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绵城市监测应用

(2025-06-29 12:54:35)
方案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自然滞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来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与排放。本方案聚焦于对海绵城市实施后的多维监测,实现对降雨、地表径流、土壤渗透、水质、地下水位等要素的实时在线监控和智能分析,为城市水资源调度、内涝预警、雨水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降雨量、地表径流、渗透速度
  • 监测下渗雨水的水质变化与污染物指标
  • 监测蓄水池、下凹绿地、透水铺装的运行状态
  • 实时掌握城市地下水位变化
  • 提供海绵城市效能评估数据与预警支持

需求分析
需求项
内容
实时性
需分钟级采集与上传,支持暴雨期间高频监测
多维度
需涵盖气象、水文、水质、地下水等多个维度
兼容性
系统应支持多协议传感器、标准平台接口对接
远程性
必须具备4G/5G通信和远程配置能力
智能性
支持大数据分析与AI模型辅助评估与预警

监测方法
  • 雨量监测:翻斗式雨量计
  • 径流监测:明渠超声波/雷达流量计
  • 渗透速率:土壤渗透计或压力式水位计
  • 地下水位监测:静压式/雷达水位计
  • 水质监测:多参数水质传感器(pH、电导率、氨氮、COD等)
  • 图像监测:布设AI识别摄像头用于地表漫流识别与积水图像采集

应用原理
通过多源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利用边缘计算和云平台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汇聚与清洗。系统内嵌数据模型实现降雨-径流-下渗-蓄水-净化全过程跟踪,实现定量评估和动态预警。

功能特点
  • 一体化数据平台:集中展示所有监测数据与图表
  • 多协议兼容:支持Modbus、4G、NB-IoT、LoRa等传输方式
  • 灵活部署:模块化设备适用于城市不同监测点位
  • 高频自动采集:可设定按5分钟-1小时不等采集间隔
  • 报警联动:异常积水、水质超标、设备故障均可实时报警

硬件清单
设备名称
功能用途
翻斗式雨量计
实时降雨强度与总量监测
雷达/超声流量计
明渠径流量监测
土壤墒情传感器
监测土壤含水率/渗透性
静压水位计
地下水位变化监测
多参数水质仪
在线监测pH、EC、DO、浊度、氨氮、COD等
高清摄像头
图像识别路面积水
4G远程采集主机
数据采集与上传中枢设备

硬件参数(量程、精度)
设备
量程
精度
翻斗式雨量计
0~4 mm/min
±0.2 mm
雷达流量计
0~10 m/s
±2%
土壤墒情传感器
0~100%(含水量)
±2%
静压水位计
0~10m
±0.5% FS
多参数水质仪
pH: 014;COD: 01000 mg/L
±0.1 pH;±5% COD
摄像头
高清1080P
智能识别误差 <5%

方案实现
  1. 监测点布设:在低洼地带、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周围布设监测站点。
  2. 设备安装与调试:各传感器按标准安装,接入采集主机与电源。
  3. 数据采集与上传:通过4G采集主机将数据实时上传云平台。
  4. 平台展示与分析:Web端与移动端均可查看数据与分析结果。
  5. 报警与联动控制:与智慧排水/雨水调蓄系统对接实现智能响应。

数据分析
  • 构建降雨-入渗-径流量关系图谱
  • 建立降雨-积水预测模型(如SCS-CN或SWMM)
  • 对海绵体运行效率、入渗率、净化能力进行长期评估
  • GIS系统叠加展示污染路径、积水风险图层

预警决策
  • 内涝预警:结合雨量、排水能力模型实现自动预警
  • 污染超标报警:如氨氮/COD/pH异常超标立即推送
  • 水位过高联动:触发雨水泵站启动或调蓄池排水
  • 雨水利用建议:判断储水量,提示再利用或排空时机

方案优点
  • 一体化感知+数据平台,建设与运维成本低
  • 模块化设备,适应不同地形与建设阶段
  • AI分析+图像识别提高场景感知力
  • 满足海绵城市监管、考核、预评估等多维需求

应用领域
  • 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 城市低洼积水风险区
  • 城市排水系统改造项目
  • 市政园林绿地管理
  • 黑臭水体治理辅助监测

效益分析
类型
效益内容
经济效益
减少城市内涝经济损失,提升投资回报效率
社会效益
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安全与满意度
管理效益
精准监控,提高政府海绵项目验收与管理效率
环境效益
减轻水体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循环利用

国标规范(节选)
  • 《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规范》(GB 50014-2021)
  •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
  • 《城市排水监测技术规范》(CJ/T 221-2011)
  • 《水质 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630-2011)
  •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国家住建部

参考文献
  1. 张建云. 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7.
  2. 王浩等. 《城市水系统规划与建设》. 科学出版社, 2018.
  3. 刘丙军等. "海绵城市雨水监测系统构建与应用",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2.
  4. 李晓宁等. "海绵城市监测系统数据模型研究", 《水科学进展》, 2021.

案例分享
案例 1:苏州工业园区“智慧海绵城市”项目
  • 建设100+监测点位,涵盖雨水花园、蓄水池、低影响开发设施
  • 实现暴雨前30分钟预警、自动调蓄排水,年均减少内涝事件60%
案例 2:重庆两江新区雨水利用示范工程
  • 实时监测储水池与地表径流数据,实现“雨前收集、雨中监控、雨后利用”全流程闭环
  • 年均雨水回用量达15万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