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东夷与苗蛮

标签:
分子人类学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分子人类学 |
华夏部落:N1b-M1819(2.5%)、Q-M120(2.25%)、Oβ3(4.22%)、Oα5(2.69%)、Oα6(0.99%)、Oα1(4.9%)、Oβ2(3.39%))、D1a-N1(1.3%)、Oγ5(2.35%)
东夷部落:Cα-F1319(2.79%))、Cα-F845(2.38%)、Oγ6(0.97%)、002611-F1266(0.53%)、Oγ1(3.77%)、P201*-CTS201、Oα3(1.01%)、Oα4(1.37%)、O1b1-Page59、Oβ1(1.32%))、Oβ4(0.32%)、Oβ5(0.47%)、N1b-F4208(0.5%)、O1a-F492、O1a-CTS52
苗蛮部落:O1a-K644、O1b1-F838、O1b1-FGC19713、P201*-M7
百越部落:O1b1-M111、O1b1-F4229、O1a-SK1568、O1b1-SK1646、P201*-F1837
出现明显的汉藏(汉滇)分离的支系有:Oα-CTS9678、N1b-M1819、Q-M120、Oβ2、Oα-CTS9678、D1a-N1,推断他们是华夏部落的组成部分基本是没问题的。
华夏部落和东夷部落中出现的O系基本上都是新O2a,多样性不高。苗蛮部落和百越部落都是清一色的O系,并且O系的多样性很高,有O1a、O1b、O2a1、O2a2,这暗示O系起源于南方。
前一篇:K系迁徙图及ONQR的爆发地
后一篇:猜猜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单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