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No.19步入新境做名师-----厦门培训之二

分类: 教学感悟 |
步入新境做名师
——任勇 福建省特级教师
老人家整整一个下午的娓娓道来使我们茅塞顿开。胸中之澎湃,一支拙笔,难书其万一。且敬且仰,特将今日笔记整理如下:
优秀教师,诲人不倦,教导有方,名师群起,托起基础教育的璀璨星空。
01.师者素养:从“德能并重”到“升华智魂”
02.自我发展:从“他主发展”到“自主发展”
03.进取精神:从“阶段发展”到“持续发展”
04.学科气场:从“教学有方”到“教有主张”
05.自身素质:从“全面发展”到“全而有特”
“好老师”当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这种技能,体现在教有主张、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体现在自己的学识魅力让学生钦佩、自己的“绝活”让学生难忘。
01.无智难以适应课改
教育的智慧是鲜活的,有生成、有碰撞才会有智慧的火光;智慧的教育是民主的,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是展示学生才华的保证;教育的智慧的深刻的,共同的合作才能酿造醉人的成功美酒;智慧的教育是自然的,矫揉造作只会给师生之间带来隔闵和冷漠。
02.无魂行之不远
自主发展,是指发展不是外部的追求,而是主体内部呈现出的自发的、主动的精神状态。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是作为教师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
03.进取精神使教师持续发展:教师的发展应该从从阶段发展走向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指教师的成长、进步与发展是一个前后衔接、彼此连续的终身的过程,而不是一时的或阶段性的发展。
教师要根据主客观条件审慎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终身的发展目标。为实现目标,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补充能量,使自己具有不断 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 任勇数学教育文集四部之一:“教育篇”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
— 任勇数学教育文集四部之二:“教学篇”探索数学教学的艺术
— 任勇数学教育文集四部之三:“解题篇”透视数学解题的奥秘
— 任勇数学教育文集四部之四:“文化篇”感受数学文化的意蕴
任勇老师拟写的新书:《数学教育的辩证之道》,《发掘价值的数学教育》,《数学教育的灵性追求》,《玩数学:好玩·玩好·玩转·玩味》,《放倒家长的简单数学题》。
04.学科气场,从教学有方到教学思想
基于教师自身的个性特质,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成长为富有个性的教学名师,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成为有教育思想的名师必备途径:
名师的立身立教之基——教育思想
名师教育思想的创生——教学经验
名师教育思想的完善——教学主张
名师教育思想的升华——教学风格
名师教育思想的表述——著书立说
05.师者因“全”而厚实,师者因“特”而精彩。
核心理念:寻找“数学好玩”到“玩好数学”的黄金分割点,数学新奇——“数学好玩”,数学有趣——“数学好玩”,数学很美——“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好玩”。
什么叫学霸,看所有题都是一题;什么是学渣,看每一道题都是一道新题。
“数学好玩”——“引趣”,“玩好数学”——“引深”,“好玩”一“玩好”—“玩转”→“玩味”
教学风格——情智交融,引趣一引深,亦谐一亦庄,好玩一玩好,情感—智慧。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础。要成为一名有魅力的优秀教师,还必须努力成为有特色的教师。师者因“全”而厚实,师者因“特”而精彩。
“特”分两类:主业的:与所教学科有关;副业的:与所教学科无关。
06.名师之路:学、思、研、行、著
学:学科深学,教育恒学,文化广学;
思:学而我思,学而善思,学而深思;
研:学科之研,教学之研,教育之研;
行:行有理念,行有主张,行有魅力;
著:著为动力,著为立言,著为学者。
基于教师自身的个性特质,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成长为富有个性的教学名师,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讲到研究,任老师认为:
研究:提升精神的高度
研究:保持思维的深度
研究:拓展知识的广度
研究:具备透视的远度
研究:追求探索的精度
研究:改变眼界的角度
研究:超越自我的气度
——做教育理念的践行者
——在且行且思之中悟道
——在践行中走向优质化
谈到“著”,任老师认为:
教师发展,“学”是“思”与“研”的前提和基础,“思”与“研”是“学”的总结和提高,“行”是“思”与“研”的实践,而“著”则是“学、思、研、行”的概括和升华。
07.要从学生之师到亦师亦友。
我们在作为一名教师的同时,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时代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和谐的。
08.教师的境界,由术入道,由道入势
依据王国维的人生三境,任老师总结出师者的三重境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
教精其术做明师,此第一境也。
教明其道做名师,此第二境也。
教取其势做人师,此第三境也。
对于一个欲探索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探索:
从简单问题入手;从具体对象入手;
从特殊情况入手;从问题反面入手;
从观察联想入手;从创新构造入手;
从形象直观入手;从情况分类入手;
从直觉猜想入手;从问题转换入手;
——这就是数学解题之“术”。
次说“明道”之境。
道是道理、规律等形而上的概念。老子《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古人理解事物,都力求追本溯源,以把握事物的根本,而贯穿理解事物整个过程的就是一个“道”字。今日教育之人,理应在“道”上做足文章,因为做教育就是一个明道、悟道、得道的过程。
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
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
现代教书之道:
从生答走向生问;从学会走向会学;
从知识走向方法;从双基走向素养;
从好玩走向玩好;从教会走向教慧;
从智商走向情商;从题海走向题根;
从无疑走向生疑;从本科走向跨科;
从随意走向诗意;从本本走向超本;
从小气走向大气;从有效走向长效;
从师考走向生考;从教学走向促学;
现代育人之道:
从一致走向差异;从共性走向个性;
从育形走向育心;从有形走向无形;
从理性走向情感;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他主走向自主;从人治走向法治;
从法治走向文治;从发话走向对话;
从讲台走向平台;从智商走向德商;
从专管走向共育;从师长走向师友;
09.育人境界:坚守教育本原
一些教师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忽视了对教育本原的坚守,把有温度的教育做得冰冷了,教育本该有的幸福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这样的“卓越” ,又有什么意义呢?师者,要优秀,要卓越,更要幸福。
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幸福是一种内心选择;幸福是一种不懈追求;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幸福是一种高远境界。一个人可以不优秀,也可以不卓越,但不能不幸福。
没有幸福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更不能有幸福的教育。
在结束讲座之前,总结名师成长之道,任老师提炼出四点:
一是内心觉醒。于漪老师曾说:“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就在于他内心深处的觉醒。”成长受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更主要的是靠内在的潜质与力量。许多事情,只有觉醒者才会去做,也只有大彻大悟的人,才会全力以赴地为之努力。内心觉醒,教师就会从无为状态走向有为状态、从认识自我走向超越自我、从心境自然走向心境成熟。 “心态决定一切,人的心态一旦改变,那么整个世界也就随之而变。
“觉悟者” ,往往把自主发展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觉悟者” ,会自然而然地萌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觉悟者” ,会在自我心境中感受到所追求的人生价值。
二是朝向目标。一个人对目标期望的抱负水平是指欲将自己的工作达到何种数量和质量的心理需求。一名现代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制定出自己的目标期望。追求理想目标应该是现代教师应取的积极态度。
朝向目标,要学会“终点思考” ,这是李希贵校长提出的观点。60岁时想到达什么目标,40岁时就要明白应该做什么,再推至30岁以至于今天。有目标的行走让我们方向更明确、脚步更坚定;有目标的行走让我们更自在、更自为。一位名师这样说: “回首20年的教育道路,我始终朝向一个目标。”
三是积极孤独。我很赞同朱国忠、陈志祥老师所写《在“积极孤独”中成长》一文中的观点: “在教师团队全面合作的基础上,自觉追寻用于守望自我的澄静的人生境界,苦心创设用于搜索自我的本真的生存方式。
“积极孤独” 更能体现“自主” 。独自阅读,才会有更深刻领悟;独立思考,才会有更理性的价值判断;深夜独处,可能更能放飞思想之翼;静坐观心,心路才不会被迷雾遮住。 “只有清心寡欲,守望自我不为世俗所染,才能够集中精力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事业。
四是自我管理。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
心理学研究揭示:人的行为的维持受行为者的自我管理影响。人在许多时候,就是管不住自己;更多的人,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教师队伍中 “随遇而安” 者不少 “随波逐流” 者亦多, ”小富即安”者更多,可以说这些都是不会自我管理的表现。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不断学习、思考、研究,积极创新实践取得丰硕的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引导自我” 走向卓越。
成“名”路漫漫,“自我”常相伴: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境界);完善自我,战胜自我(关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基础)。
虽曰难能,心向往之,行必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