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2025-06-04 20:39:05)
标签:

旅游

分类: 假日游中国

   国子监街火神庙位于国子监街西侧的78号,院内正进行腾退,大多民居已贴上封条。因为没有修复、及对外开放,所以很多老北京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火神庙东距北京孔庙百米之遥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根据民国时期的调查记录记载,国子监火神庙当时的门牌号是成贤街三十三号(现为国子监街78号),国子监火神庙坐南朝北,有石额火神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火神被视为掌管人间用火大权的神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地方官员,甚至是帝王皇家,都会前往火神庙进行祭祀,祈求火神的庇佑,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据统计,老北京地区有记录的火神庙多达二三十座,其中以什刹海火神庙、花市火神庙和琉璃厂火神庙最为著名,并称为京城三大火神庙。

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国子监街火神庙始建于明朝。根据庙内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并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进行了重修。与国子监街上规模宏大、建筑级别较高的国子监和孔庙相比,位于街南侧的火神庙在规模和建筑级别上都要逊色许多。另有碑曰“重修火神庙碑记”,碑额刻“为善最乐”,“大清道光十七年五月日敬镌”。阴额“万古流芳”,并有人名。大宝鼎一,“嘉庆十年九月吉日造”。大铁钟一,高五尺,“大明嘉靖六年岁次丁亥二月吉日造”。 

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国子监火神庙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殿、大殿、正殿及东西配殿等。大殿内供奉着火神、关帝、财神、鲁班、药王和药圣等神祇。虽然庙内现已改为民居,但临街的山门殿仍保持原状,从精美的石雕上可以想象当年寺庙的鼎盛景象。与地安门、花市、琉璃厂的带有敕建前缀的火神庙相比,国子监火神庙更像是坊间小庙。尽管如此,它依然承载着人们对火神的敬仰和祈福。

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早在20年前,当时院内是破旧的大杂院,尚存古树。据研究,这处火神庙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嘉庆年间(一说为明代),创建初衷为保一方平安。最初供奉火神、财神和鲁班,后来又增加了关帝、药圣等。

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历史上庙内设东天成棚铺。前殿三间,木额惟光惟烈。同治己巳三月谷旦。张维汉。又额离德昭明。道光辛丑正月。内供灵官一尊,小火神一尊,像均泥塑。东配房四间,西小房二间,还栽种有古槐一株。后院南殿五间,前阁一间,内供火神一尊,童四,泥塑。木五供一分。正木额日伏魔殿。嘉庆十二年谷旦。伏魔殿有对联曰义在桃园忠在汉,文尊曲阜武尊候,供有关帝木像一尊,周、关侍立,皆为泥塑。另有财神一,童二,孙膑(鞋、炭等行祖师),公输子,药王,药圣,童八,马童各一,牛一,童一。像均泥塑。木五供五分。大鼓一。铁磬一,嘉庆十二年三月吉日造。又额曰 火祖殿,对联曰 德在生民,祝融明祀崇千古;功资熟食,炎帝威灵普八荒殿前有一块修建火神庙碑,碑额刻有“因果不昧”,"理藩院笔帖式弟子瑚光敬撰。时大清嘉庆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住持道衲彭教诚率徒孟永清、孙林元义、曾孙林明辉恭立镌碣”。阴额“万古垂芳”,并有人名。东西配房各三间。东西壁嵌人名捐款数目刻石四方,“光绪十四年十月”。当时的记录写明:本庙由商家公立,现归赵德祥暂管。

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此庙历史有个特殊之处:可能为民间组织的“火神庙商会”出资修建。有学者还曾以十九世纪的“火神庙商会”为研究对象,探讨街区经济合作与互助的价值。随着时代不断更迭,历史上的火神庙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功能,成为十几户人家的大杂院,现在仅保留下了山门和部分构件。在近几年胡同整治和庭院改造中,还曾发现两块石碑。今天,火神庙的山门已被修复,至少在建筑的外在形态上,恢复了它在国子监街的存在。

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火神庙商会是以火神庙为活动场所的街区组织,在传统城市社会中既是街区治理的主体,也是经济合作与互助的联盟,以这一组织为纽带,街区居民之间,形成了中产阶层联盟,降低了经济风险,有效增强了中下层市民应对社会动荡的能力。中国传统城市长期的稳定性就根源于此。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城市经济合作共同体赖以生存的自由经济基础,和阶层合作结构被破坏,与此同时,单位制的兴起使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居住基础也被破除,这使得这类街区组织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火神庙商会围绕修火神庙而形成,寺庙历史就是这一组织的历史。火神庙创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32引善弟子合力捐资,购买民宅,改建成这处一方之保障的圣地。当时供奉的神像包括火神、财神和鲁班三位,他们的功能各自不同:火神是地方神,功能是是方普济;财神是商业神,功能是保佑商人财源广进;鲁班是行业祖师,功能是保佑工匠技艺的精湛。清道光十七年(1837),以天源杠房为首的邻近居士再次重修火神庙,并立碑纪念此事。这通《重修火神庙碑记》中记载,此时火神庙中的神像已增至最少七位,每到报祈之期,庙内来往人数众多。

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但由于火神庙原址坐北朝南,有悖火神面离之仪,因此临近居士募化众方,捐资重修,并扩建了寺庙,为前来祭祀进香的人们提供休息场所。此时,火神庙的住持是清嘉庆七年住持彭教诚的弟子孟永清。此后,清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火神庙商会再次重修寺庙,在庙中添建了六间客厅。到了1929年北平特别市公安局对寺庙进行普查登记时,火神庙仍然完好。 

北京市:国子监街“火神庙”

20世纪40年代起,火神庙已基本没有香火。管庙人李惠林住在前院的小西跨院,负责收房钱。到了1948年时,火神庙内居民增加到九户,院内只有二十五间房,除去正殿三间供佛,还共住有三十四人。1950年代初,东城区的一个鞋社搬入此庙大殿,将庙内佛像或拉到,或移走。正殿前原来立有石碑,也被埋入地下。鞋社搬走后,房产归房管所所有。2006年调查时,此庙是民居院落,但除了宋家以外,老住户均已搬走。现存山门三间,红色院门,门上有门环,花纹,上有火神庙三字,四级台阶,但已封死,无法出入。另开偏门,院内现存正殿三间,正殿前的石碑被埋在地下。现在庙内住了十几户人家,2007年重访时,火神庙山门已修葺一新,内部也在重修。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50604日星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