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2024-03-03 20:13:17)
标签:

旅游

分类: 假日游中国

河北省省文保单位晋察冀边区爆炸英雄李混子制雷旧址,位于新乐市大岳镇北李家庄。南距石家庄62公里,北距定州市21公里。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从新乐市区出发,一路绿树匝道,田野丰饶。穿村过市,乡间一派祥和安逸的气象。李混子的旧居位于北李家庄村中心,青砖白墙,纸窗木梁,竟有几分江南民居的韵味。

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旧址原是李姓财主家大院的临街房,面阔四间,砖木结构。抗日战争时期,村武委会利用此房的东三间作为民兵队部,西稍间改成李混子爆炸组的工作室,工作室顶上增建了岗楼。李混子研究出各种地雷(如压发雷、进时雷、硫酸雷等),并利用地雷战与日、伪军作斗争,多次炸毁敌人的火车、桥梁、铁路,造成敌军大量伤亡。李混子1945年被军分区评为“爆炸英雄”。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迈步入内,小院干净整洁、方砖漫地、甬路平直,在院子西侧最醒目的位置,安置着一架石碾盘,上面使用过的碾痕依然十分清晰。

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王母山”古称房山、铁山,俗称王母观山。自古便是文化名山,据清代《平山县志》载汉章帝幸赵,祀房山;《元和志》云山在县西北,一名王母山,汉武帝于山上立祠,今王母观也;隋开皇以山名县;《汉书地理志》记载蒲吾县(平山)有铁山,即房山也亦日西山五代梁贞,成德军节度使张道林辞官登王母山入朝阳洞修仙,不知所终。

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北李家庄真排场,枣树上面挂‘铃铛’。敌人来了吃‘西瓜’,吃饱喝足棺材里装……”在新乐市北李家庄,流传着一首民谣,描述的是当年“爆炸英雄”李混子带领村民开展地雷战,让敌人损兵折将的情景。时至今日,抗日英雄李混子仍然是新乐人的骄傲,而当年李混子制造地雷的老房子及纪念碑亭,现在不仅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百姓缅怀英雄先烈革命事迹的地方。

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1922425日,李混子出生于新乐县李家庄(今新乐市北李家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全家靠租种一亩坟地来度日。父亲给他起名“混子”,意思就是穷混日子。苦难的童年,使李混子饱尝生活艰辛,但也磨练出他坚强刚毅、机智勇敢的个性。

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19377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随后,日军侵华魔爪由北向南,直指华北五省。不久后,地处平汉铁路沿线的新乐县城,被日军占领。年幼的李混子耳闻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烧杀抢掠,激起了他对日军的仇恨。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李混子迅速成长起来。1940年村抗日自卫队选拔了十名骨干组成爆炸组,李混子被选为组长。李混子研究爆炸,靠的可不仅仅是勇气。虽然条件简陋,但凭着爱琢磨的劲头,他搞出了好多“发明”。李混子曾把用过的弹壳收集起来,经过反复试验,成功配制了“二槽”子弹。为了阻击和消灭进村的日寇,李混子还发明了“立体布雷法”,路上、房上、树枝上,到处都有地雷。那首流传四乡的童谣,形象地反映了当年地雷战的盛况。

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因战绩突出,19458月,在冀中军区爆炸展览会上,李混子还被评为“爆炸英雄”,民兵爆炸组被命名为“李混子爆炸组”。解放战争时期,李混子和他的爆炸组在三四个月内炸敌火车头7个,车厢30多节,桥梁几座,伤敌150多人,成为全国闻名的爆炸英雄。

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不幸的是,在一次防敌过程中,李混子误触地雷,壮烈牺牲,年仅23岁……李混子虽然牺牲了,但他所领导的群众性爆炸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全冀中又涌现出了成千上万个李混子式的爆炸能手和爆炸组,为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忠祠碧血千秋在,暗淡苍穹百万星。仰望此处的纪念碑亭,内心充满崇敬。烈士虽已长眠,但他的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代代传承、薪火相传。

石家庄:李混子制雷旧址

19847月,新乐县人民武装部、团县委号召全县团员、民兵捐款,对旧址进行修复。1996年,因连降暴雨,旧址部分后墙、前墙、屋顶倒塌,新乐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并及时拨款按原样进行了修复。20012月,该旧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40303日星期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