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
(2022-08-28 16:08:49)分类: 学习感悟、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
吴知蔚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双新、双减背景下初、高中课程标准一体化解读与实施”培训会。王蔷教授的讲座围绕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英语教学主要问题的思路、新课标凸显文化育人的价值追求以及从英语教学走向英语教育的实践路径四个方面展开深刻的阐述与讲解。通过本次学习,我明白了初中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同时还明白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策略与评价等方面有了新的改革与创新,体现了我国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英语学科的特点。下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习惯
新课标中提出,3-4年级要求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00-2000字。5-6年级呢,课外阅读量是4000-5000字,初中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万字。每周课外视听不少于30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学习英语,只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家校都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在英语的课外阅读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所匹配的书籍,他的语言水平是否能看得懂。如果一旦学生想看的书看不懂,能看的书太简单的话,那么就很难坚持英语的课外阅读。关于阅读文章涉猎的类型是非常广泛的,科普、社会问题、文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新课标多次强调了阅读策略,需要深入读懂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结构、文章主旨、作者观点、情感态度,以及文章作者背后的文字意思,需要提取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信息归纳能力、细节辨析、推理能力、整体理解和简单概括能力,也就是说更多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英语课程要面对全体学生,注意素养教化。
新课标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爱好,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实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加实践实力,培育创新精神。面对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英语课程应当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同时,我们英语教学也应该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实践实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不仅要培育学生的语言实力,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语言的美,而且要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想象实力和创新实力,还要渗透情感教化。
三、关注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新版课标里增加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要在学习英文的过程当中,树立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文化的重要性,不只是要通过英语去了解西方。同样要让学生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去向世界展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会是未来的趋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因此英语教师肩负着神圣使命,我们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同时也要多给学生阅读一些英文版的关于中华优秀文化内容的书,拓展文化视野,树立文化意识。学生只有掌握了语言和文化知识,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才能在语言交际中游刃有余。有了文化的支撑,语言运用的羽翼才会丰满。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动身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构建学问、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呈现特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双减”环境下,如何在日常教学中遵循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要求,发挥其统领作用,围绕其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新课标,对标新课标,不断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