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溥杰故居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溥杰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52号,东邻护仓胡同,西邻北京人民剧场,西北侧距离护国寺金刚殿大约160米左右,东距离梅兰芳纪念馆320米,南距天主教北京教区西什库教堂1.7公里,东距恭王府博物馆1.8公里。
1994年,溥杰去世后,溥杰女儿将该院捐献,遂成为全国政协国际协力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现存建筑保存历史原貌并作为单位办公使用。院落内保留有周恩来画像、嫁接柿子树等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实物元素。
建筑主体为传统四合院制式,红漆大门朝北开启,院内由甬道连接各功能区:北屋设正房,兼具卧室与书房功能南屋为专用会客室东屋配置厨房及餐厅西屋原为仆从居所院落中央种植花木,北墙覆盖爬山虎形成天然遮荫体系,西北角有经杜聿明指导嫁接的柿子树。
该宅院产权历经三个阶段演变:清光绪年间至1949年:作为醇亲王府资产1950年代:通过遗产分配确认归属溥杰1961年5月12日后:溥杰正式入住直至逝世。建筑保留三大显著历史标识:门廊立柱保留清代王府建筑彩绘纹样北屋书房存有特赦文件原件存放柜会客室墙面持续悬挂1961年版周恩来标准像。
1961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协调,促成溥杰与夫人嵯峨浩在此团聚。文革期间因周总理批示,建筑未遭破坏并持续悬挂总理画像直至20世纪末。2012年资料显示,该建筑已按溥杰遗愿移交国家管理。2018年北京旅游网发布的故居名录显示,该建筑已纳入西城区名人故居保护体系。因现产权属国有单位,内部空间经必要改造后仍保持主体结构完整,南屋会客室等重点区域维持原有陈设布局。
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满族,乳名誉格,字俊之,号秉藩。清朝宗室、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07年4月16日溥杰出生于北京醇亲王府,早年遵溥仪命赴日本留学。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以伪军政部步兵中尉的身份出任伪宫廷禁卫队步兵团第一营第二连第二排排长,担任伪满洲国京都外围的警卫任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在沈阳机场被苏联军队俘获。1960年11月28日,获第二批特赦,后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1994年2月28日,爱新觉罗·溥杰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爱新觉罗·溥杰自幼精习书法、诗词,具有坚实雄厚的诗、书功力,是海内外知名的书法家。著有《溥杰诗词选》传世。民国八年(1919年),爱新觉罗·溥杰入宫,为溥仪“伴读”。民国十二年(1923年)12月9日,爱新觉罗·溥杰结束伴读,赏在内廷行走。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爱新觉罗·溥杰遵溥仪命赴日本留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爱新觉罗·溥杰从日本学习院毕业,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预科学习,成为步兵科的一名军曹。
溥杰、嵯峨浩夫妇与女儿慧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爱新觉罗·溥杰与日本皇族姻亲、嵯峨家的女儿嵯峨浩(婚后名爱新觉罗·浩)作权宜婚姻(“亲善婚姻”)。二人婚姻圆满,并诞下两名女儿爱新觉罗·慧生和爱新觉罗·嫮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爱新觉罗·溥杰被派往伪满国驻日本大使馆,任武官室勤务。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爱新觉罗·溥杰回到东北,先在陆军训练学校任教官,嗣后担任陆军军官学校预科队第二连连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8月,爱新觉罗·溥杰升任伪治安部参谋司第三科科员。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爱新觉罗·溥杰又被派往日本东京陆军大学,以特别旁听生的身份学习。继任伪满国军事部参谋司第四科高级科员。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3日,爱新觉罗·溥杰调任伪满国陆军侍从武官室中校武官。被俘回国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爱新觉罗·溥杰在沈阳机场被苏联军队俘获,被俘至苏联。1950年8月,爱新觉罗·溥杰被送回国,开始了战犯生涯。
1960年11月28日,爱新觉罗·溥杰第二批获特赦,回京后,北京市委统战部把他安排到景山公园工作一年,边劳动边改造,改造完成后安排爱新觉罗·溥杰到政协做了文史专员。爱新觉罗·溥杰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担任的工作中,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参加各届全国人大会议,积极发言,细心做笔录。透过自身,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除做好全国人大工作之外,他还忙碌撰写自传,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但谢绝一切无关紧要的社会应酬和活动。
1961年1月30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溥仪、爱新觉罗·溥杰及其亲属。1961年2月12日,周恩来邀请爱新觉罗家族到西花厅吃饭,在周恩来的关怀和斡旋下,爱新觉罗·溥杰与妻子嵯峨浩重逢,此后一直住在护国寺大街52号,一起度过文化大革命。1962年5月,爱新觉罗·溥杰调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晚年生涯1975年,中日已经复交,经周恩来总理的批准,爱新觉罗·溥杰和嵯峨浩一道访问了日本。1980年,爱新觉罗·溥杰又赴日本访问。1981年,爱新觉罗·溥杰参加中日友好第三次访问团赴日本访问。1986年6月,浩夫人的肾病开始恶化,住进了北京友谊医院,爱新觉罗·溥杰一直陪护病榻上的妻子。1987年6月,嵯峨浩去世,爱新觉罗·溥杰伤心不已,此后身体逐渐衰弱。1988年7月23日,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了一次文物捐赠仪式。捐赠者是爱新觉罗·溥杰和爱新觉罗·溥任。1991年11月28日,爱新觉罗·溥杰获日本立命馆大学颁发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3年1月,爱新觉罗·溥杰出席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4年2月28日,爱新觉罗·溥杰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爱新觉罗·溥杰自幼精习书法,他的书法作品为海内外所珍藏。他工行书,初学虞世南,后受其业师赵世骏影响而自成一体,所作隽秀爽健,婀娜多姿。书画界有语云:“舒同的圆,爱新觉罗·溥杰的尖”,形象地说出了他书法艺术的特点。他将自己的书法经验总结为:“腕头力气刚浑劲,纸上临摹守碎离。心正自然丰笔韵,形拘自得趋丰姿。”在书界可谓自成一家。爱新觉罗·溥杰是一位不是“书法家”的书法家,他的字体效仿宋徽宗赵佶,号称“瘦金体”。爱新觉罗·溥杰自幼精习绘画,其作品功力深厚,独具风范,被誉为民族一“绝”。爱新觉罗·溥杰从8岁时起,每天都到紫禁城的毓庆宫为溥仪伴读,期间深受先祖钟爱并擅长绘画的影响,使他对中国传统水墨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新觉罗·溥杰天赋极高,他不仅师从名门,而且历览宫中各代帝王所珍藏的画中经典,在耳濡目染,习古临摹中,技艺大增。爱新觉罗·溥杰的绘画风格既有古代大家的风范,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如今,爱新觉罗·溥杰的绘画作品留世较少。
1988年3月至4月,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爱新觉罗·溥杰对其中一项议案提出了不同意见,表决时,他坐在主席台上,高高地举起右手,投了引人注目的一张反对票!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在经历了近80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之后,以光荣的人民代表的身份,公然举起右手,投了唯一的反对票。这一行为使他成了人大会上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中外记者纷纷将闪光灯对准了他。一名记者不解地询问:“爱新觉罗·溥杰先生,您一向是以‘老好人’著称的,怎么倒投了反对票?”爱新觉罗·溥杰掷地作金石声地朗然答道:“人大会议要充分发扬民主,人大代表要敢于发表意见,改变人大的‘橡皮图章’的形象。”当年4月的《民族画报》,以突出的版面报道了“末代皇弟”这一举动。这位矮小的老人,总是抱着“人民选我做代表,我就要为人民多说几句话”的信念,认真地参加各届全国人大会议,积极发言,细心做笔录,令人佩服。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爱新觉罗·溥杰在日本与嵯峨浩成亲,已是他的第二次婚姻了。嵯峨浩是日本华族嵯峨实胜侯爵的长女,温文尔雅、美丽娴静。当初嵯峨浩也真的喜欢爱新觉罗·溥杰,一定要让爱新觉罗·溥杰对外宣称他俩都是初婚。这里可见嵯峨浩对爱新觉罗·溥杰一往情深,爱新觉罗·溥杰也很爱嵯峨浩,自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自己在长白山下大栗子沟被苏联红军俘虏与妻女分别后,就再也没有与嵯峨浩见过面,他日夜思念着嵯峨浩和两个女儿。
溥杰父亲: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清宣宗道光帝之孙,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光绪帝载湉异母弟,溥仪和爱新觉罗·溥杰生父,清朝宗室,于宣统年间任监国摄政王。溥杰母亲:瓜尔佳氏·幼兰(1884年—1921年),正白旗人,军机大臣荣禄之女,载沣的嫡福晋,是溥仪的生母。兄弟姐妹爱新觉罗·溥杰有兄弟三人,姐妹七人。依次为溥仪(1906年生)、韫媖(1909年生,嫁郭布罗·润良)、韫和(1911年生,嫁郑广元)、韫颖(1913年生,嫁郭布罗·润麒)、韫娴(1914年生,嫁赵琪璠)、溥倛(1915年生,早夭)、韫馨(1917年生,嫁万嘉熙)、溥任(1918年生)、韫娱(1919年生,嫁王爱兰)、韫欢(1921年生,嫁乔宏治)
溥杰第一任妻子:唐怡莹。第二任妻子:嵯峨浩。子女大女儿:爱新觉罗·慧生(1938年2月26日——1957年12月4日),字佩英。爱新觉罗·溥杰与嵯峨浩的长女。二女儿:爱新觉罗·嫮生(1941年—),丈夫为日本人福永建治,婚后随夫姓叫福永嫮生,现居于日本,并育有5名子女。
1960年电影《漂泊皇妃》船越英二饰演溥哲(原型为爱新觉罗·溥杰)。1987年电视剧《爱新觉罗·浩》侯冠群饰演爱新觉罗·溥杰。1987年电影《末代皇帝》樊光耀饰演爱新觉罗·溥杰。1988年电视剧《末代皇帝》杨斌饰演爱新觉罗·溥杰。2003年电视剧《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竹野内丰饰演爱新觉罗·溥杰。2011年电视剧《重生》许烨饰演爱新觉罗·溥杰。2013年电视剧《末代皇帝传奇》夏海涛饰演爱新觉罗·溥杰。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