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宏恩观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宏恩观,全称清净宏恩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张旺胡同2、4号,豆腐池胡同21、23号、赵府街71号。南距钟楼(步行)500米,
宏恩观坐北朝南,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元元贞年间(1295年~1297年)建造的千佛寺旧址上进行改建而成。观门面阔五间,额书“重修清净宏恩观”,坐落在高台之上,历史上高台前用矮墙(现已无存)围出一个前院。
这是宏恩观山门东侧的文物保护碑,2009年,宏恩观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8月19日,宏恩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从山门东侧的东便门进入宏恩观。元元贞年间(1295年~1297年),千佛寺始建。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千佛寺进行为期五年的大修。明正统三年(1438年),千佛寺改称吉祥寺,仍俗称千佛寺。明万历九年(1581年),德胜门北八步口另建千佛寺,为了加以区别,改称小千佛寺。
这是一进庭院东厢房南侧的房屋,属于改造后的新建房屋,现在是中轴线主题邮局。宏恩观明朝年间,改名为清净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内务府官员厚安购得清净寺庙产。20世纪30年代宏恩观山门外的铁狮子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慈禧太后的近侍太监刘多生出资,在清净寺旧址建宏恩观。
这是一进庭院内的东厢房,文革时期,宏恩观内神像、法器、匾额等被打砸清出,后被分给北京标准件二厂,成为厂房车间。
宏恩观占地面积约5100平方米,由西路殿宇和东路僧房两部分组成,现尚存观门、帝君殿、大雄宝殿等单体文物建筑26座,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布局特征、形制特点、装饰艺术的重要实证。
这是一进庭院的正殿,以前这里是帝君殿。20世纪90年代,占用宏恩观的工厂迁出,宏恩观逐渐成为职工大杂院。后因钟楼前的大市场被拆除,钟楼菜市场挪入观内。2004年,宏恩观被私人取得土地使用权,开展保护性改造。2019年,宏恩观基本完成文物腾退。
这是一进庭院西侧的配房,现在是北京中轴线餐厅。2020年,宏恩观已完成环境整治和展示利用方案编制。2023年5月,宏恩观文物修缮保护工程接近尾声,2023年6月完成整体修缮。修缮完成后,宏恩观对外开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园区。
这是一进庭院的正殿内的“观·书殿”。截至1958年8月,宏恩观尚存影壁、观门(天王殿)、垂花门、东西配殿、帝君殿、东西配殿、东西配房、大雄宝殿、东西耳房、东西配殿;东一跨院存观门、北屋、前殿、垂花门、正殿、东西配殿、东西耳房、东西配房;东二跨院存观门及大式硬山箍头脊筒瓦房18间;西跨院存观门和正殿。帝君殿前左存潘祖荫撰《宏恩观碑》,帝君殿前右存刘多生撰《宏恩观碑记》;大雄宝殿前右存高明峒撰《宏恩观碑》。
帝君殿是宏恩观的前殿,殿式作法,檐下五踩斗拱,歇山调大脊筒瓦顶,周围廊带雀替,和玺彩画,面阔五间22.18米,进深13.2米。
这是宏恩观二进庭院内的正殿,历史上是大雄宝殿。宏恩观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布局特征、形制特点、装饰艺术的重要实证。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