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2020-05-09 11:31:14)
标签:

旅游

分类: 周末逛青岛

    仙姑塔,位于李沧区于家下河社区,东川路与若水路拐角处,它的西侧是青岛东川路小学,东侧是青岛国际院士研究院,从九水东路拐入东川路即到。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塔高:21.8米。塔的材质:仿木构型砖塔。是为纪念该村于姑娘,由当地乡邻捐资而建。20028月,李沧区政府公布仙姑塔为李沧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2月,仙姑塔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11月,在仙姑塔挖掘出仙姑坐化缸。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仙姑塔距离李沧区中心约5公里,308国道由其西侧穿过。该塔是一座八级八角的密檐式建筑。斗拱承檐,叠涩挑出,乃仿木构形之砖塔。塔之轮廓清秀匀妥,微有卷杀。塔基为石质,并嵌有阴刻铭文,铭文记述了于仙姑的生平事迹,民间传说及修塔缘由、经过。底层神龛内供奉于仙姑塑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这是县级文物保护碑

    二层塔身镌刻由清末法部右侍郎王垿撰写的贞闺仙迹四字,檐角饰兽头并悬有铃铛。塔周院墙环绕,内置花草树木,更显高塔之秀美耸杰。 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疫情期间大门紧闭,朱门有对联一幅,上联:百炼此身成铁汉,下联:三缄其口学金人。横批:求神姑僊。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传说,崂山华楼宫梳洗楼上有一株仙桃树。不知何日,有桃落在山上流淌下来的泉水中,终日被水浸渍。

    在崂山山下有个于家下河村,有农户于守坊,生有一女,名更。其女容止庄静,生而好洁,性婉顺(摘自于仙姑塔铭”--此塔铭作者为前法部右侍郎弼德院顾问,清末名家王序,古不其廪生书法家王锡极书,胶澳督办署参议张立珂校阅,其塔铭内容翔实,非是杜撰,可作为传说的参阅)。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一日,其女与众女伴游玩梳洗楼,于泉水中捡得此桃,看起来不过平平常常一颗桃,且由于长时间浸润在水中,桃子的下面已经有些烂。于姑娘用泉水将桃子洗净,让与众姐妹,看到烂桃一颗,大家谁也不吃。最后仙姑自己吃下了。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这是仙姑塔北侧的“仙姑殿”。

 

    仙姑回来的路上,天降雨。众姐妹纷纷打伞遮雨,唯有于姑娘一人身上干干净净,未曾淋湿,一直到家(据传有神灵为其打伞遮雨)。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仙姑殿内,红木佛龛中供奉着盘膝而坐的仙姑塑像。

 

    自华楼一游归家后,于仙姑不再吃饭,也很少喝水,终日打坐。缘自梳洗楼之仙桃也。女大当嫁,渐渐,父母看于姑娘到了成婚的年龄,为其说媒。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塔铭是这样记载的:长为议婚,则私于母曰,儿此生无尘世缘,强之嫁,即速之死矣,父母不听,婚期日近,仙姑遂日夜闭目坐,不语亦不食,惟饮清水少许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这就是仙娥洞府,洞府前面放置三足石鼎一尊,看鼎香灰就知道这里香火旺盛。

    一个大活人,长时间不吃不喝,他父亲急了:哪有血肉之躯不吃喝而不死的,难道是我的德行不够,招致我女儿身上出现邪祟之事吗?而于姑娘从此不饮水,两日后忽然开口对他妹妹说:父母恩今生难报矣,说罢跏趺而逝,年仅二十三岁。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三天后根据佛教的礼仪为其殓。令乡邻惊奇的是,于姑娘体软而轻,貌如生,太不可思议了,乡邻惊异,呼为仙姑。大家相聚在一起,议定建祠立塔,以纪念于仙姑,可是他的父亲笃信儒学,力阻此举,后经多方劝说,最终还是建成了。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这是仙姑塔老照片。

 

    文革期间,塔周院墙被毁,塔身亦遭一定程度破坏。2002年,李沧区政府启动文物保护工程,仙姑塔的修复保护被列入其中,市文物局的专家与我区文物部门共同制定了具体修复方案。修复工程由区政府和于家下河村共同投资,经过近半年的紧张施工,于200212月完成修复工程。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出土坐化缸:201211月,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青岛市李沧区文物管理所会同李沧区九水路街道办事处于家下河社区居委会,在仙姑塔附近一居民拆迁房的地基下,挖掘出了一口坐化缸 此缸为陶质,缸面施以黄釉,呈八角八面形,缸盖缸顶遗失,残损较为严重。缸体高75厘米、最大腹径90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53厘米。缸体釉面呈黄色,色泽晶莹,烧制考究,图案精美。八面图案由底部莲花图案托起,堆贴工艺制成,立体感强,造型精致。整个主题图案布局严谨规整,造型生动形象,线条简练流畅,寓意深刻易懂,图案内容包括狮子大象弥勒佛凤凰、八仙法器、莲花松树仙鹤、花鸟、字等。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据当地居民介绍,此缸为盛殓于仙姑的瓮棺,原来埋在仙姑塔地宫中,文革期间被人挖出,缸内容物被抛撒,缸盖缸顶被毁,缸体后来被一有心人埋入自家地基下,得以保存至今。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另一说法,此缸内盛殓的是于仙姑的一位香客,据传此香客临终前自言仙姑托梦给她,让其离世后葬于仙姑塔前陪伴仙姑,家人遵其遗嘱,征得于仙姑家人同意后,用瓮棺盛殓,埋在仙姑塔前,文革期间,被李村某学校的学生从塔前挖出,后被人收藏,埋入自家地基下。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坐化缸又称和尚棺、瓮棺。用缸盛殓逝者葬于地下,在考古上叫瓮棺葬缸葬,是一种流行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墓葬形式,同时在长江流域的江南一带及云南广东也有流传,其历史可上溯至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现在说的缸葬,一般是指僧人坐化的一种独特方式,高僧圆寂后,盘坐在一个特制的陶缸之中,并在遗体四周放入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用来除湿防腐,密封后连缸体一起安葬。在道教中,也有道士在羽化后,采用缸葬的形式。青岛市:李沧区“仙姑塔”

    仙姑塔坐化缸的发现,为研究历史上的制陶工艺、宗教文化及当地的民风民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对于研究早期的工艺美术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公交线路:在李村128路车,在于家下河下车即到;也可从市区直接坐365路车到毛公地下车即到。当前正值疫情没有结束,仙姑塔院还没有开放,有心前往游览的朋友一定要查询清楚,避免无功而返。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00509日星期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