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这样的隋史——历史其实很有趣(72)

(2018-12-19 22:58:56)
标签:

杂谈

分类: 这样的隋史

三省六部制

在讲新的制度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旧的制度,也就是北周原来的中央官制,也就是所谓的六官制。

追溯历史,六官职是西魏权臣,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发明。他为什么要创立六官制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打着文化复古的旗号,笼络人心。六官制原本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是指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其中以天官为领导,其余五官均隶属天官的麾下,所以非常适合宇文泰的专权,也便是第二个原因,有利于维护宇文泰自身的统治地位。

综上,就是宇文泰标榜六官制的原因了。

易中天先生说过,任何一项制度的一开始都是好的,只不过在后来的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弊端,所以需去进行改革。

六官制也是如此,宇文泰很快就发现了六官制不适合,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制度了,古人的生活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今人了。

于是宇文泰对西周的六官制又作了调整,将鲜卑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政治制度强加进了六官制中,又就发展成了北周所用的六官制了。对于这一制度的评价,陈寅恪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虚饰周官旧文以适鲜卑野俗,非驴非马”。客观的讲这话说的虽然有点毒,但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北周六官制的缺陷,显然是不合时宜了。所以杨坚决定废除六官制。

既然不用六官制了,那又要用什么样的制度来代替呢?作为一个汉人的杨坚,自然是想以汉魏官制来代替,但又考虑到皇权和相权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要知道杨坚自己就是利用大丞相的位置夺得皇位的,所以这也让他不得不对丞相严加防范。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杨坚的办法是分权,以此达到相权的制衡,从而巩固皇权的独尊地位。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二月,杨坚正式宣布废除六官制,至此,一些奇怪的官名,如大冢宰,大前疑什么的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三公九卿原来的官名。

宣布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由名字我们便可知道这一制度是由三个省六个部组成的。

具体的行政部门如下:

上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因为秘书省和内侍省只是为皇帝的私人事务服务的,权力也很小,所以我们一般指称握有实权的三省。

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主要是这样分工的:

内史省主要负责领旨和起草皇帝的诏令,最高长官叫内史令,后唐朝将其改为中书省。

门下省主要负责对内史省所起诏令的审核,最高长官叫纳言,其实原本是叫侍中的,但为了避杨坚他爹杨忠的讳,所以才改叫纳言的。

尚书省主要负责执行上面下达的命令,最高长官叫尚书令,但尚书令的职权很大,大到杨坚不充许他的存在,所以杨坚决定让他一直空下去。因此尚书省的主要权力掌握在左、右仆射这两个人的手中,从官阶上看两人是平级,但从汉代是以右为尊的,但我们都知道杨坚在当皇帝之前当过左大丞相,所以现在隋朝是以左为尊了,而左仆射的实际地位还是比右仆射高那么一点点的。

这样一来,权力分工在某种状态下就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这让杨坚很放心!

其中又在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办理政务。分别是哪六部呢?

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

于是三省六部制就完美的诞生了。

此后这一制度经唐朝乃至后世朝代不断的承袭,虽有一定的改动,但本质却从未变过,一直到清朝灭亡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杨坚无疑是伟大的!因为这是一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好制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