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如:《基于活动观,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确定》有感

(2020-05-10 21:33:01)

在学习中成长,在感悟中提升

---学习《基于活动观,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确定》有感

作者简介

李如,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从教7年,陕西省教学能手。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具有检查、反馈、完善等功能。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不能有问题。基于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我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等基本概念及其理念引领,如何确定基于活动观、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目标、内容和方式的关联一致非常重要。”课程设计是一节课的基础和准备,而教学目标则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方向,那么如何基于活动观,指向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呢?学完这节课,感想颇多,接下来我详细阐述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一、理论基础

基于活动观的,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涉及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理论: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我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和Backward Design.

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数字信息的能力以及职业和生活技能(灵活性与适应性,生产力,责任感和领导力)。

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则强调育全面发展的人,那么就需要各个学科的依托。

具体到我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来培养学生,就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1)语言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其中语篇培养学生的理解,思考,判断和分析的能力。语言能力更强调的是语用功能,所以不能碎片化。2)文化意识是形成文化理解意识和能力,不仅是理解他国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理解他国文化,比较文化差异,汲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3)思维品质和英语能力。4)学习能力指的不仅仅是使用学习方法来学习,更指自己的方法是不是管用,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这四方面互为因果。其中语言能力为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而学习能力则是发展条件。这些方面互为因果,相互依存。

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王蔷老师有一段解释说的非常好:“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整合性的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促进语言、文化、思维融合发展的活动,帮助学生以活动、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及多种学习策略,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涵养内在精神,指向知行合一,使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从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英语学习活动观具体来讲,则包括三个层次的活动: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以及迁移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活动确定我们最后想要达到的目标。

最后一个相关的理论Backward Design,也叫做逆向教学设计,从想要的结果出发,明确预期的结果,然后确定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最后安排学习和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目标、评价与教学的一致,从而使目标得到根本保障。这个教学理论提倡“Planning with the end in mind.” “ Think about the destination first.”

二、确定基于活动观、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 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准备是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先粗读,从整体去把握,再根据具体目标有目的的来研读。除此,也要研读教材,对教材有准确的把握,从高处去总览全局。只有不断研读教材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豁然而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惑。如图:

另外,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也是必不可少。比如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通过课前学情调查问卷等。

2.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3.教学目标的撰写要求。要体现新理念,围绕核心素养,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可检测,体现层次性,学生主语。其中,核心素养是灵魂,但是并不要求每节课都要兼顾到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只要在本阶段可以培养到学生的能力即可。

4.如何设计给予活动观,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呢?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体现学生对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获得以及转化过程,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过程;体现学科育人的落地和生成。通过引导学生,发挥学生所学,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

三、教学目标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1中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动词也体现了学生在指导下的能力的提升。但是从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比较弱,没有办法在最后去操作和检测,学生到底掌握什么词汇呢?说法太模糊。因此需要再具体化一些,使其更易于操作。

案例2:

案例2中的写作设计是关于新冠病毒的抗击,这份教学设计层次比较清晰,通过学习运用新冠病毒及其防疫建议相关的词汇和核心句型,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描述来源,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学习说明文写作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的输入到最后的输出和生成的过程中,又激发了学生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以及对抗议英雄的尊敬之情,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案例3:(优秀案例)

最后北京王府外国语学院的这一份的写作案例的教学设计,不仅围绕单元主体,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还以学情为出发点,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环节紧凑,脉络清晰。

因此,要备好一节课,我们要站在高处,不仅对全局有一定的把握,对课标,教材,学情要烂熟于心,还要在确定目标时要“Planning with the end in mind.”最重要的是,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先进理论,不断充实自己,跟随着专家的脚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科学教学,做新时代合格的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