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光洞位于崂山华严寺北200米,狮子岩东麓,由华严寺正门向东有石阶路可直达。也可以从华岩寺停车场北侧水泥路、石板路开车上山,行至华岩寺东侧石台阶停车上行,不过节假日、旅游旺季最好不要开车上山,以免堵车。
上面照片是站在华岩寺停车场向北侧看,沿着箭头指示方向、走石板路上山。
在石板路拐弯处就是华岩寺方丈“于七”的大理石雕像。于七:华岩寺第二代主持善和,农民起义领袖。
沿着石板路西北方向上行,至华岩寺东侧石级路就可以直达寂光洞,寂光洞免费游览。
石板路行至西尽头,遇华岩寺景区隔离铁栅栏北侧上行,石级路至北侧尽头,左侧小铁门就可以看到华岩寺的山门,右侧继续拾级而上200米即可到达寂光洞,平时在这里有几位附近村民推销贡品,但是从来没有强买强卖。
这段石板路虽然不长,但垂直高度不小,炎炎夏日不一会就汗流浃背了。
当你气喘吁吁想休息一会的时候,抬头一看寂光洞就在石台阶的顶上。
这是寂光洞的山门,坐北面南。门柱上有一幅石刻八字对联:上联“岛城灵尊”,下联“有求必应”。一对呲牙瞪眼的石狮子,脖带大红花,显得憨态可掬。
这是站在寂光洞山门口向西侧看,八个铜凸大字金光闪闪。
穿过山门,往左侧看周围居民个人捐赠的功德碑林林总总,都是歌颂胡三太爷“有求必应”的内容,形成了壮观的碑林景观。
山门内东侧一字排开,由西向东:铁皮香炉、大理石香炉、铸铁四足香炉、铸铁三足香炉,四个大香炉香火旺盛、香烟缭绕,时有虔诚的善男信女焚烧着金银纸锭,时有鞭炮响起,看来“岛城灵尊
有求必应”的确名不虚传!
香炉对面就是寂光洞洞门。原为自然山洞,后经人工三面彻墙而成,一门二窗,门额上方镌刻有寂光洞三个大字,字径30厘米,洞内高3米,宽6米,进深3.5米,门东南向,供奉民间信仰的胡三太爷。崂山因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使山体山脉间形成了许多的象形石、石窟、石洞,历代的真人道家也多来崂山养生或云游,崂山自古就有“神窟仙宅”之说。
我怀着敬畏的心情进入洞门,对面贡桌之上供奉在胡三太爷。虽然摆贡有点凌乱,但是充分彰显了周边居民对胡三太爷的敬畏。洞内供品丰厚,猪头,鱼,鸡鸭水果罗列,酒杯满盈。寂光洞每年正月初八为吉日,民间百姓都自发地在寂光洞处举办一场庙会,以祈求幸福安康。方圆百里的官员、百姓、发财之人等,都要聚会于此烧香、放鞭庆贺,欢迎胡三爷驾临。
狐仙,亦名“狐狸精”。我国神话中传说的精怪。相传狐狸能修炼成精,化为人形,有许多“神通”,如加触犯,必受其害。民间尊之为“大仙”,供奉已久。据记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祈恩,食饮于人同之”。即墨民间多迷信狐狸,认为它们年深日久就会成仙得道。有“千年黑,万年白”之说。民间流传着许多成仙的狐狸给人降福消灾、救人解难、惩治坏人的故事。如有得罪,也会给人带来灾难。出于敬畏心理,称作“狐仙”、“胡三太爷”。逢年过节和逢会日,人们敲鼓打锣、带上祭品到狐仙洞祭祀、捐款。有些人遇有难事,如家中丢失财物或有人生病,就到狐仙洞进香许愿,供奉糕点、烟酒。还愿时,放鞭炮、送小衣服、小鞋或红布帐幔。崂山张家河社区后山的狐仙洞常年供奉着东京山胡三太爷的神位,还有黄山村西的山洞、华严寺的寂光洞、即墨马山等处,都供奉着胡三太爷的神位。普通游人入内参观,往往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胡峄阳(1639---1718),名良桐,更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今城阳区流亭镇流亭村人。清顺治十年(1653),应童子试,守门人强令其解衣搜身,他不受辱,拂袖而去,誓终生不试。先后在洼里和即墨城南关等地设馆授徒。胡峄阳生有异禀,精研《易经》。家甚贫,却乐于助人。与崂山百福庵道长蒋清山相交甚密。一生著述甚丰。胡峄阳死后,胡氏族人尊为十世祖、三太爷。并在流亭村建胡峄阳祠堂,堂内挂对联一幅:“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稳。”

胡峄阳一生喜爱崂山,经常到深山、庙宇、村庄去游览、访道和找山民了解民情。晚上就住山洞。像张家河后山的石洞、黄山顶的石洞、华严寺的寂光洞等等,胡峄阳来都曾经住过,并且一住就是多日。胡峄阳的易经预测术被传得神乎其神,许多人遇到困难就找他推算和指点迷津,往往一算就准,一说就灵。因此胡峄阳的事迹越传越远,成为家喻户晓、能知过去未来、可测吉凶祸福的神仙。双星度假村的胡三太爷塔中墙壁上就绘有多幅胡峄阳帮助别人、释惑解厄的壁画故事。民间传说:乾隆年间,有一渔船遇风,漂泊多日,到一海岛,岛上百花齐放。遇一老者,送每人一枣,大如鸡卵,食了数天不饥。众人叩问老者姓名,老人曰:“识得流亭否?”众曰:“知之,”老人曰:“吾故里也,归语胡映黎,好为人,若翁在仙岛甚乐。”又曰:“东南风起矣,可速去。”众归至流亭访胡映黎,映黎者,胡峄阳儿也。时胡峄阳殁四十年矣。

还有传说:村民们曾经发现,有一位男士多次来到这里祭拜,并雇人建造了通往狐仙洞的大理石台阶路!费用高达几十万元。据说这位先生曾经落魄过,可是经过别人点化,来到了这里许下一个愿望,结果实现了。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非常成功。他做这件事情,不图回报,只是为了还愿。村民们除了他的姓,别的都一无所知了。
当地有这么一家人。父亲和两个儿子出海捕鱼。婆婆和两个媳妇没有什么事情做,就承担起狐仙洞的卫生清扫管理工作,正月初八一般每人收两元钱。香客们也基本默许。可是,她们从来舍不得花一分钱买供品和香火送给胡三太爷。这天晚上,大儿媳妇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大乌鸦飞向东,一去无影踪。小乌鸦飞南北,半月以后才回来。” 后来,父亲和两个儿子出海很久没有回来。过了半个月,两个儿子的尸体在海边被发现了,但早已面目全非。可怜的父亲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看见婆婆和媳妇们来这里收钱了。
在寂光洞西边山崖上刻有五个大字 “莲池海会园”,五个大字苍劲有力道骨仙风,好像是这里的原有名称。莲池海会园刻字的下面有一大片石刻,可惜时间太久,已风化严重,多字已模糊不清,后人无知缺乏保护殊为可惜。但落款时间可看清,上石时间是“嘉庆六年”,距今已有215年了。
这是寂光洞的东门,出东门北侧上山可达望海楼,但是现在山路已经被铁丝网隔离的严严实实,沿铁丝网东行,绕过铁丝网,沿小路巨石可攀登望海楼攀登。
这是寂光洞顶巨石背后,石檐下密密麻麻摆放着附近村民自由供奉的佛像,祈求一生平安。
华岩寺、寂光洞后的山顶有一巨石,高耸入云,岌岌如坠,突兀如巨狮,名狮子石。其顶巨石部平坦如台,远看像一座高楼矗立在山颠,名望海楼,又名望海石,也叫观日台。
望海楼海拔260米,其实是一块十多米高的巨石,东面的石壁上镌刻有“大观”二字,笔力遒劲,为楷书,阴刻,字径110厘米。落款为:“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岁次辛亥孟夏,知即墨县事仁和沈则文。”
左边的石刻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山东巡抚崔应阶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游览崂山时所作的《华严庵》诗,文为: “傍海依山曲径通,华严深处有琳宫。云归叠嶂千峰翠,日浴扶桑一点红。清磬出林闻梵语,玉琴横膝响松风。此中已隔人间世,得住何惭绿发翁。”该诗把华严寺的山海风光,琴语松风,古寺梵唱,渲染的淋漓尽致,使人顿生脱离尘世之心。
登临此处,可观大海,听山涧松涛,明旷无阻。常有缕缕白云自山石间、松树中吐出或飘动,遇有云雾,山海若有若无,自我感受仙人知遇。
而今,每年的正月初七下午、初八全天,“寂光洞”附近都会鞭炮齐鸣,山下的庙会聚集了各种小吃,一些市区难以见到,几近失传的玩具、手艺。都会在此觅得影踪。
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迎合了市民的心理需求。初八崂山南线、东线及华严寺景区全天免费开放,并在森林消防、安全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警力、物力。保障庙会的顺利进行。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所有聚集性活动全部取消,要想感受华岩寺景区庙会文化只好等待来年了。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0年06月09日星期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