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读元辰榨出来的峡江味

(2018-06-01 12:31:25)
标签:

杂谈

分类: 夜读元辰
夜读元辰榨出来的峡江味

        “嘉客日可携,寒醅美新醡。”
        这是曾经贬到夷陵,任过县令的欧阳修《秋晚凝翠亭》的诗句。简单几句,便把峡江人好客的习俗跃然纸上。不过,从哥厨子眼光,想到是另一个跟它通假的字:榨。
        不过在我们鄂西的峡江民俗里,“榨”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厨艺,更是峡江儿女的一种纳入血液里的记忆。因为这里历史属于“南蛮”,被蔑称为“夷”。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有山区、平原、丘陵,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所以食材品种多但并不丰富。因此,古代没有冰箱情况下,保鲜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峡江人多好客,为了待客时菜品丰富性,必须要把各种食材保留下来。所以这个“榨”,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一是简单:一个坛子,几把包谷叶子,二是口味独特,有一种榨后香醇口感。
        “榨”是一个动词,极准确描述了峡江人的一种性格,中庸而大度。对那些平时不孝心老人,对人粗俗的妇女,常常戏称为“没有榨好的女人”。一直感觉这榨字用得极其巧妙,在食物保鲜里,坏事主要是食材中的水分。所以榨很大程度,是隔绝氧气发酵,还有就是把食材中水分挤出来。做人不是一样么,只有不断挤出你人性的恶,你才会宽容,然后才会变得大度而让别人与你交往中体验到愉悦。
       “榨”和“泡”是在峡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泡对食材有选择,但榨是挑三拣四,任何食材都可以。不同人榨的方式不一样,出坛后口味天壤之别。比如肉,一般对峡江人认识就熏。其实,更具有峡江风味的是“榨肉”,酸酸的,脂肪发酵后独特味道,去了油腻,特别让人回味。在舌尖上肉质的一种特有的酸,淡淡的晕散在你的记忆。于是,记住了这峡江的独特,它是一种比文化更具有穿透力的东西。“榨”肉制作过程,哥今天免费传授给看官,不过你可要光顾哥的微店“三峡蛮好七”。(呵呵,吓着了吧,这是哥臆想中店子,专门教授三峡风味)。记住,做榨肉的各种肉,彼此是才放血的那种还带有余温的肉,直接从杀猪佬刀下去接,然后切成薄片或者是肉砣(为了让味进肉内吧),然后用生姜、花椒和各种香料,加少许的料酒,合适的盐。记住千万别忘记一种,橘皮。峡江味道,离开了它,就缺乏地域色彩。不过橘皮切成细细的丝,跟肉搅拌均匀。不过要想肉更有特色,还必须加入一种哥的秘方,这个设计到知识产权,所以原谅哥的自私。然后找一个去年榨过坛子,记住榨肉和榨素菜是要分开的。韩老师文中榨肠子就是这种做法,不过可能是地域性差别,肠子切成一圈圈的细环,不过榨肠子最好不能用新鲜的肠子,一般要经过去腥处理,比如用柏树叶熏一下,再搅拌佐料,然后入坛子,是一道不错土家菜。其实,哥独门绝活,“坛子鱼”应该是这种肉类里面绝品。鱼必须是鄂西那种叫做“白巴子”,一种生产在乡村溪水边的鱼。这鱼由于水清腥淡,是做坛子鱼最佳原料。中国饮食里面,对食材讲究超过文人对字词推敲。比如同是鱼,江鲢只能做火锅,而且是用峡江独有“压白菜”来调味。比如“糍粑鱼”,那一定是用生长一年的白鲢。比如宜昌人每家每户过年时候“鱼糕”,一定是用肥美的草鱼。如果要喝鱼汤,孕妇喝的是“鲫鱼汤”,病人喝得是“柴鱼汤”。
        “坛子鱼”,制作方法,哥也只能保密。不过可以说说出坛的味道。把坛子倒立过来,记住“榨”一定是坛子倒立的,这样坛口在水中,防止空气进入。空气对人是宝贵的(峡江空气也被追求利润化工企业污染了,原来下雨后通透的云雾也被迫雾霾了,想到这里,一种悲凉情绪突然生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什么在破坏不堪回首时才提出来。就这一点,就可以记入史册了),但空气对食材保鲜是致命的。因为有了空气,食材会朝着变质方向发展,最后会散发一种臭味。坛子到过来了,取下几根篾棍,刨出里面的包谷叶(其实用粽叶更好,但粽叶必须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又属于知识产权了。)于是,一股淡淡的鱼香夹着木浆子的味道,鱼是那种鲜艳的酱紫色,有一种清亮感觉,红的辣椒丝,黄的橘皮子,白的生姜丝,一一地依偎着鱼。那种发酵后的醇厚是一种无法描述的清新。放入锅里,加入一些时令植物茎切成配菜丝,焖锅时候,一直可以飘香出几里路。于是,即使你走出很多年。乡下的记忆还那样新鲜,梦里你一直走不出鱼香的那几里路。
       每年过年后,一家一户杀年猪,峡江民俗是必须吃“蒸肉”,不过平原地区叫“吃雪花”。我考证过两个词不同差别,关键是峡江人对“榨广椒”高度认同。在他们的生活中,榨广椒不仅仅是菜,而是一种无所不能的调料。榨广椒不属于知识产权东西,峡江流域(中游吧)广为流传。但是因为我博客里,有遥远的朋友。所以还是叙述一下,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一坛子,毕竟它是一种调料。首先将鲜红辣椒去蒂洗净,沥干水分,用刀剁成细末(也可以用机器打不过味道差,不过如果把广椒打得很细在峡江叫“”稀广椒”,又是另一风味地方菜肴),加入食盐拌匀,再加入苞谷面拌匀(也有的还拌入花椒、桔皮等调料的),盛入干净的坛子里,上面盖上菜叶,然后用竹片将其卡紧,再倒置于盆中,国入水(称为倒腹水)优点是重力压住坛口,密封效果好,吸水有度,为无氧发酵提供了保障,使成品味更醇更香。制作少量的榨广椒也可用正腹水坛子,即有沿可放水的,正放,在沿内槽中放水,盖上盖,但这种坛子制作的榨广椒不可存放太久,因为坛子内气压有可能将坛盖冲开进入空气,也可能因吸水过多变稀走味。
        叨叨不停啰嗦半天,把你的思乡柔情勾引出来了,居然还没有娱乐大家的胃,是不是有些残忍。其实乡愁是文人责任,哥就一厨子,哥的义务是提供更多菜肴。文章结束时,哥给大家奉献两道菜:
        榨椒肥肠:肥肠不是那种榨过的,因为任何肉类经过坛子一“榨”,就立刻变成了素食(呵呵,和尚还是不能吃,哥厷一是居士还是勉强可以吃的)。市场卖新鲜的猪大肠,卤好备用。(这里你又好奇,还卤?是的,卤是湖北平原的一种烹调方式。卤的作用是去臭味舔香味,还有减少它的油泥感,狗日别嘲笑哥是油腻男)。然后从坛子去处才出坛的榨广椒,记住时候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否则那种独有醇香消散逸尽。先放少许的黄油(卤肠油收在肉里,黄油是为了唤起肠油的记忆,此如:近墨者黑),然后导入卤肠。不几分钟,肠油就会在温度催化下从里面不断溢出,等到肠出现焦黄时倒入榨广椒,油和面交融,那种扑面而来的香让你欢快很多。其实峡江的榨广椒,加入很多食材,让同一种食物出现万种风采。哥最喜欢是加芋头丝,跟卤肠结合,一种天然的脆性跟嚼头让你舌头运动变得丰富,酸辣与油的完美结合,让你在餐桌上流连忘返。
        还有一道,就是我故乡杀猪时待客的当家菜,南瓜榨广椒蒸肉:其实,方法特别简单,味道好坏依然取决于榨广椒水平。杀猪时,会把刚才缸子上切下的五花肉(还带着猪鲜活时余温),切成两指厚肉片。跟刚从坛子挖出来的榨广椒搅拌均匀,再加各种佐料,等肉慢慢凉下来。然后用洗干净的竹蒸笼,一定是竹的,因为蒸时有竹子清香(一种文人的味道),然后用粽叶放在蒸屉底,也必须是粽叶(白菜也缺乏一种粽叶那种味道,然后把红透了的南瓜(这是峡江原生南瓜种,熟了就面了,所以厨师对食材精致超过任何人)放在粽叶上面,然后搅拌了榨广椒肉放在南瓜上,,然后再肉上面放用盐腌过橘皮丝(记住橘皮丝在出锅时都会“连”下来不要,因为新鲜的橘皮肉苦),然后放在火上蒸,一般蒸几个小时。然后取下来装盘,其实根本不是盘,而是土钵,峡江土钵大得很,你想想一个生产队人都来吃“蒸菜”,如果少了,大家都会嘲笑你“啬家子”。醡广椒的味道几乎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肉里,肉渗出的油有夹着榨广椒醇香熔化在南瓜的清甜里。被醡广椒纠缠过的肉爽口,油滋润过的南瓜甜而不腻,让人有酣畅淋漓的快感交织在口腹之欲的享受里。中国厨艺,讲究就是这样的组合里,食材的优点得到了最大的释放,互相交互形成别样的味蕾。一直过来多少年,那种味道,烙印在你记忆里。不论你走到那儿,你都知道自己来处。
        “榨”是一种生活方式,韩老师把它写成“醡”。如果那样,曾经的欧阳修是不是也被们“醡”菜痴迷过?一杯美酒,加上峡江的“醡”菜,是不是流放也是一种福气,至少是味蕾上的。任何苦难,在美食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因为一种味道在你心里开出花,一定让你忘却人间的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父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