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驿路梨花》(第一课时)

(2018-05-13 18:30:22)
分类: 学科教学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代作家彭荆风当时经历了“文革”七年牢狱之灾后。一个下午,午睡刚醒,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他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驿路梨花。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白发将军虎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胡贼说梦妄想永占中原,岂知上天佑我大宋兴泰。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开。

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

二、字词除障

1.读准字音

驿      )路        露宿              

                         

2. 区分下列形近字

                          

                          

3. 掌握下列多音字

宿                

4. 解释词语

驿路:

竹篾:

修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小说围绕哀牢山中的小茅屋先后写了那些人物?这些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

和老余        受到照料   修葺茅屋

瑶族老人            受到照料   前来送粮   修葺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      照料茅屋

解放军战士          建造茅屋

梨花                照料茅屋

2.如果将这些人物和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应该是怎样的?

十多年前

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

十多年前的第二天早晨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前几年梨花出嫁后

妹妹接着照料茅屋

上个月

瑶族老人借住

暮色中到第二天早上

“我”和老余来借宿,瑶族老人送粮,一起修葺茅屋

总结过渡: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我”和老余一早一晚所见所闻顺序来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

3.小说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所见所闻顺序来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三、细读课文,写法探究

(一)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1.“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作者设计个悬念、两次误会,请细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填写下表。

悬念

误会

第一次: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驿路梨花》(第一课时) 

《驿路梨花》(第一课时) 

第一次:误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第二次:主人家是谁?

《驿路梨花》(第一课时) 

《驿路梨花》(第一课时) 

第二次:误以为瑶族小姑娘是梨花

第三次:解放军为何要建造茅屋

 

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追根溯源,寻找主人

你认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明确:和老余、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战士、 梨花,他们都是茅屋的主人。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深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帮助过路人,并且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接管了小茅屋;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他们都具有乐于助人的精神,所以,小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

四、总结:

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任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分两个层次,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搜集写梨花的诗句。

抄写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