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SS、BOD、COD、水中油、挥发酚、硫化物
(2025-04-11 08:26:51)
1. 方案介绍
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人工取样化验方式存在监测周期长、数据滞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无法实现水质变化的实时监测与快速预警。本方案基于多参数水质传感器+物联网(IoT)+5G远程数据传输+AI智能分析,构建全自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检测pH、悬浮物(SS)、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水中油、挥发酚、硫化物、氨氮、磷酸盐及重金属(总铜、总锌、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等指标,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并提供远程监控、超标报警、数据分析、智能预警功能,为环保部门、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提供科学的水质管理解决方案。
2. 监测目标
-
实时监测水质污染指标,确保水质符合环保要求。
-
连续监测数据变化,及时发现污染源及异常情况。
-
自动上传数据至云平台,支持APP/PC端远程访问,减少人工干预。
-
建立水质数据模型,分析污染趋势,为治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
异常超标报警,当水质指标超限时,自动触发预警并通知管理人员。
3. 需求分析
现状问题
-
人工检测周期长:实验室分析周期长,无法实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
-
污染事件滞后发现:污染物浓度变化时,传统取样方式可能延迟数小时至数天才发现。
-
监管难度大:多个水域、排放口难以同时监测,存在数据断层。
-
水污染超标风险高:排放企业容易发生超标排放,传统管理方式难以及时发现。
系统需求
-
高精度水质监测,实时掌握污染物变化趋势。
-
自动远程数据上传,支持5G/NB-IoT/LoRa等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远程监控。
-
数据可视化与分析,提供历史趋势、污染预测、数据对比等功能。
-
超标自动报警,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提高响应速度。
4. 监测方法
-
pH监测:采用玻璃电极法,实时检测水体酸碱度。
-
SS(悬浮物)监测:采用激光散射法,测量水体悬浮颗粒浓度。
-
BOD(生化需氧量)监测:采用微生物传感法,评估水体有机物降解能力。
-
COD(化学需氧量)监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
-
水中油检测: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水中石油类污染物浓度。
-
挥发酚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有毒挥发性酚类。
-
硫化物检测:采用电化学法,测量水体硫化物浓度。
-
氨氮监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氨氮含量。
-
磷酸盐监测:采用钼蓝比色法,检测水中总磷浓度。
-
重金属检测(总铜、总锌、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重金属含量。
5. 应用原理
-
水质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监测水体污染物浓度。
-
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5G/NB-IoT/LoRa传输至云平台。
-
AI智能分析系统,计算水质变化趋势,识别污染源头。
-
数据可视化展示,管理人员可通过PC端、APP、监控大屏随时查看数据。
-
异常预警机制,污染物超标时,系统自动触发报警并发送至管理人员。
6. 功能特点
-
多参数水质监测,涵盖有机污染、无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等多种水质指标。
-
远程数据传输,支持5G/NB-IoT/LoRa等通信方式,实现云端管理。
-
AI智能分析,自动识别水质异常,提供污染趋势预测。
-
超标报警系统,实时监测污染物超标情况,并推送警报信息。
-
低维护高稳定性,自动清洗功能,减少传感器维护频率。
7. 硬件清单
设备名称
|
主要功能
|
---|---|
pH传感器
|
监测水体酸碱度
|
SS(悬浮物)传感器
|
监测水体浑浊度和颗粒物浓度
|
BOD传感器
|
监测水体有机物含量
|
COD传感器
|
测定水体化学需氧量
|
水中油传感器
|
监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
|
氨氮传感器
|
检测水中氨氮浓度
|
磷酸盐传感器
|
测定水中总磷含量
|
重金属分析仪
|
监测水中总铜、总锌、总镉等重金属
|
无线数据终端(5G/NB-IoT/LoRa)
|
远程数据传输
|
智能控制器
|
数据分析、报警管理
|
8. 方案实现
-
安装传感器,对河流、湖泊、工业排污口等区域进行实时水质监测。
-
数据采集终端上传水质数据至云端,并进行智能分析。
-
用户可通过APP/PC端查看数据,掌握水质变化趋势。
-
污染物超标时,系统自动报警,并提供污染趋势预测。
-
数据存储,提供历史分析,辅助环保治理决策。
9. 方案优点
-
高精度、多参数水质监测,满足不同水域监测需求。
-
智能化远程管理,大幅减少人工检测成本。
-
实时报警机制,及时发现污染事件,防止水质恶化。
10. 应用领域
-
污水处理厂
-
工业排放口
-
河流、湖泊、水库水质监测
-
城市供水系统
-
水产养殖
前一篇:化肥厂自动化喷雾控制粉尘方案
后一篇:建筑变形在线监测