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天宁寺塔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天宁寺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原宣武区)广安门滨河路西侧。天宁寺街西头、南侧是唐天王寺故址。
天宁寺门前广场、天宁寺很宽阔,在北京旅游景点中,是非常少见的。1957年,天宁寺塔公布为北京市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天宁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门前有一颗高大的古树,保护措施非常到位,环绕古树的汉白玉石栏杆、让滨河路绕了一个大弯。
这是天宁寺的山门殿,坐北面南,中门门楣上方悬挂横扁,横扁上书“勅建天宁寺”五个金色大字。天宁寺,为北魏孝文帝(471-475年)拓跋宏创建,初名光林寺。唐开元间改称“天王寺”。
进入天宁寺山门殿,中间供台之上是用红木精雕细琢、大耳垂肩、慈眉善目、喜笑颜开的大肚子弥勒佛。元末寺院毁于兵火,只余高塔;明初重修并扩建了庙宇,宣德十年(1435年)修葺后始改名“天宁寺”;正统十年(1445年)曾改名广善戒坛,后又恢复了天宁寺之名;正德十年(1515年).嘉靖三年(1524年)以及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都曾重修过。1949年后,寺改为北京市唱片厂,山门变成民居,殿宇用作仓库。
穿过山门殿,宽阔的一进庭院东西两侧是复建的钟鼓楼。古时候天宁寺的古建筑有钟鼓楼、幡、夹杆石、释迦殿、大觉殿、广善戒坛、宗师府院等殿堂,均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记载中的明代碑刻、铜钟、铁鼎及天宁寺塔上的大小铃铎、铁灯等大都失散。离塔百米之外(两侧),已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北京市第二热电厂。
一进庭院的北侧正殿是接引殿,接引殿前面有月台,月台前面是一尊四足亭式香炉,几位善男信女正在焚香祈福,接引殿后面就是天宁寺塔。
接引殿内供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引像)。佛像质地金丝楠木,佛像高5.8米、莲花座1.1米、金刚须弥座1.1米、背光11米、总高13米。阿弥陀佛译义为:无量光、无量寿,故亦称为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若祈求智慧、延寿福乐,则皈依无量寿佛。
接引殿的西侧是弥陀殿,殿内供奉西方三圣。西方三圣:指阿弥陀佛(中间)、观世音菩萨(左胁侍)、大势至菩萨(右胁侍)三位圣者。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观音、大势至二位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辅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阿弥陀佛表示无量寿,观世音菩萨表示慈悲,大势至菩萨表示智慧。
弥陀殿内三尊铸造精美的青铜西方三圣佛,让善男信女不由自主的顶礼膜拜。四周墙壁上是供养人的牌位。
天宁寺塔在整体造型和局部手法上表现了辽代密檐砖塔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的重要实例。同时,该塔又是研究辽代南京城址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整座塔造型俊美挺拔,雄伟壮丽,体现了辽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天宁寺塔,始建于辽代天庆九年(1119年),建成年代为天庆十年(1120年)。1976年,唐山地震时,塔刹宝珠震裂部分瓦件下坠,后修复。塔虽经明代大修,但其结构、形状及大部分雕饰仍为辽代原物,为现存辽代密檐塔中珍迹。1992年,文物部门又对塔进行修缮,并将其辟为北京市古塔博物馆。2003年至2004年,又修整了塔前庙宇,恢复原状。
塔建于一个方形砖砌的大平台之上,平台以上是两层八角形基座下层基座各面以短柱隔成六座壶门形的龛,龛内雕狮头;龛与龛之间雕缠枝纹,转角处浮雕金刚力士像;上层基座稍小,每面也以短柱隔为五座壶门形的龛,龛内浮雕坐佛,各龛之间及转角处均浮雕金刚力士像。
基座之上为平座部分,平座斗拱为仿木重拱偷心造,补间铺作三朵,平座勾栏上雕刻精美的缠枝莲、宝相花等纹饰。平座之上用三层仰莲座承托塔身。所有雕饰,造型极为生动优美,只是年久失修残损得比较厉害。塔身之上有隐作出的栏额和普柏枋,折角部位交叉出头处斫截平齐一如辽式木构建筑的做法。
天宁寺塔为八角形须弥座,在须弥座束腰部位的壶门雕有狮兽头,间柱上浮雕缠枝莲纹转角处雕金刚力士像。须弥座上又加一道束腰其壶门内雕刻坐佛像,间柱及转角处均雕有金刚力士像。基座上部是平座,勾栏、斗拱均仿木结构,再上施三层仰莲座承托塔身。
天宁寺塔下层基座各面以短柱隔成6个壶门形龛,内雕狮头,龛间雕缠枝莲,转角处雕金刚力士像。上层略内收,每面为5个壶门形龛,龛内浮雕坐佛,龛间及转角处均浮雕金刚力士像。基座之上为平座部分,平座斗拱为砖雕仿木重拱偷心造,补间铺作三朵,平座勾栏上雕刻缠枝莲、宝相花等纹饰,平座之上用三层仰莲瓣承托塔身。
十三层塔檐下均施仿木结构的砖制双抄斗拱,初层补间铺作一朵,转角及补间铺作均出45度斜拱柱头栌头之旁有附角斗。其上各层均无斜拱,补间铺作为二朵。各层塔檐的角梁均用木制,檐瓦、脊兽、套兽等装饰件则以琉璃制成。塔顶用两层八角仰莲上托小须弥座承宝珠。塔顶的“刹”是佛教的象征物,本有“覆钵”和很多层“相轮”,但天宁寺塔上只有宝顶,不是一个刹,而十三层密檐本身却有了相轮的效果。
按照一般佛像与菩萨像的排列方式,文殊菩萨应在佛的左侧,而普贤菩萨则在佛的右侧。但在天宁寺塔身上的塑像中,却都是普贤菩萨在左,而文殊菩萨在右。这一点有两方面原因:其一,西南面、东南面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前方都有善财童子,在右绕于塔时,从南面走过来见到的第一面是文殊菩萨、最后一面是普贤菩萨,这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先参访文殊菩萨、最后参访普贤菩萨相对应;其二,普贤菩萨在左,文殊菩萨在右,表示普贤普贤地位高于文殊菩萨,这与《华严经》以普贤菩萨为菩萨行之范本,普贤菩萨代表佛说华藏世界的教义有直接关系。
明、清两代,天宁寺也成为北京城外的游览胜地,众多达官、文京城外的游览胜地,众多达官、文士经常来到寺中,他们被寺中幽雅的环境所吸引,或来欣赏寺中的景致及高大雄伟的天宁寺塔,或为离京的朋友饯行。在老北京城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天宁寺里拜一拜,平安是福传三代。"是说天宁寺里的香火特别旺盛,到天宁寺里烧香拜佛,能够全家都得到福气,并且能够三代同福。以前,凡是由外省来到京城做官的人,或者是做生意的人,刚一进京就来到天宁寺中烧香拜佛,以求平安。
药师殿内供奉药师琉璃光如来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日光遍照菩萨与月光遍照菩萨同为药师佛的二大胁士。法相所现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
这是位于天宁寺内的伽篮殿,殿内供奉伽蓝菩萨,乃僧伽蓝摩的简称,译为众僧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也就是寺院的通称。伽蓝菩萨即指保护伽蓝的诸位护法善神,统称伽蓝圣众菩萨。 伽蓝又称为僧伽蓝,是梵文samghrma僧伽蓝摩音译的简称,意为“众园”,即大家住的地方,特别指的出家人所住的园子。慧苑《华严音义》中记载:“僧伽蓝,具云僧伽罗摩。言僧者,众也;伽罗摩者,园也。或云众所乐住处也。” 最早僧众都是露天或树下而居,或住在护法主的院落里,比如祈树己孤独园。后来才有人发心想要盖房子,请示了世尊,搭建房屋,每人一间,于是才有了僧众专有的庭院,伽蓝也就成为寺院的通称。 《僧史略》中记载:伽蓝“为众人园圃,园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则生植道芽圣果也。”园圃是植被生长的地方,即形容这里是佛弟子修行生长道种、道芽,结圣果的地方,是佛弟子欢喜居住的地方。
1949年后,天宁寺原有建筑仅余山门殿、东西配殿、接引殿及舍利塔。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天宁寺塔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文物局对舍利塔进行维修,发现碑记。2000年前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决定恢复天宁寺为宗教活动场所。为配合落实这一宗政府决定恢复天宁寺为宗教活动场所。为配合落实这一宗教政策,北京市佛教协会委派法恩法师晋寺,全面负责收回天宁寺被占寺址及旧有建筑,并恢复宗教活动。占用单位腾退工作随即展开。2002年,政府部门初步确权天宁寺占地7400平方米,并拨专款修复山门殿、东西配殿、接引殿、塔基、围墙及院落地面等建筑。2002年4月开工,2004年11月竣工。2007年7月7日,天宁寺举行"天宁寺佛像开光暨宗教活动场所颁证仪式"。
天宁寺塔在整体造型和局部手法上表现了辽代密檐砖塔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的重要实例。同时,该塔又是研究辽代南京城址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自驾前往天宁寺塔:从北京市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出发,路程大约4.4千米,约需10分钟。在北京市内旅游、最好选择地铁或公交车,北京公共交通网络全国第一,所有景点都可以达到。我在天宁寺内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只是了解一个大概其,要想详细了解天宁寺的文化底蕴,你还得劳其筋骨、费其银子,亲力亲为到现场慢游细访方为上策!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