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林旺石窟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林旺石窟位于河北邯郸市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东南约500米,东距邯郸市中心99公里,北距涉县中心26公里,南距太行大峡谷景区53公里。
清漳河绵延涉县直下汇入漳河,风景是秀丽而不失凝重的,透过岁月斑驳的旧迹,林旺石窟因地处偏僻、被清漳河阻隔等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里鲜为人知。
从现存隋代石碑碑文可知,林旺石窟于北齐末年开凿,在即将竣工之时,建德六年正月,北周武帝率军攻入北齐都城邺城,消灭北齐,并开展灭佛活动,周武帝下令禁灭北齐境内佛教,作为北齐皇帝往返于都城邺城和陪都晋阳的必经之地的佛事必然会遭遇停工。
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北周灭亡,时隔十年后的隋开皇七年,林旺石窟重启石窟凿刻修建,完成北齐未了的佛事工程。可惜的是特殊年代的文化洗礼,林旺石窟被损毁后的现状很是糟糕,除窟顶的塔形高浮雕外,窟内造像只能看个轮廓。
窟门上方雕单层覆钵塔1座,高4.8米。塔身方形,中部凿尖拱额龛1个,内雕一佛二菩萨3尊,残损严重。叠涩塔檐,两端饰风铎。檐上雕覆钵、山花蕉叶。覆钵上方中央为相轮和宝珠顶塔刹,两侧各雕宝珠顶柱一根,柱身盘龙,现左侧上半部残失,刹杆部雕饰四龙头。
窟内平面方形,穹隆顶。面宽3.1米,进深3米,高3.05米。正、左、右三壁各置1坛,坛高0.38米。坛上造像均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5尊。正壁本尊坐佛高1.34米,壁面上方造千佛像3排,计36尊。左壁本尊坐佛通高1.35米,圆形卷忍冬纹头光,方形须弥座。右侧肋侍像全毁。左侧弟子像头失,身着敷搭双肩式袈裟,赤足立于覆莲座上,菩萨像全毁。壁面上方造像千佛像3排,计38尊。右壁本尊坐佛通高1.35米,忍冬纹光头,方形须弥座。胁侍诸像均毁,仅存轮廓。壁面上方造千佛像3排,计39尊,上排中央9尊已毁。
石窟凿于清漳河南岸的岩壁上,窟前为一条宽近2米的小路。窟内正壁及左右两壁有明万历年间用荒石、土坯等构筑的佛坛。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窟门呈圆角长方形,高1.7米,宽1.05米。门边饰束莲珠顶圆柱。门顶雕尖拱状额楣,额内填饰火焰宝珠、穿壁龙等。门两侧雕力士1尊,圆形光头,头手残失,上身袒 帛于胸前交叉,下着裙,赤足立于须弥山形台座上。两力士外侧面各雕摩崖大碑一通,据碑文载:该窟为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临水县令李子良出资凿建,至隋开皇七年续营而成。
涉县林旺响堂石窟位于今河北省涉县城东南21公里处的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口高1.6米,上窄下宽,宽度为0.9米至1.05米。洞口外靠上半部两边雕有小佛像7尊;洞口两边各雕力士1尊,高约1米。
石窟进深3.04米,面宽3.18米,高2.45米,穹顶距地面最高程约3米,顶部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绘飞龙两条;北、东、西三面剔出的台阶上原各有5尊石造像,但现存只有残躯四座。此外,从穹顶往下三面壁上分三排分别雕有高0.27米的小佛像113尊,可惜头部已全部被砸掉。据林旺村民介绍,佛像被砸应该是七十年前的事,两个外地人干的,具体原因不清楚。
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碑高2.48米,宽1.18米,侧宽0.34米,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在该记事碑两侧下部可见一双残存的石足,据此不难推断,该记事碑处本有一尊高大佛像,但在北周武帝灭佛期间被毁,该记事碑应为将佛像残躯磨平后所改刻。

洞门外东侧磨平的石壁上,刻有捐资者的姓名和称谓。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捐资人的姓名和称谓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三行与下部三行的字体和年代都不一致。其中,上部三行的称谓分别为“邑子”、“大邑正”、“都维那”、“都邑主”、“大世主”、“文殊主”、“观音主”、“宝塔主”,且均无职官表述。下部三行的称谓分别为“都维那”、“邑子”、“圣僧主”、“菩萨主”、“西龛像主”、“北龛像主”、“东龛像主”,且大部分有职官表述。
在隋代记事碑的碑侧,有“揖晖考躬林旺村。淳化叁年(992)官中闻怗”题记两行和“涉县故县村民刘进厫万历四十二年(1614)季春重修石窟”题记四行。此外,在捐资者姓名题记右上方的一块天然石壁上,刻有刘进厫与妻程、陈氏捐资重修林旺响堂石窟的一些具体情况,落款日期为“万历四十二年三月初六日”。由文意可知,刘进厫在石窟内重塑的神像颇为庞杂,可辨识者有“救苦三皇”、“玉帝”、“三官”、“药王”、“弥勒佛”、“关公”和“二郎”等。据此似可推定,石窟内的雕于北齐时代的石佛像,在北齐亡国、北周武帝灭佛时应已毁坏;隋开皇年间的续修,应是在被毁石像的残基上重塑佛头等;而明代刘进厫的所谓“重修”,更像是“改造”,庄严的佛教石窟被改造成了“三教混杂”的庙宇。
由石窟顺崖根东行百米,距地面八米上下的石壁上,刻有“小鲁转步”四个楷体斗方大字,题款为“皇明庚午秋,东齐梁升题,尼山后人孔闻谛识”。据新编《涉县志》卷三十二所载清·伍中柱《修路碑记》:“自涉城东南行,两岸翼然皆山。中则漳流一带,千回百折,奔趋而下。
碑刻……其最艰者,由林望(旺)至达城。漳流忽折而北,复折而南,中横巨岭,行者非逾岭无由达。……仰视石壁上,镌‘小鲁转步’四字,明·邑侯曲阜·孔公闻谛所书也,笔势苍遒可爱。林旺石窟及其碑刻题记在历代金石著作中均未见著录。自河北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7月15日公布“林旺石窟”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后,涉县本地学者马乃廷、张土魁等于2004年先后对之进行考察并发布了初步研究成果,分载于《涉县史志纵横》和《涉县寺院》中。其中,马乃廷撰写的《探访林旺村响堂石窟,破解涉县历史千古之谜》一文,首次提出今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为“隋朝时的临水县治,固新村即原故县村作为临水县城,最少也有60年左右的时间……。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