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子(南院)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西南部区域,它的南侧过陇西山路就是银沙滩海水浴场,它的东侧隔一公里就是中国院子“北院”。景区距离青岛市23公里。
青岛西海岸的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借鉴国内外知名景观公园经验,将本土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特色相结合,令渔网廊架、黄岛剪纸、海草房等本土文化元素呈现在游客面前。
这是中国院子(南院)的北门,它便是潜藏在公园内的艺术文化瑰宝。中国院子分为南北两个院子。南院以中国南方传统民居为主、玲珑秀气;北院以中国北方传统民居为主、大气规整。我去的时候游客不多,可以随心所欲的详细游览。
我现在介绍的是南方院子,“庭院”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史.陶弘景传》:“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千年来不断发展的中国庭院,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情怀。白墙黛瓦、木门铜锁是我们记忆中的中式院落,它用几笔硬朗的线条便勾画出独属于中国院落的美。今天我们深入唐岛湾中国院子中,感受中华院落的魅力。
这是进入北门,沿着主干道前行30余米右拐弯的一栋徽派仿古建筑,是中国院子(南院)的1号仿古建筑。此建筑是按照1比1比例,内外结构一模一样复制完成。我进去上上下下的仔细观察一圈,古时候江南大户人家房屋的奢华,让人大开眼界。
此建南侧中门不大,与北方民居房门大小差不多。门框上下左右均为石材,显得非常厚重。大门门楣上方镶嵌横扁,横扁凸刻“凝高氣瑞”四个大字。原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徐市镇,始建于清代中期,为二层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855.21平方米,其中一层面积582.47平方米,二层面积272.75平方米。
南方院子不同北方的四合院,每一座院子内都有蓄水的天井,天井大家都不陌生,但它包含的人文知识恐怕没几个人能够讲清楚。“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个天窗下面就是古代的天井。”这一个个古建筑就像活了过来,充满了乐趣。民间通常把水寓意财富,那雨可以说是老天给的财富,因为天井四面瓦顶向内倾斜,好像古人用的木漏斗,这叫“四水归堂”。通过四水归堂,雨水就进了我们自家的水塘,就等于把老天给的财富留下来了。
注意看天井的水池,冲着大门的方向有一个溢水口。水满则溢,通过天井前面的水道,把沉淀过泥沙的清水过水道引入门前的小溪,又进一步经过过滤沉淀流进了大水塘,成了一个村落的日常饮用水源,可见古人在生活中极具环保意识。”
南方院子的天井都是敞开的,雨水直接进入天井内,唐岛湾南方院子的天井都玻璃框架封闭起来,开发商出于保护屋内的木质结构。“古代通常把能看到月亮的叫窗,而房屋立面所开的窗应该叫“牖”( yu
ㄡ)。除了与人文的结合,还有与自然的结合,古人聪明才智可见一斑。
南方院子占地42亩,汇聚从浙江 、 江西等地迁建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带有天井的南方古院。这里含复建古民居19
座、仿古民居
2 座、亭台6座,让青岛人耳目一新,一砖一瓦间无不暗藏着南方的温婉,让青岛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南方庭院。
我们从南方院子的北门进入,沿着院子外围景观道顺时针游览。这是南方院子的2号院子,眼前的古建筑高大精致气派不凡,我08年8月份来过一次,当时门楣上方镶嵌横扁凸刻“梅花深处”四个大字,今天故地重游,凸刻不知为何不见了?
“梅花深处”原址: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里塔镇欧坊村,风格:贛派民居,年代:清代,结构:二層磚木結構,面积:建築面積約969.78,一层面積545.74,上层面積424.03。南方古民居的面积让我惊叹不亦,大户人家住宅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穿过梅花深处的大宅门,中天井的水池宽大深深,池中居然有单板石桥,让人感觉如诗如画。中国诗词境界有大有小。大者如明月出天山,铁马秋风大散关;小者如池塘生春草,微雨燕双飞。中国院子古建筑群,不同形制的古典民居,因功用不同而气质各异。有庄严的祠堂,秩序的官邸,也有殷实的小康之家,清俊的文人书房。南方院子2号院,以畅通的格局、安乐的氛围,遗世独立于唐岛湾公园内。
这座院落来自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里塔镇欧坊村。名字跟随原建筑而来,石刻门头匾题字“梅花深处”。推测原建筑建造时可能周边有梅花树林围绕。复建后的梅花深处,墙面以青砖砌筑,局部嵌以精美雕刻。营造一座园林,可以包罗文人对理想世界的全部想象。改造一座有生命有历史的老建筑,隐含着现代人的微妙心态——渴望抽离现实,沉淀自我。回望传统时,从静默怀想到肃然致敬,最终,更希望自己动手,去打破、去改变,为当下的生活所用,完成一次新的生长。2号院梅花深处,复原了《梅花书屋》的景观意境。这栋房屋选址于公园天然内湖岸边,门前水鸟野鸭嬉戏,屋后有戏台。生态环境优质,通行便利。房屋周边的栽种绿植,精心设计为景观示范区。
中国传统的建筑,既没有建筑师,又没有建筑理论著作,也没有建筑设计教科书。它存在于哪里?它存在于活着的工匠体系里,存在于手作的经验之中。梅花深处平面呈长方,为单串堂厢式。内部空间畅通,两个天井自然采光,通透雅致。建筑装饰上以木雕为主,集中在正向堂面和围绕天井的露明木构件上。建筑内部的梁架结构为穿斗式,立柱石材柱础采用鼓型叠加八角形柱础,撑枋形式有鳌鱼撑和凤头撑。
屋顶不设天花(吊顶),梁架采用珍贵木材,髹以桐油,局部雕刻略施彩色,古朴典雅不失生动。门厅轩廊和正堂的穿枋上的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图,寓意屋主人的傲、幽、澹、逸的文人气节。大面积运用木隔扇是梅花深处内部空间的重要特色。门房与中堂之间的天井两侧栏板以“亚”字型木隔扇为主,一层的绦环板上有精细的二龙戏珠的纹样,并可见寿字纹。二层的隔扇有植物纹格心,施以红漆,格外的精致。精致的隔扇中间大都有红色的格心,即分隔出左右实用的空间,又妆点了厅堂。后堂的穿枋和檐撑上雕有暗八仙的纹样,暗八仙又称为“道家八宝”,是八位神仙所持的法器,分别是:葫芦、团扇、鱼鼓、宝剑、莲花、花篮、横笛和阴阳板,与八仙具有同样的吉祥寓意,承载了屋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虽然南方院子很多材料构件是从原址、遗址抢救性拆解而来,但是许多横梁木柱材料还得在当地解决,如果选材不当就出现这种情况,我注意到南方院子许多木质构件虫蛀腐烂现象。名贵木材成本高让人理解,但是疏于管理、没有保养保护,就说不过去了!
出2号院子,继续沿着大道前行,南方院子南侧景观湖春意盎然。一个天井就把历史、自然、科技、道教文化融合在了一起。走进南方院子的亭台走廊中,仿佛真的置身江南一般。
这是南方院子的6号院子,高大的两层建筑正面全部是青砖砌就而成,显得庄重不失精美。大门门楣上方镶嵌横扁中,凸刻“水邑山环”四个大字也不见了。此古院子原址: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区长宁乡。风格:贛派民居,年代:清代中期,结构:二层砖木结构,面积:建筑面积約696.54,一层面积548.41,两层面积为148.13。
门是院子的“门面”,是中国建筑艺术中最为集中的体现,也是国宅神韵、望族荣耀最直接的彰显。南方院子6号院“水邑山环”,建筑门楼采用了八字形独立门楼,向内凹退给人以门前停留、避雨的缓冲空间,门罩采用了木牌楼形式,在门头上加披檐。从建筑体型看,层楼叠院、高脊飞檐、青砖灰瓦。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层叠的马头墙之后。阶梯形马头墙高起于前,翘首长空,既可防火防风,亦可挡盗防贼。
建筑采取原拆原建,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气质神韵,又通过现代技艺的改进实现了功能与审美的突破,取法极致,至臻完美。门房的前檐部轩廊的穿坊雕饰了蝙蝠与花瓶,寓意平安富贵,并可见威严的兽面吞头纹垂挂,用以镇宅。正堂结构与轩廊结构相同,为月梁骑童造,月梁以寿桃雕刻两端,中端雕如意纹,穿枋上雕饰寿桃型植物纹样,寓意长寿。此外,木雕还集中于穿枋、挑梁、雀替上,大部分为植物纹样,也可见松鼠和牛的纹样,松鼠寓意“财源广进”,牧牛寓意“调心”。在这里,建筑处处都是精心雕琢,从造型到工艺都与古法对应。每一种纹理,每一处细节都做到有据可依、有典可循。
水邑山环院子的西南侧有三座观湖亭,自东向西分别是“清心亭”、“南暖阁”和“怡然亭”。亭阁依水而建,建筑风格独特精致,在亭内依栏而坐,静静地观鱼看鸟颇有情趣。湖中有许多水鸟野鸭,悠然自得追鱼抓蟹乐此不疲,我本来就爱拍鸟,端着相机,更换长焦镜头一阵疯拍。
三亭北侧是南方院子的8号院子,此院子名曰“鱼跃鸢飞”,其原址位于江西省抚州市腾桥镇,属于典型赣东民居,始建于清代,为二层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819.01平方米,其中一层面积498.07平方米,上层面积320.94平方米。
鱼跃鸢飞源自《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孔颖达疏:“其上则鸢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是道被飞潜,万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意指鹰飞到天上,鱼跳出深潭。后以鸢飞鱼跃谓万物各得其所。 人们通常将江西民居的形式称为金包银,盖因其大多矩形平面,构架被坚实的外墙包裹。赣东天井民居形制非常稳定,大多为
“四扇三间”,也称“三间过”,一明两暗三开间,正堂五架进深。
建筑格局呈中轴对称结构,平面成长方形,为单串堂厢式。江西地区雨水丰沛、潮湿闷热,在技术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只能靠内部空间解决采光和通风,因此天井成为最优选择。建筑入口形制简单,是赣派建筑中一种简易的大门做法,没有多余的装饰和繁杂的结构,仅用石材组成门框,仅做石门框及石雀替,上有门楣石,青砖叠出门匾收边,体现江西民居的特点。进门后宽敞开阔,建筑整体的中轴对称布局贵和尚中,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尊崇儒家的中庸与内敛。中轴线上依次串连门厅、天井、正堂、天井与后堂。门厅两侧设下房,楼梯分设正门及后堂的左右两侧,二楼不住人,用于存放储物,梁架高度较低。
建筑内部的梁架结构为穿斗式,装饰精美,柱与柱之间用穿枋连接,构成一组排架。穿枋骑童造,童柱骑坐在穿枋上。 
赣东民居斜撑通常做雕饰,造型精美,常见的有凤头撑、哺鸡撑等,此建筑撑栱采用透雕卷草植物雕刻,彩绘以蓝紫为主,整个建筑都是以植物与祥鸟作为主要的装饰图形。在鱼跃鸢飞中,体现出了赣东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建造智慧。特点是在堂前设天井,既重采光通风之实用,又赋四水归堂之内涵,同时将外在自然内化于院落中,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从这个角度看湖边三亭,古香古色颇有古代韵味。我20年8月份来的时候,中间“南暖阁”是一间茶室,现在关门谢客,当前疫情影响到方方面面。
湖边三亭的西侧是南方院子的11号院子,名曰“云左山房”。原址位于江西省金溪县陆坊乡下李村,是典型的赣派民居,始建于清代初年,为二层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671.27平方米,其中一层面积为385.16平方米,二层面积为286.10平方米。
这是11号院子的立体手绘图.
该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徽州砖雕是徽州地区传统建筑雕刻艺术及青砖雕刻工艺品。徽州四雕(砖,木,石,竹)之一。砖雕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柱础、屋瓴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它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
该建筑入口简洁明了,石材拼成门框,门框顶部饰以浮雕“囍”字,这个位置只有站在门框中抬头看,才能看见。我不说,一般人还真的看不见。囍,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以两个喜组成的图符。中国民间装饰洞房的习俗之一,古今普遍流行。婚礼中,剪出大红双喜字贴于洞房中堂,指婚姻中男女双方共同迎接喜庆的一天;也多用于婚嫁等喜庆场合,表示喜庆与祝福。关于该字符的传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在唐岛湾·中国院子南北两个建筑群中,各式砖雕随处可见,而十一号院落入口处的”囍“字砖雕虽简单朴素,却在一众花卉、动物砖雕中独树一帜。因为年代久远,这所房子当年的主人和用途已不可考据,但一定蕴含着屋主人对于美好生活最大的憧憬。11号院子,整体格局规矩严整,平面呈方形,前后二个小天井划分出了正堂和后堂,由此形成这种单串堂厢式格局。
一、二两层的内部空间由前后两个天井为中轴线开展而来。一楼左右两侧为厢房,由外及内分别为门房、正堂和后堂。建筑四面围合的两个前后天井不仅在划分建筑内部空间时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采光通风之用,在文化上又能赋四水归堂将外在自然内化于院落中,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外檐的撑栱雕刻禄星的人物形象,背靠卷曲斜撑,上面浮雕大面积的枝叶纹,既支撑建筑外挑木,使外挑的屋檐达到遮风避雨的效果,又能将其重力传到檐柱,成为檐与檩之间的衔接与受力构件,使其更加稳固。同时,在精神寄托方面,卷曲斜撑上雕刻禄星形象,禄星是掌管文运利禄的神灵,体现了屋主人对科举取仕,高官厚禄的向往。
建筑内部的梁架结构明确,装饰虽然不是很多,但却也细致精美。大多集中在穿枋、檐撑、鸟头纹雀替、柱头、石制柱础以及一些窗扇绦环板上。穿枋上的木雕有双龙纹、龙凤纹和花瓶牡丹纹等,寓意龙凤呈祥,平安富贵。窗扇的绦环板上有多处是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中间的珠子有的用铜钱代替,有的则是火球图案。从汉代开始,双龙戏珠便成为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案,双龙的形制也是以装饰的面积而定,这里多是长条形的,两条龙便对称状地设在左右两边,呈行龙姿态。钱币、火球均在双龙之间,态势生动,雕刻精良。柱头多为垂花柱,两边大多配以卷草图案。柱础为石质,上为八角形下为方形,上面雕刻着植物图案,代表了赣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热爱。
在云左山房中,体现出了赣东民居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木雕、石雕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其空间宽阔,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含义深远。反映了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对古代“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崇尚,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尊重与对古典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这个院子不大,但精致。位于11号院子云左山房的西侧,是南方院子的15号院子,名曰“茹古涵今”。原址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风格:赣派民居,年代:始建于元末明初,结构:为一层砖木结构,面积:建筑面积约146.31平方米。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南方十五号院,是中国院子古建筑群中可追溯年代最久远的仿古建筑。占地面积较小,但整体建筑古朴静雅、端庄大气。
十五号院,是一个独栋的面阔三开间民居,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屋顶为悬山式,外墙用青砖砌筑。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是典型的赣东民居。屋檐出檐较深远,以避风挡雨。整个建筑内部全部为木结构支撑,是典型的穿斗式构架。
屋内不设分局,营造出宽敞通透的空间视觉效果。建筑内部空间左右对称,协调统一,木柱结构工艺精湛,装饰艺术手法娴熟,其风格简约,内部构件不施彩绘而彰显木材本质之美,虽雕饰较少但尽显素雅。
十五号院子取名“茹古涵今”,出自唐代皇甫湜《韩文公墓志铭》:“先生之作,抉经之心,执经之权,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校。”形容学识渊博,通晓古今。通常南方古民居建筑,会在山墙上开门或者辟窗,但此栋建筑正面将门与窗全部做成镂空直棂纹(又称井字格)样式,增大室内通风、采光,同时又避了因门窗过于高大而开启不便的缺陷。正门中间和窗体下方的绦环板上雕刻了喜鹊与牡丹,寓意富贵吉祥。屋檐下斜撑为赣东地区典型的三级插拱承挑檐檩。从建筑外观上看,白墙青砖,构思精巧,木雕、砖雕融为一体。
十五号院子茹古涵今的西侧是十六号院子,名曰:“金溪乐处”。原址位于江西东部,抚河中游的金溪县,金溪建县建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是一座受赣东山水侵润了千年的文化古邑,有象山故里、江南书乡之称。北宋王安石的名作《伤仲永》,文章开头即提到“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并非偶然。金溪隶属于抚州市,自古以来抚州人才辈出,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恒河沙数。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陆九渊便是抚州金溪人士,金溪号称“象山故里”,“象山”即是陆九渊的名号。
该建筑始建于清代中期,为二层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70.19平方米,一层面积为121.77平方米,二层面积为48.41平方米,二层有两个面积较小的空间,分布在屋子两端。建筑整体平面对称,面阔三开间。立面两侧有跌落式封火山墙(也称马头墙),为五花屏风山墙。正面设有外檐廊,赣东民居为了防雨水,通常出檐较为深远,一般在一米以上。
前廊使用卷棚轩,增强室内外的过渡,并成为空间的装饰重点。木构件表面不施彩漆而仅施桐油,穿插枋上有精美人物故事雕刻。正门采用了4扇格扇,整体外立面由大面积的门窗雕刻组成,门格和窗格的图案都是典型的回纹,有四叶草瓣的门格心。建筑内部的梁架结构造型简练明确,采用赣东地区典型的穿斗式木架结构,并且没有采用减柱做法,的梁架结构清晰明确。
室内空间中最具特色之处在于穿枋与穿枋之间用回纹格扇连接。这样做既划分了空间布局,又丰富了空间内部的组成形式,还起到了围合的作用,成为二层空间的栏板,保障安全。
该建筑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由于穿斗式梁架结构的选用,使得空间宽阔宜人,布局明确清晰,功能性较强。在建筑装饰方面,外檐卷棚轩是其装饰着重之处,木雕精美。室内以古雅简约为基调,以几何回纹图形为装饰主题,配合弯川上的龙头雕刻,使空间富有韵律和变化,体现赣东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十六号院子金溪乐处的西侧是21号院子,名曰“西峰秀色”原址:江西省撫州市南部宜黃縣,风格:贛派民居,年代:清代中期,结构:二层砖木結構,面积:建筑面积約1476.03,壹層面積835.88,上層面積640.15。规模好大,令人过目不忘。
中国家族聚居的传统,每个住宅都是一个细节繁复的微型社会。外部边界清楚,每一分支在内部有其独立的空间。每个家族在临街一面都有自尊的面相,彼此因差异而对话。这种差别虽小,但却是决定性的。
南方院子21号院西峰秀色,正门处采用八字形门,向内凹退给人以门前停留、避雨的缓冲空间。门楼不再另起山墙,而直接退至大屋顶之下,使建筑更加整体。两侧木柱与穿枋、月梁直接露明于外墙面上,形成了独特的效果。二层为木质,并开木槅扇窗,增加了二层空间的亮度。
这座古建筑气宇非凡,在复建现场,即彰显出东方美学的建筑意义。工匠们用几十米长的绳索,捆绑起一把柄长七八米的大锤。喊着号子,抡起绳索,拉动大锤。应声而落,敲打榫卯结合部,木与木之间,咬合精准结实,搭起钢筋水泥不可比拟的传统空间。

外墙之内,控制建筑的实际上是一系列语义有序的剖立面。这种形制,合乎这方水土的地理人文,深思熟虑了几千年。21号院内部格局为中轴对称,内部梁架结构为穿斗式,观感气贯长虹平面呈长方,为单串堂厢多进式。中轴线上依次串连门房、中堂、上堂与后堂。这种布局贵和尚中,恪守儒家的中庸与内敛。
这是21号院子的立体手绘图
21号院是南方院子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建筑,功能为官邸。主人曾担任江西督粮道,正四品官员。清代,在有漕粮的省设置
“粮道”这一官职。江西最高的漕运长官就是江西粮道,负责漕政方面的事务,既管理粮务,又管辖南昌、抚州、建昌三府的事务。高鹗续写《红楼梦》小说中,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于宝玉大婚次日起身赴任。“一日,贾政无事,在书房中看书。签押上呈进一封书子,外面官封,上开着“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公文一角,飞递江西粮道衙门”建筑的内部细节装饰,衬托着一个家族的尊荣。三堂前设三处天井,兼具集水、纳阳、通风、采光、消防等多种建筑功能。两处天井下设水池,有天地相通之寓意。
檐口采用多种承檩方式,如挑手木承檩,在其上部安置瑞兽圆雕梁托,以增华丽;也有枋撑承檩,其檐撑形式采用彩绘凤头撑和鳌鱼撑。鳌鱼,龙头鱼身之兽,常将此兽置于屋脊端头,称“螭吻”,乃龙九子之一,镇水之物,取其消灾灭火之效。上堂前檐部分也做成轩廊,穿枋上在植物缠绕纹中雕刻有戏文故事和祥瑞神兽。
中堂和上堂的月梁下,都有植物纹的雀替,施以彩绘以增华丽。上堂的穿斗式结构更加丰富。月梁两端是圆形鹿纹,取双鹿之意,寓意路路顺利。三进院落逐步抬高,寓意步步高升,这是一个家族隐含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伦理精神,人际交往准则,在无声的建筑语言中流传。
南方院子21号院西峰秀色的北侧是20号院子,名曰“涵虚朗鉴”。
此建筑原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漳墩镇,始建于清代,为二层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566.27平方米。其中一层面积为400.64平方米,阁楼层面积为165.63平方米。
这是20号院子的立体手绘图
南平市漳墩镇历史悠久,是小白茶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贡眉白茶故乡,清乾隆三十七年南坑村萧氏兄弟始创白茶,漳墩贡眉白茶畅销东南亚各国与港澳台地区,
该栋建筑得名来自《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乾隆御诗《涵虚朗鉴》:得名亦出自唐无名氏《水镜赋》:“利济者水,涵虚者镜。怀朗鉴,遇物无心,处下流,通而不竞”。涵虚意为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意指胸怀宽广、包容万象。朗鉴指明镜,寓意能够明察秋毫、洞察是非。建筑外观粉壁黛瓦,东西两侧马头墙呈现阶梯状跌落,五岳朝天,墙上设有披檐以护墙身。入口为砖砌门楼式,门楣上有浅浮雕花草装饰,与徽州民居的门楼有相似之处。
涵虚朗鉴的内部结构为单串堂厢式布局,纵向层层引深,以门房、前天井、正堂、后天井为基本序列串联虚实空间,形成具有秩序感的空间群组。建筑后墙的迎面影壁上,嵌有司马光砸缸图的砖雕。《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雕刻此故事与院内,是屋主人希冀能够将弘扬善举作为家族传承。内部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正堂使用柁橔或者立柱安置于穿枋上,上托虹梁或直梁,雕刻线条皆有彩绘,局部沥金处理,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木质美感。
轩廊的雕刻也采用类似做法,大部分雕刻为植物卷草纹样,这也许源于漳墩人对茶叶的敬畏与感恩。整体木构着重突出木质本色,仅在雕刻纹饰处施彩色,卷草涂绿,边缘点金,古朴典雅中不失华美生动。涵虚朗鉴展现了闽北居住特征及建造装饰工艺水准,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当地传统社会的生活习惯、审美倾向和精神需求,以鲜明的个性诠释了当地的生活习俗与人文思想。
我们参观完了21号院子,沿着门前的石板路坐西向东漫步,道路两侧呈现出一片江南徽派建筑的漂亮景观,让人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
道路北侧出现一栋漂亮气派的院子,我细看大门东侧墙壁上的简介牌,知道这是南方院子的13号院子,名曰“澹泊宁静”。此院子原址位于南平市建阳区东山村,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建筑始建于清代中期,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954.7平方米。其中一层面积为856.9平方米,二层面积为97.80平方米。
澹泊宁静最早出自《淮南子:主术训》:非澹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诸葛亮《诫子书》也有引用。澹泊宁静,寓意不追名逐利的简朴生活,能够使人专心致志,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并有所作为。建筑整体形象肃穆质朴,英华内敛,呈现出一种理性与节制之美,体现出闽北地区理学传统的深厚积淀。建筑外部层叠起伏的封火山墙,错落有致,屋脊平直,线条硬朗刚劲。入口的砖石门框上方有门匾,两侧饰有镇守宅地的兽头雕刻,形制端庄可爱。
中国古建筑上常见的珍禽瑞兽:
龙;中国最早的图腾形象之一,常装饰于宫廷建筑的彩画、藻井、丹墀等各处,象征着皇家威严;
鸱尾;其最早的形象是传说中的“鱼虬”,《谭宾录》载:“东海有鱼虬,尾似鸱,鼓浪即降雨,遂设象于屋脊。”唐代之后,其形象日益丰富,鸱尾的头部造型愈发向龙靠拢;
螭兽;传说是一种没有角的龙,在中国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台基排水口的装饰;
摩羯鱼;常装饰在藏式建筑的金顶等处,摩羯鱼寓意可“吞噬一切”、“能避一切恶毒”,在古建筑上装饰它,取其弃恶从善的佛教象征意义;
赑屃;常装饰在石碑下,用作碑座,赑屃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属灵禽祥兽;
蝙蝠;蝙蝠通常寓意福从天降、福运到来、福气满满,具有子孙代代幸福吉祥之意。在古建筑中,蝙蝠的装饰非常常见,常见的题材为“五福捧寿”;
仙鹤;在中国历史上被公认是一等的文禽,自古就有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常见于一品文官的补服上,以及古建筑的天花板等处;
狮子;常被摆放在正门入口处、也常在建筑各处布置狮子雕刻。狮子相貌凶猛,勇不可挡,威震四方,是百兽之王,同时也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社会繁荣;
麒麟;常装饰在古建筑的照壁、柱础、门扇、牛腿等处,是中国传说中的瑞兽,《礼记》里的四灵之一。麒麟是仁慈之兽,惩奸除恶保护好人。
此建筑内部构架采用穿斗式与抬梁式结合的做法,后堂前檐的卷棚轩,形制秀美,富于变化,十分有特色。其檐口做法为穿枋叠斗承檩,穿枋上放置斗栱承托上部的穿枋与屋檩,栱上雕刻花朵卷草,略施绿彩。此外,闽北生产衫木,当地人称作金筒,其木质轻、透气强,木中所含杉脑可防虫蛀,是理想建房主材,所以房屋木构由杉材建成。 
该建筑空间纵向布局,层层延伸,四面房屋围合堂前两个天井,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寓意水聚天心,称四水归堂。风水中“山主子孙水主财”,四水归堂也是聚财之意。建筑内部左右对称,在轴线上依次排布门房、天井、正堂、天井、后堂。正堂较为高敞,为主厅,正堂后设护壁,将内外自然分开。
正堂两侧和二层为实用空间。门房起到过渡作用,突出正堂地位,同时增加了空间层次。这种以中央为主体、分住不分家的建筑布局结构,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观念的延伸,展现了中国古人的仁、义、礼、智、忠、孝、节、悌。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澹泊宁静”鲜活的诠释了闽北地区的人文风俗、地域特色。
由于大部分院子需要详细介绍,所以篇幅太长,故而分两部分介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2年06月08日星期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