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答辩题目及参考答案
(2020-11-30 16:23:39)教师答辩题目及参考答案
1.在教学中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首先,我完全认同这一观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其次,教学中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最后,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相反,若在教学中不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原则,是违背新课改理念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行为。
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都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2.“听课”是一种常见的教研活动。但有很多人不得其法,认为是浪费时间,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听课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出耳朵听、记,要在听课的过程中加进自己的想法,授课教师某一环节设计不是太妥帖
作为教者,在上课之前要对听课者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流程和在本节课要重点研究或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起听课者的注意,有侧重的来观摩他人的教学。
作为听者,在听完后要和讲课者一起交流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到三点:一是要找全有点,二是要指出不足,三是要指明方向。
作为教者和听者,在讲课结束后都要写出各自的反思,然后在一起进行交流。这样,讲、听之间才能联动,形成合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3.新课标中提到学生和教师是合作者,请谈谈你的看法?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 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位置是学习中的一员,读书,有教师的声音;讨论,有教师的参与。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的意见只是一个学习者的意见,不是标准答案,更不能强求一律。决不能像变色龙那样,做给别人看时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日常学习当中,仍放不下老师的架子。合作学习,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促进,这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
在合作交往中获取知识技能、学会学习,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4.你认为科学的备课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专家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就必须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 (1)“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 (2)“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 (3)“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 (4)“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
5.“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我不完全赞同。这句话说的太过绝对,造成不合格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每位学生自身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出现不合格的学生老师不能完全负责。但是老师对待资质不高和成绩不好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其自生自灭,对待此类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落后的原因,平时多关心,多辅导,尽快帮助学生把成绩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