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南峪仙人洞,位于费县城南15公里处的许家崖乡以东,玉环山之阳,丛柏庵入口东侧,创修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至三十七年(1558)。
这是丛帕庵景区的售票处与出入口,丛帕庵非常好找,点开高德地图或者百度地图,输入“许家崖乡丛柏庵”都能准确无误的把你带到这里。
进入景区大门,迎面陡峭石台阶的上面就是丛柏庵的山门,东侧过小巧玲珑的“仙人桥”,再上11级石台阶,上面就是名声在外的“南峪仙人洞”。
这就是“仙人桥”,桥南侧一池清水,冬暖夏凉。桥北侧池内荷叶密布,一大群彩鲫优哉游哉,此乃丛柏庵的放生池是也!
登上11级石台阶,抬头仰望一对高大的神兽拱卫仙人洞口两侧。凝视仙人洞,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如梦似幻好像进入异度空间,如此仙人洞的确令人过目不忘!
这种外观奇特的神兽在一般的中国寺庙、道观中很难见到,只有在神话故事中才能见到,我好像看到过朋友去印度、尼泊尔拍摄的照片中有类似的雕塑。
洞口旁边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书“南峪仙人洞”五个大字,落款是:费县人民政府
1991年10月1日立。
在山东省的寺庙、道观中能见到如此高大宏伟的天然洞穴也寥寥无几。丛柏庵有深邃山洞,可容千人,半明半暗,幽曲穹窿,南北两门,中间相通,还有天窗,上下两层。三伏盛夏,洞中寒气袭人,入内小憩,气爽神清,别有天地,犹如仙境,仙人洞实至名归。
进入仙人洞,一股凉爽气息扑面而来,旅途的劳累与酷热被一扫而光。洞穴迎面一条飞龙高悬洞顶,给神秘的仙人洞平添许多神秘色彩。
一层洞穴宽敞明亮,洞内有洞曲折迂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天然佛龛左排右布,内供奉八仙别具一格。1996年,原许家崖乡政府开发仙人洞时,曾在洞内挖出野猪骨、鹿茸化石,且有烧烤及加工痕迹。可见仙人洞的千古历史!
洞内地形复杂多变,有宽有窄有上有下,时而陡峭时而平缓,如果没有道路指示牌,大有迷路无法走出来的恐怖感觉。
你看这里狭窄的只能单人通过,洞前面的石台阶通往上层洞穴,陡峭的大有手脚并用才能上去。建议不要在淡季一人进入,密闭恐怖感会油然而生。
这是位于石壁上层的洞口,洞口右侧石壁上有篆刻“仙人洞”三个大字,我是在洞中上上下下不知不觉来到这里的。
这是位于仙人洞上层石壁上的栈道,漫步栈道移步换景风光奇丽。明代天启二年(1622)武英殿大学士张四知(明末阁老)在此避暑时,留有"四面青山一线天,玉环高戴彩云间,远隔咸阳三千里,避秦何必入桃源"的诗句,至今广为传诵。
这是仙人洞上层洞穴的西侧洞口,洞口左侧石壁上刻有“神功”两个大字。仙人洞位于费城镇小南峪村东,玉环山之阳,小凉山半腰。洞蜿蜒曲折,一层洞穴高大长50余米,有上下出入口,下洞口向西,宽约2米,高6米。上洞口在下洞口北约32米处,洞口向西,但较下洞口要低小。在下洞口南约15米处还有一洞口悬于崖壁之上。洞内宽度不一,高矮不同,洞中时而弯曲,时而平直,时而向上,洞内有洞。洞中钟乳倒垂,岩壁滴水,凉气袭人。
“神功”洞口的左侧另有一洞,洞壁上有方形柱洞,系明代大学士张四知在此避署时所遗。洞外四周悬崖环列,危岩欲坠,翠柏掩映,古木峥嵘。
顺着仙人洞上层栈道南行,过一个带花廊的平台,迎面石壁上有摩崖石刻“松寿”两个大字落笔雄奇苍劲有力。石刻上面两颗古松傲然屹立于悬崖峭壁的石缝之中,苍松挂壁古松挺拔气质高雅,钢筋铁骨般的身躯、穿石入缝的根茎顽强的支撑着苍翠的松枝绿叶,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过“松寿”摩崖石刻,顺着石级路南行上山,山路两侧奇石密布,此地悬崖环列,危岩欲坠。上有苍松围绕,下有银杏凌空,林木茂密,青苔掩映,山光岚气,令人迷恋,故历代游客共推胜地。
行至山顶,此处名曰“凤凰台”。古时这里地势巍峨,群峰毓秀,山下芳草萋萋,梧桐成林,山上壑生祥云,巒凝瑞气,曾有凤凰来儀并棲息于斯,故名凤凰台是也!
站在凤凰台上,可以俯瞰丛帕庵玉环山全景,整个丛帕庵的红墙金瓦在青山绿树中时隐时现,丛帕庵位于风水宝地的确名不虚传。
我们顺着凤凰台山顶石板路北行,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又回到仙人洞的山顶,顺着钢质楼梯来到仙人洞的西北侧平台,这里又有一个洞口。看来,丛帕庵如此声名远播与仙人洞密不可分。
我忽然有点奇怪,若大的一座仙人洞竟然没有遇到一只蝙蝠,让人有点纳闷?在下一篇游记中,我将详细介绍南峪仙人洞对面的“极乐洞”与大家共享。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0年10月20日星期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