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历史杂文:解读历史背后的真实 |

说到和绅,我们想到的就是大奸臣,大贪官。没错,和绅的确是个贪官,他曾权倾一时,富可敌国,钱与权他都有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可他不是个好人。
和绅有句豪言:“我一人可养大清国七十年",对于这句话,我们且不论真假,也不论是否有夸张的成分。有一条信息是毫无疑问的,就是和绅真的很有钱。可和绅的钱哪来的呢?贪来的。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和绅为什么可以贪到如此程度却不被查处呢?
因为在和绅的背后有一个人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说就是此人的纵容成就了和绅贪官的美名,此人便是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爷。
那么问题又来了,乾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我们先从大清国的局势开始分析吧!
历史上将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人的统治期间称为康乾盛世。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是亘古不变的定理,也是任何一个王朝都摆脱不了的宿命。从康熙统治开始大清王朝得到空前的发展,呈现一片繁荣的盛世景象,可得了乾隆统治时期,帝国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大清其实已经危机重重了。只不过是乾隆死活都不想承认罢了!可不承认并不代表危机就不存在了。
乾隆年间各地的农民起义开始出现,如白莲教起义,虽然起义的规模还不足以撼动帝国的统治,但足矣证明此时的大清已经危机四伏了。而乾隆自比康熙,他始终不愿直面这些日益显露的问题,而是抱着一副打死也不承认的态度,生怕丢了自己的面子,可却让后世子孙不光丢了整个帝国,还使得整个中华儿女饱受外敌的欺辱!谭嗣同说:“四万万人齐下泪,中华何处是神洲",而我想花蕊夫人写给宋太祖的那首诗更适合送给乾隆的后世子孙。“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不知乾隆若是知道他后世子孙如此无能,而一切的根源却因为他而起,还有没有脸去见他的爷爷康熙了。
乾隆是个很自负的人,自恃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所以他很瞧不起洋人,才是大清王朝堕落的根源!
此外,乾隆还是个物欲极强的人,生活奢侈浪费,还南下江南,寻花问柳,贪恋美色,再加上大清朝偶尔还得打个仗,哪一样不得花钱。再大的国库也经不起他老人家如此的挥霍!所以他需要钱,又得保持他明君的形象,不能搜刮百姓的钱,那么他的钱从哪里来呢?从和绅那来,和绅是一个可以给乾隆带来满足他奢华生活需要的人,对他来说和绅价值可大了!
和绅之所以可以挣到钱就是因为乾隆给他的权。和绅是乾隆的儿女亲家,官至中堂,相当于宰相,给他送礼的人都排不上队。此外,和绅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本人还亲自从事商业,开钱庄,设分号什么的,能没钱吗?
和绅常在河边走,为何从不湿鞋?因为乾隆离不开他,离开他去哪弄钱去呢?况且和绅跟随乾隆一生了,对他还很是忠心的,晚年的乾隆何以忍心杀了和绅?但他知道此人的危害很大,蚕食大清国这么多年了,在这些下去,贪污成风,大清国还不得乱了套了。于是他将这个神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嘉庆。
嘉庆的性格比较软弱,而乾隆看上他的也正是他的软弱。乾隆曾立誓自己在位的时间绝不超过圣祖爷康熙,可他偏偏特别长寿,活了八十多岁。怎么呢?作为皇帝那是一言九鼎,绝不能自食其言的,只能退位当太上皇了。可他是个权力心很重的人,又不忍放弃,只喜欢将权力抓在自己的手中,而软弱的嘉庆正好可以满足他的需要。
嘉庆还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如果没有乾隆的允许他是绝对不敢在乾隆死后仅仅十五天就将和绅赐死的,而且还让和绅死的很体面。所以说杀了和绅是乾隆自己的意思,嘉庆只不过是个执行者而已!
那么乾隆为什么要让嘉庆来杀了和绅呢?一来是为了稳定局势,二来是因为杀了和绅可以获得一大笔的钱,据官方数字统计,和绅被抄家超出来的白银就有八亿两至十一亿两,再加上黄金和其他古玩、珍宝,所有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不过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为嘉庆立威,毕竟此时的大清统治者已经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杀了和绅嘉庆的威严有了,还会深受百姓的爱戴。所以说和绅不过是乾隆爷留给儿子嘉庆的最后一件礼物而已!
纵观和绅的一生成功过,辉煌过,也曾显赫一时,权倾朝野,可他终究只是乾隆养的一个奴才,替乾隆背下了很多骂名,年仅49就被主子当礼物送人了(这里指被杀了)。他或许不是个好人,但他也是个可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