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大戴海江:耳痛知多少?有一种痛叫“丹毒”

2022-10-16 16:17:56
标签: 耳疼

  由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感染,俗称“丹毒”。是由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致病菌是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寄生在皮肤表面,一般局部组织破溃或长期受潮湿浸渍,细菌就可以侵犯浅表淋巴管,从而造成皮肤浅表淋巴管炎,也就是丹毒。

  一般潜伏期在2~5天,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在原发部位反复发作的称为复发性丹毒,多次复发者因局部淋巴管阻塞,继发淋巴水肿,皮肤肥厚,形成象皮肿。

  丹毒常发生的部位是面部或小腿,皮肤会突然出现大片红斑、肿胀,伴有明显疼痛,在皮损出现前还常有畏寒、发热等症状。其中耳廓丹毒少见,表现为皮肤充血、肿胀,与周边皮肤界限清晰,病变向周围扩散迅速,同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丹毒

  1、患处皮肤温度升高,皮肤发红,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清楚;

  2、疼痛明显;有时在红斑表面可以出现水疱、血疱;

  3、患处有明显的肿胀,发生在皮肤松弛部位,比如眼睑、口唇、耳垂等部位红肿则更为明显。

 

丹毒要怎么防治

  一般需要系统治疗可选青霉素治疗10~14天,若是复发性丹毒在淋巴管炎的活动期间,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但需要继续以间歇性小剂量维持较长时间以取得完全效果。

  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损伤,一旦出现破损应立即处理,预防感染;当面部丹毒若有鼻窦炎应积极治疗,纠正挖鼻、掏耳等不良习惯。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