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萧军故居

(2025-10-03 22:40:44)
标签:

旅游

分类: 假日游中国

萧军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鸦儿胡同6号,西侧与南侧近什刹海-后海,东侧与北侧近鼓楼西大街,北侧徒步140米就是勑赐广化寺,南侧徒步620米就是北京火德真君庙。北京市:萧军故居

故居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东北作家群代表萧军生前的主要居所。该建筑为两层西式小楼,原属房主张公度,萧军于1951年从沈阳迁居至此,在此完成了《第三代》《五月的矿山》等多部代表作品。萧军,原名刘鸿霖,于190773日出生在辽宁省凌海市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1932年,萧军在哈尔滨化名三郎正式开始文学创作。北京市:萧军故居

19511966年间,萧军一家租住楼上四间居室进行创作。1966年后房屋被收归公有,院内增设工厂及住户,其被迫将储藏室改造为不足2平方米的蜗蜗居坚持写作,完成《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等著作。1980年落实政策后部分房屋得以归还。现故居作为文化地标常有探访者凭吊,周边保留什刹海历史风貌区景观。

北京市:萧军故居

19353月,鲁迅先生帮助其出版了代表作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并为其写了序言。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军一直从事工人业余文艺教学工作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全国解放以后,萧军创作了京剧《武王伐纣》、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过去的时代》等作品。1988622日,萧军不幸病逝,他在给家人的遗嘱中说:自己是一个穷文人,没有留下什么财产。有一点菲薄的积蓄捐给家乡,自己的文物、书籍要捐献给辽宁锦县萧军资料馆和有关文化部门。

北京市:萧军故居

锦州籍作家萧军1951年初从在沈阳的东北局文化部来到北京。定居在什刹海畔鸦儿胡同6号一所小院中,二层西式小楼上。楼上楼下共有八大间宽敞高大的居室,小楼周围有很宽广的空地,铺着鹅卵石砌花甬道,种着松柏、丁香、枣树榆树等。房产主人是张公度先生(民革成员)。萧军通过一位朋友介绍,承租了楼上四大间居室供全家十几口人居住。并自费安装了电灯,可惜上下水道已被拆除,只有一个安在楼下院子里的公用水龙头,往楼上提净水,下楼倒污水,均由萧军自己承担(因家属均系妇孺)。萧军住在楼上东部间25平米的南屋里,屋南附有17平米的大晾台,他经常在晾台上打拳舞剑锻炼身体。凭栏眺望,后海绿波荡漾,岸边柳丝依依,环境十分清新优美。

北京市:萧军故居

楼前来往机动车不多,比较安静适宜写作。萧军甚感得其所哉。在这里他完成了长篇小说《第三代》《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和京剧本《吴越春秋》。楼内只有萧军一家房客。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房产被归公,院内建立了街道工厂,楼内院内住进了几十户房客,各自又兴建小屋,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终日机声隆隆,人声嘈杂,昔日的宁静已一去不复返了。

北京市:萧军故居

萧军家属的居室也被强占了两间,除了长子萧鸣一家四口住在一间西屋外,萧军夫妇和其他五个子女全挤在他住的那间屋子里,没了他写作的地方。只好把屋角不到2平米的储藏室布置成了写作室,命名为蜗蜗居蜗蜗居内设一三屉桌,桌上立一小书柜,一盏台灯,因无窗,白天写作须开灯。

北京市:萧军故居

这是萧军年轻时的照片。

冬天冷,夏天热,再放一只凳子就没了回旋余地,萧军写了一首诗贴在了蜗蜗居门额上:蜗居虽小亦何嫌,介子须弥两大千。苍狗白云瞰去住,镜花水月幻中看。虫沙劫历身犹健,烽火频经胆未寒。笑回眸六十六载,闲将琴剑娱余年。

北京市:萧军故居

萧军说:我是有窝就下蛋,有水就行船,决不等什么好条件。就在这蜗蜗居里,他辛勤地写作着。1976年地震期间,为防楼房倒塌,年近古稀的萧军在房管局的支持下,亲自带领家属及其他住户自始至终参加了修缮工作。为了防雪防雨,萧军又自费安装了晾台的玻璃窗,布置成了写作室。

北京市:萧军故居

在蜗蜗居里完成了《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及《萧军近作》里收集的几十篇散文和诗作。1980年,中共中央、北京市委为萧军落实政策平反昭雪后,北京市政府分配给萧军西直门附近一套三居室单元,才将被强占去的两间房了回来。

北京市:萧军故居

萧军夫妇参加革命以后一直是供给制,没有工资,到了北京以后,由于30多年的坎坷遭遇,萧军的著作得不到出版的机会,毫无储蓄,孩子多负担重,始终没有自己称心如意的住宅安心写作。他在这所私人出租的小楼上居住了37年,有着深厚的感情。五十年代房主愿以两千元把小楼卖给萧军,他无力购买;八十年代房主又以五万元出售此楼,萧军更无力购买,他是多么希望永远住在这所小楼上啊!

北京市:萧军故居

1987年底市政府给他分配了木樨地茂林居小区新住宅,但他还是依恋着这所小楼不愿离去。1988622日,他终于在什刹海畔的蜗蜗居旁永远闭上了他的眼睛。萧军谢世后,经常有人前来探访凭吊他的故居。人们伫立窗前,俯视湖面上的碧波画舫,沿岸的垂柳白杨满目葱葱郁郁,一派生机;远眺西山,漫漫晴岚缈如纱帐,又如同历史的烟云缕缕入怀不肯散去,仍然萦绕着什刹海,萦绕着萧军的北京故居……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51003日星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