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的不是优秀,而是卓越
——寄语高三学子
昨天,中国队迎来奥运赛场最为暗淡的一天,女排输了,跳水输了,连乒乓球也输了。想想这些项目,无一不是中国的强项,中国队运动员在这些项目堪称优秀,然而,仅仅优秀就够了吗?显然不是,如果你想傲视群雄就不仅仅是需要优秀,而是卓越。故而借此话题,我想与孩子们谈谈自己关于高三学习的几点感悟:
一、优秀是一种习惯
2020年放寒假前,衡水中学文科721班政治老师叮嘱道:“作为文科生,央视春晚是一定要看的,而且要看好,看出本质。”所以,在除夕当天,孩子们享受完自家美味的年夜饭后,就在电视机前等待春晚的开始。春晚直播期间,班长和团支书积极地在微信群里鼓励大家边看边想知识点,实时发到微信群里。从四大分会场开始,“民族团结”“共同富裕”“二胎政策”等考点就已经在微信群里相继“冒泡”了,大家在自己参与的同时,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还能被其他同学的思想所启发,一时间,仿佛又回到了与同学们并肩学习的情景,在与家人团聚休息时体会到了“学习无处不在”的真谛。
正月初一早上9点,团支书将总结好的知识点发到群里。老师和家长们则更觉得自豪与骄傲:“孩子们居然能把春晚和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时时刻刻不忘学习,这才是顶尖的教育——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在我看来,衡水中学的学生的优秀绝非偶然,因为他们有着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优秀”就是在同样的事情上,你做的比别人效率更高、比别人效果更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
二、卓越是一种追求
接下来我要再次提到当年的传奇学霸,武亦姝。自小热爱国学,诗词储备丰富的她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表现惊艳,凭借高超才情和淡定心态,夺得冠军。“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武亦姝的才情缘自她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和长期积淀的审美能力与人格修养。她从小学到高中都就读于名校,文理俱佳。她还是化学课代表,各项成绩都很出众,是一枚妥妥的学霸。当其他同学书柜上放的都是数理化资料时,而她却放着陆游的诗词,随身带着苏轼的诗册。
我们不少同学背诵古诗词不是凭兴趣,而是为了考试不丢分,当然也就只能死记硬背,哪有兴致领悟和欣赏诗词之美呢?武亦姝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要成为卓越,就要有追求,她把对古诗词本身的审美当做追求,而不是把背诵古诗词当做考试得分的手段。所以,我的理解,卓越,往往是一种由梦想支配的境界追求。
各位同学,看到我们身边那些堪称卓越的同龄人,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我们有没有目标、有没有梦想和对境界的追求?
三、优秀是卓越的大敌
各位同学,前面我分别讲了优秀和卓越,然而,优秀和卓越是不一样的。我们都希望能够在优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卓越的学生,学霸甚至是学神。这个夏天,我们高新的同学是很自豪的,看着上一届高三辉煌的战果,我们每一个高新人都会觉得自己处在一个非常厉害的环境,甚至有人会觉得,自己就算不怎么努力,水涨船高之下,自己的成绩也不会低到哪里去。这里,我只想说两个字:呵呵!不仅如此,我还要郑重其事地告诉大家:如果我们习惯了的这种优秀,可能会是我们走向卓越的大敌。
为什么说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这其中包含着人类内心深处存在的一种自满心理。“我已经足够好了”,“我跟其他兄弟学校的高中学生相比来说成绩已经很优秀了”,“我们的高新中学在安康已经是响当当的名校了”。当有这些心理活动的同时,一种自满的情绪已经在你的灵魂深处深深的扎根了。
得益于眼前的成就,未来的道路就会慢慢的变得越来越窄。自满是前进的大敌,会让你懈怠,让你认不清前进的方向,更看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我们绝不可以满足于现状,要把自己放置在更大的格局中去比较、去反思,我们就会发现,在洪水一般高考大军中,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所以,有时候,习惯性的优秀会成为我们走向卓越的大敌。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总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他就会有很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拼命去努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把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出色,不断挑战自我、刷新自我、超越自我,直至向更高的巅峰——卓越迈进。
喜剧大师卓别林说:“我不敢说我是好莱坞最优秀的演员,但我敢肯定我是这里最勤奋的职员。”,还有科比眼中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或许是他们认为自己不是最优秀的,所以才会比别人更勤奋、更努力,又因为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倾注的心血和心力更多,所以,他收获的成果、取得的成就更多、也更大。反过来,不管是一所学校,还是一位同学,陶醉于自我的优秀中,安享“太平盛世”,不思进取,不思发展,沾沾自喜,裹足不前,最终会被自己的“优秀”打败、击垮。
所以,我要向各位同学提议,我们不能满足于优秀,我们必须要从优秀走向卓越。那么,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呢?
四、从优秀走向卓越
我以为,破解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密码,其实不深奥,从优秀到卓越的台阶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定准方向,卓越是朝着正确的方向用力。从优秀走向卓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目标,这样我们就知道我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它能给我们动力,它能指引我们去寻找我们的人生! 所以,不管在什么人生阶段,我们都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哪怕是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只要有它就可以实实在在地鼓励到我们,这就是走向卓越的重要起点。树立目标后,我们还要守规矩,重规律。真正把握事物的实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犯或少犯错误,不走或少走弯路,不为困难所屈服,不为假象所迷惑,始终沿着既定的、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次,持之以恒,卓越是朝正确方向持续用力。从优秀迈向卓越,要不断积累动能,卓越实际上就是作用在同一方向上的作用力的总和。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决不是一个突然的运动,它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中间没有纯粹幸运的突变。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转变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它们的总和就产生了持续而又壮观的效果。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立德立功立言的一大完人,他自认为天资愚钝,可鲁钝的曾国藩就靠三个词翻了身。
第一个词是——“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他自制了一个闹铃:在床边放一个铜盆,盆上用绳拴了一个秤砣,再把点燃的香系在绳上。这样香尽绳断,秤砣砸盆就会发出声响。曾国藩就翻身起床,开始点灯读书了。
第二个词是——“耐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清,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用功。”他读书就像愚公,强调一个“耐”字,不求快不贪多,不弄明白绝不罢休。
第三个词是——“有恒”。“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他每日早起读书,从不间断。就连行军打仗时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他说:“不日进,就日退。”
同学们,曾国藩成就卓越事业的三个词可谓非常朴实无华。是的,实际上就是如此,在我们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从优秀到卓越的追求过程中,不存在侥幸的突破和从天而降的奇迹,唯一与卓越密切相关的是,就是我们要选定适合的目标和路径,坚定地走下去!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我的经验压缩成两个字:勤奋。再多说两句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灵感这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勤奋出灵感。
我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成为卓越的高三学子。牢记心中梦想,穷山距海,势不可挡,心无旁骛,勇往直前。孩子们,让我们忘却过去的所有优秀,只为未来更加卓越,在高三这个人生最为关键的一年,为自己也为所有爱你的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萤火虫英语教师工作室
心中一直有一个唯美课堂的梦,这个梦如一轮红日,于是,我选择心灵行走,选择做那逐日的夸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