教育都是圣神的。学科具有特殊性,即使要流动,也是各校均衡考察,然后在同类科目里进行交流。本着对孩子们学习有帮助,专业性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成熟的专科教师,成熟期一般需要五年或者更长时间。如果你要淘汰那些教学能力弱的,也是应该在同学段同学科学习,让这些老师有一个提高过程。而不是随意分配几个边缘学校,让他们去“祸害”农村孩子吧?至少农村孩子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吧。
         一切教育改革,要尊重教育特殊性。首先必须承认:一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享受公平待遇,二是尊重学科特殊性,教书独特个性,还有一个老师成熟一个过程和规律。
         说良心话,只有流动才能解决城乡不均衡问题,这是教育部实现这一政策初衷。但是,我们必须保证流动是提高教师水平,而不是给另外一些人腾位子,比如有些有关系的彼此一辈子待在城里学校。而是要让优秀老师走进农村,去带动哪里薄弱的教师队伍,让一些还没有成熟老师走进城里来交流。这样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师队伍整体提高,让每一个孩子在任何一个地方读书效果都是一样的,从源头实现教育公平性,从而解决城里大班制,缓解家长择校的风气。如果我们改革,是为了让那些存在问题老师,或者没有成熟老师赶到农村,这些老师带着心理负担,农村教育更让人担忧。
         区管校聘目的,是让老师流动,让每一个学校都水平接近或一致,那些相对较弱教师,然后在骨干示范下,每个教师都进步,农村薄弱学校增加新鲜血液,整个教育才会公平!
         公平,是每一个改革的前提。尊重教育职业的特殊性,尊重每个人不是完人,只有每一个老师都进步,这个社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